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真实的朝鲜战争一战争是

随着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大力宣传,朝鲜战争这段尘封的历史再一次被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

相关的影视剧题材也开始成为了国内各大传媒公司的香饽饽,前有《金刚川》,后有正在开拍的《最冷的枪》和《长津湖》。

而如今,由央视牵头的大型严肃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无疑为我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呈现了这场战争。

其实就影视剧的拍摄角度来讲,我对于《跨过鸭绿江》这部电影确实不会给太高的评价。当然,这主要还是来源于演员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上。

首先就是毛泽东同志,我一直觉得唐国强对于伟人的演绎霸气有余而慈祥不足,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大决战》中古月的毛泽东,毕竟在我看来,真正是雄才大略是心中有人民。

对于毛泽东来说,作为普通的人民,我一直更喜欢他和蔼可亲的一面。当然,每个人对他的期望不同,自然对他有不同的印象。

而“狗哥”吴健饰演的毛岸英同志我也很不喜欢,因为只有发型像。

当时的毛岸英已经28岁了,是一个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和土改的资深革命者,要知道当时国内有不少小伙子十七八岁就奔赴朝鲜战场了,此时的毛岸英俨然应该是一个成熟老兵的形象才对。

结果我只是在剧中看到了一个还未长大的孩子,到哪里都喊着彭叔叔,与我想象中那个自告奋勇上前线的人完全不同。

不过岸英牺牲的那一刻,我依然被深深触动了。

其它还有诸如饰演麦克·阿瑟的演员演技不行,明显是在念台词,如果可以,我推荐连姆·尼森来饰演,那大鼻子从侧面看简直就是麦克本人。

尽管《跨过鸭绿江》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存在,不过我可以接受,一部影视剧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更何况找那么多演技好的外国演员肯定是不太容易的。

整部剧因为有着国家背书,可以说是第一次从全局角度向我们再次呈现了那场战争,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

所以我也想借着这部剧集用几天时间向大家再次尽量全面地介绍一下朝鲜战争的始末,希望现在的人们能记住那个年代的付出。

因为关于电视剧方面说得多了一些,剩下的篇幅不够了,所以今天就聊点简单的,我们先来谈谈朝鲜战争的开端,看看这场战争是怎么打响的。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以毛泽东年初刚刚结束了苏联之行为开始的,此时朝鲜还丝毫没有打仗的意思,但主创人员们依然用这段故事当作整个事件的开端,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在剖析这场战争。

毕竟朝鲜战场上的这场仗根本就不仅仅是南北朝鲜的问题,更是大国博弈的一张棋盘。

由于地缘靠北,没有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的港口,因此苏联这块土地从沙俄时代开始其实就一直在谋求不冻港。

解放之前,蒋介石代表民国政府就与苏联签署过一个卖国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条约不仅分裂了外蒙,还允许苏联在旅顺和大连两个港口进行驻军并长期使用,中长铁路(从满洲里至绥芬河,以及经过哈尔滨,长春直达大连旅顺)的经营权也归苏方所有。这几乎就相当于卖掉了东北。

但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访问苏联期间对于东北问题的态度却一直都十分强硬,在周恩来的外交政策配合下,中方最终拿回了所有领土权力。

这次会面最终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领土问题如下:

不迟于年末,苏军从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年起对上述设备的恢复与建设的费用;苏军撤退前的时期,该地区的民事行政,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大连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也就是说苏方的如意算盘并没能如愿。

事实证明,“慈父”并不慈祥,而且还老谋深算,斯大林并不愿意如此轻易地放弃远东不冻港。

于是在中苏谈判结束后一个月,金日成也访问苏联,斯大林一改之前的态度,明确表示支持朝鲜南北统一。

朝鲜战争一旦爆发对于苏联来说有两个好处,首先就是可以控制朝鲜,借此就可以掌握整个朝鲜半岛的不冻港;其次便是借援助中朝之名可以继续在旅顺和大连港口驻军。

事实也正如斯大林计划的那样。因为朝鲜战争,年9月,中苏双方又协商延长了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直到年5月,驻旅顺口的苏军才全部撤出。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斯大林的支持固然重要,朝鲜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肯定还是金日成的南北统一大业。

金日成出生于朝鲜日治时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金日成随父亲逃亡到中国,在吉林省抚松县上学并长大。

9·18事变后,金日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杨靖宇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斗争,据说当时他的人头悬赏高达2万日圆。杨靖宇牺牲后,金正日带领部分抗联队伍退入苏联境内。

年日本战败后,金日成以一个营长的身份在苏联的支持下成为北朝鲜领导人。而南朝鲜则是美国扶持的李承晚傀儡政府。

金日成发动南北统一战争的目的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纯粹。统一肯定是主要原因,但其实当时他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

当时的朝鲜劳动党分为三派:苏联派/延安派和游击派。金日成便属于游击派,即以游击队出身,这是整个劳动党中势力最小的一派。金日成如果想要清除异己就需要个借口,那么朝鲜半岛的统一战争就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

诚如武亭(朝鲜二号人物,经历过长征)和方虎山,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战功赫赫,战后依然被解除军权并逐渐边缘化了。

事实也确实如金日成的算计,朝鲜战争后金日成在朝鲜的地位便空前稳固了。

而且,当时北朝鲜对于统一其实是有着天然优势的。

美国政府扶持的李承晚政府还真就是个傀儡。你觉得李承晚不想北上统一吗?其实他也非常想,日思夜想,奈何能力不足。南韩军队只是一支类似于保安队性质的防御性部队,根本不具备进攻能力,许多军官也都是日伪时期的遗留物品。著名的朴正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些人在日统时期不具备什么军权,自然也没什么指挥能力。李承晚也曾多次找美国爸爸聊天,希望能拿到点帮助统一半岛,但美国没