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晚年因2400元欠款现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位为国捐躯的英灵重归故里,在这片阔别七十多年的祖国大地上安息。
71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前往异国他乡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有人战死沙场,有人身负重伤,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起了一道中国脊梁,让这个一直被看轻、被欺凌的古老国度,重新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抗美援朝,一场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战争。在我方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人民志愿军们凭借着坚强的毅力与顽强的精神,打赢了这场正义之战,保卫了祖国边疆的和平。
图
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多强?今天,就让笔者带着大家一同熟悉一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从他的身上,将人民志愿军的强悍窥探一二。
这位老兵叫做蒋诚,21岁的时候,他跟随着部队一起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他曾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也数次同死神擦肩而过。
上甘岭战役中,蒋诚右腹部的肠子被炸出了体外,可是纵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未曾束手就擒,还歼灭了余名敌军,甚至还奇迹般地用机枪击落了一架敌机。
后来,完成任务的蒋诚返回了祖国,在祖国这片战场上重新发光发热。
图
抗美援朝老兵蒋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等显赫战绩并没有让蒋诚沾沾自喜,从部队退役之后他便深藏功与名,重新做回了普通人,隐姓埋名生活了三十几年。
直到若干年后,因为一笔2元的欠款,这位战斗英雄的故事才逐渐被大家知晓。
一段戎马倥惚的岁月
年,蒋诚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户之家。
“家里仅有两亩地、两间佃房、一头牛,却要养活全家七口人。”蒋诚说道。
生活的重担都落到了蒋诚父母的身上,原本家中就不富裕,偏偏时局还动荡不安,这让一家七口的日子更加举步维艰。
图
旧中国人民生活困难
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蒋诚也懂事得特别早,因为年纪小,能帮家里的事情很少,有的时候会帮助家人在田里劳作,甚至还会到大街上去乞讨。
在苦难的折磨下,蒋诚早早地成熟起来,这样的苦日子一直持续到年12月抗美援朝爆发。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21岁的蒋诚选择参军,拿起武器保卫国家,改写命运。
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作战方面的知识,如果就这样上战场那同靶子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蒋诚入伍以后十分认真,能吃苦人还十分机灵的蒋诚很快便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很快就被提拔成为了机炮连副班长。
图
国家号召人们踊跃参军进行抗美援朝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蒋诚扛着自己心爱的机枪,唱着高昂的曲调,同战友们一道奔赴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前线。
他身边的战友们都同他一样,有着稚嫩的脸庞和并不宽厚的肩膀,但是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坚毅和果敢,有着随时为祖国奉献生命的勇气。
年11月8日,蒋诚所在的92团到达上甘岭。这里发生的事情,是蒋诚毕生都不愿意提及的经历。
想必大家都对上甘岭战役十分熟悉,可是人们只知道这场战役艰难,谁又知道亲身经历了这场战役的战士们心中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和伤痕呢?
图
对于人民志愿军来说,上甘岭一战万分艰难
蒋诚所在部队抵达上甘岭的时候,上甘岭的.7高地已陷入最危急境地——经过连续4日的浴血奋战,仅剩24人退守7号坑道,并且连续11天断水断粮。
他们知道阵地不能丢,所以只能苦苦地支撑着等待援军。
“11日发动反击!”
在蒋诚等战士补充好体力,上级下达了下一步的作战命令。
蒋诚已经在朝鲜战场上待了很久了,也逐渐的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作战节奏,他知道每场战役都十分艰险,所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上甘岭之战,将会那么艰难。
图
战场上硝烟四起
很快,反击的日子到了,随着“轰”的一声炮响,战役正式打响了。
此起彼伏的炮火声响彻战场,死亡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着,就连天空好像都被渐渐染成了血红色。
无数战友在蒋诚的身边倒下,然后很快被新的一批人取代,敌人的一波波攻势下,我军的伤亡情况也在逐步增加。
看着战壕里战友们的遗体,年轻的蒋诚没有害怕,因为在他的心里,他一直认为自己会在这场战斗中死去,一个死人怎么会害怕呢?拼尽全力地再多做一些事情就好了。
“我站在沟底,把机枪架在上头,就开始打,也不管打不打得着。”蒋诚说道。
图
战壕中的将士正在反击
蒋诚不怕死也不怕苦,所以一直都坚守在阵地,给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的火力太猛了,压制的敌军没法抬头,所以敌军盯上了蒋诚所在的地方。
果然,不久以后随着“砰”的一声,一颗炮弹在离蒋诚不远处爆炸,高速旋转的弹片旋即在他肚子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
蒋诚受伤了,可是全程专心致志压制敌人的他并没有立即意识到,还在不要命的射击,直到身边的战友看到了蒋诚的情况,高声提醒,才唤起了蒋诚的注意里。
蒋诚的肚子被划伤,伤情十分严重,甚至肠子都掉出了一截。尽管身体受到重创,蒋诚却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也没有丝毫的惊慌。
图
全力作战的英雄战士们
“黄继光曾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我这点痛又算得上什么?肠子掉出来了,就把肠子揉进去继续打。”在若干年后,蒋诚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如此说道。
而黄继光之所以给蒋诚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让他如此舍身忘死,是有原因的,当年黄继光用身体堵枪口的时候,蒋诚就趴在一旁的草丛中,目睹了黄继光英勇牺牲的全过程。
那样悲壮的一幕时长在蒋诚的脑海里浮现,也深深的感染着蒋诚,鼓励着他始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惜一切代价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也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蒋诚竟然然用机枪生生击落了一架敌机。
图
黄继光纪念油画
在这一战中,蒋诚凭借着自己的一人之力,歼灭了余名敌军,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为我军的胜利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上甘岭一战是十分艰难也是万分惨烈的,一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经常跟他的子女家人们讲述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生的事,给他的小孙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到志愿军遗骸归国,让我想起了逝去多年的姥爷。
他曾也是抗美援朝的战士,他的工作是接线员,当然必要时也扛起枪去跟敌人进行厮杀。幸运的是,姥爷在鲜血中爬了;不幸的是,年仅18岁的他就被炮弹震聋了耳朵。
图
战长上,负伤仍在坚持战斗的士兵
记得他跟妈妈描述战场上的惨烈情况时说过,他站在战场上与敌军搏斗,鲜血漫过了他的小腿,周围变成了一片尸体的海洋。
很难想象一个18岁的男孩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内心是怎样的。又有多少像他年龄相仿的战友就在他的面前倒下,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每次姥爷跟我提起战场上的情景时,他会因为想起敌人的恶毒而咬牙切齿,恨不得将那些伤害祖国伤害人民伤害他战友的敌人五马分尸。
但最令他扼腕叹息的是他那些客死他乡的战友,他会拿出那些军功章来给我讲述每一个的来历,也会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放在箱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擦拭。
图
战场惨烈,子弹无眼
我看着他的眼里好像有泪花,但我当时还小,不懂姥爷为何每每看到它们都会叹气。
那些被姥爷擦的闪闪发光的勋章,我只当它们是姥爷功勋的象征,姥爷的爱护,也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的荣誉。
可惜故事只讲到了我15岁的那年,那一年,姥爷去世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初懂生死的概念,我认为我永远的失去了他,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悲伤当中。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懂得了姥爷的思念,他有多么怀念自己的战友呢?几十年不见了,会不会是因为担心自己记不住他们的音容相貌,所以每天都要想上几遍呢?
图
抗美援朝志愿军归国
而我现在也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回想起姥爷,我记得姥爷是爱笑的是个慈祥的老头,我记得他的眼睛是炯炯有神,一点也不像一个耄耋老人,我记得姥爷的背是不驼的,拐杖他都很少用,我记得每次叫姥爷吃饭都要喊超大声的,因为他不喜欢戴助听器……
可是我也好像忘记了很多,记忆中姥爷的容貌有些模糊了,但他头上的一道道疤痕我现在还记得,并且印象深刻……
我很骄傲他是我的姥爷,因为祖国今天安稳的日子也有他贡献的一份力量,如今他的战友被迎接回了祖国想必他看到也是很高兴的吧?姥爷我会永远记得你,也会永远爱你。
蒋诚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在经历了种种危难和考验之后,他平安的返回了祖国,依旧完完整整,没有落下什么残疾。
图
战场上每天都在进行的厮杀
可是回到祖国以后,蒋诚却隐去了自己所有的功与名,对以前的荣誉绝口不提,成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养蚕技术员”。
复员返乡成养蚕技术员
抗美援朝结束后,很多人都回归了平淡的生活,那些曾经的英雄事迹也被他们悄悄的藏了起来,自此只专心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年,在朝鲜战场征战4年的蒋诚随部队回国,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也接到了自己的新任务——修建营房。
而蒋诚能力突出不止表现在战场上,就是修建一个营房,都能修出来一个三等功。
图
欢庆抗美援朝胜利
不过,有句话说得很准确,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很多战士都会在祖国安全时选择离开部队回归家庭。蒋诚也不例外。
蒋诚回老家时只带了简单的行礼,回到家乡以后,他重新成为了一个农民,对于自己取得的荣誉他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们都不知道。
“我们就晓得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不晓得他立过那么大的战功!”小儿子蒋明辉称,“爸爸性格好,话很少。”
蒋诚回到家乡有了爱人也有了孩子,一开始当民兵,后又去江津等地修建铁路。直到年4月,因为熟知蚕桑夫人养殖技术,所以被当地请回去从事蚕桑养殖工作。
图
晚年蒋诚正在跟人将抗美援朝的故事
蒋诚在家乡可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不管是桑树嫁接、繁育蚕种、蚕茧收烘等,都需要技术指导。不过不可避免的,蒋诚天天都要走村串户,对家人的陪伴自然而然的也就少了。
“那时年纪小,觉得父亲眼里只有集体,都不管我们,遇到蚕茧回收时更是一个月见不到他的身影。”蒋明辉说,在孩子的眼中,蒋诚这个父亲并不“称职”。
多少年过去了,蒋诚一直都在做蚕桑养殖技术员的工作,年,每天早上6点,隆兴乡(现隆兴镇)的村民都会听到蒋诚洪亮的声音,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
“最近的天气以阴雨天为主,大家养蚕要注意……”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询问乡亲们最近养蚕时遇到的问题,全年无休,日日如此。
图
破旧的老房子外,蒋诚和家人们合影
每天天不亮,蒋诚便出发了,担心乡民们会留自己吃饭,平白无故地给他们添麻烦,所以每次出门蒋诚都自己带着饭。
“中午饿了就啃两口馒头,绝不能给乡亲们添麻烦”,这是蒋诚一贯的行事习惯。
而等蒋诚忙完通常都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家人们都已经睡了,他就蹑手蹑脚的进屋,然后和衣躺下将就一晚。
一笔“父债子还”的贷款
日子这样一直不咸不淡的过着,蒋诚一家虽然没有泼天的富贵,但是好歹也是衣食不缺,可是年,蒋明辉眼中“山一般沉默的父亲”,却干了一件“大事”,让这个原本收支平衡的家,突然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图
老年的蒋诚待在简陋的家中
“那件大事,当年差点把我压垮。”时至今日,已经51岁的蒋明辉回忆起父亲所做的这件“大事”时,依旧有些胆战心惊。
事情的起因是那年冬天,当地决定修建隆兴乡到永兴乡的道路。
本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情,大家都很支持,蒋诚也很激动,因为自己有修建营房的经验,蒋诚还主动请缨:“我来带领大家修路吧!”
可是离谱的是,修着修着,没钱了……
“蒋哥……我们还是想回去种田。”人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来到蒋诚面前央求道。
图
记者正在慰问蒋诚
向来寡言少语的蒋诚没有说话,他从兜里摸出一包香烟,点燃后送到嘴边,深深地吸了一口。
缭绕的烟雾映衬着乡亲们惊讶的脸庞,他们知道蒋诚向来是很少抽烟的,众人就这样伫立在乡间的道路上,相对无言。
直到一口气抽完三根烟,将烟蒂按在地上熄灭后,蒋诚才闷声说道:“大家继续干,钱我去想办法。”
没过多久,蒋诚果然弄来了一笔钱,修路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直至完工。没人问过蒋诚这笔钱是哪里来的,蒋诚也未曾与人说过。
图
蒋诚一直都在做一个平凡普通的老人
“8年后,爸爸把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当年修路的钱,是他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的款。”看着父亲严肃而又闪避的眼神,蒋明辉心头一沉,他知道父亲当年为修路垫了钱,可是并不清楚其中内情,如今听到父亲主动承认,蒋明辉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贷了有多少钱?”蒋明辉直愣愣地问。
“我贷了多元……但是加上利息,应该有2多元……”蒋诚断断续续地说道,他甚至不敢看自己孩子的眼睛。
要知道在九几年,两千多块可是一笔“巨款”。
“2多元?!”蒋明辉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随即眼前一片空白,他对这个数字有些难以置信。
图
平凡、普通甚至生活有些贫穷的老英雄
那一年是年,参加工作3年的蒋明辉,省吃俭用才攒下了多元,父亲的债务竟然是自己存款的两倍之多。
父亲已经年迈了。如果父亲有能力偿还,一定不会求助自己的,蒋明辉心中很清楚。
为了还掉这笔贷款,蒋明辉卖掉了自己房子,住进了集体宿舍,不仅如此他还借了一笔钱,“因为这件事,我差点婚都没有结成。”蒋明辉苦涩的笑笑,不过在回答记者的时候,他回答的仍旧十分坚定:“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因笔误迟来的一等功
年盛夏,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送到蒋诚手上。此前,因为“查无此人”,这份喜报一直被封存在档案馆,直到原合川师范学校校长王爵英修撰《合川县志》时,才得以重见天日。
图
蒋诚的奖状
“我曾教过学生蒋启鹏,他家住隆兴乡,有个叫‘蒋诚’还当过兵的哥哥。”王爵英回忆道,可是那人一直寂寂无名很多年了,王爵英心中便泛起了嘀咕“会不会是把‘隆兴乡’误写成‘兴隆乡’”?
有了这个想法,王爵英便开始四处查证,后经过与相关单位核实,多方求证,埋首隆兴乡36年的蒋诚,正是当年在朝鲜战场立下奇功的一等功臣。
可是当这封让全家人震惊的喜报送达,蒋诚并未过多解释,而是转身将喜报锁进抽屉深处。
“我的战友有的牺牲,有的伤残,但我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参加工作,党和国家给了我饭碗,我也心满意足了。”蒋诚坦言。
图
蒋诚所获勋章
此后的几十年蒋诚仍旧低调忠诚,他的大儿子蒋仁军子承父业,18岁的时候就去当兵了,蒋仁军说:“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莫给国家添麻烦。”
在部队里,蒋仁军将自己的思念寄于信纸,而他收到的永远只有父亲看似冷漠的一句话:“要听党的话,跟党走,要为人民服好务,家里一切都好。”
不管获得什么样的荣誉,蒋诚仍旧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此后的几十年里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尽管墙面早已斑驳,屋里只有一张用得看不清本色的桌子,尽管自己的拐杖被磨得坑坑洼洼,拐杖头用塑料绳索捆了一圈又一圈,蒋诚却从未找组织帮衬过一下。
家人和子女们也习惯了老人的淡泊,各自踏实工作、生活着。
图
蒋诚的荣誉说明
“我们真没想到,一位一等功臣竟然默默无闻地隐藏在我们身边。”合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李兵感慨不已。
英雄选择隐姓埋名,但不该被我们遗忘。
也会经常有记者来到蒋诚的家,听他讲述他在战场上的传奇经历,每次蒋诚都会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样的故事,尽管他自己并不想去回忆。
“飞机在我头顶上时,我就对准头顶上打;飞机在我斜上方时,我就把枪对准斜上方打……”
彼时已经91岁的蒋诚,仍旧会用浓重的口音断断续续地述说着战场上发生的故事。
图
蒋诚同前来拜访的人合影
英雄也会老去,失去曾经神采奕奕的样子只是双眼仍旧有光亮。花白的头发、布满老年斑的脸庞,毕竟已是耄耋之年,前年的一场病后,蒋诚的记忆力日渐衰退,一段话他往往要重复说上好几遍。
“战场上,您害怕吗?”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问。
“不怕!怕什么?打(敌人)越多我就越兴奋。”老人浑浊的双眼瞬间有神,他的双手开始剧烈地颤抖。
时光荏苒,战场的硝烟早己散尽,但那段峥嵘岁月,却化作一枚枚军功章,被蒋诚封存在记忆的深处。
图
不忘初心
从那身褪色也不舍得脱掉的军绿色衣服上,从那几枚生锈的奖章和泛黄的档案中,从家人的回忆里,我们看见的是那颗跳动着的属于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
如今,流落他乡的人民志愿军遗骸开始陆续返回祖国,“魂兮归来,以返故乡。英灵所视,既乐且康。”
看到山河无恙,他们定会安息吧!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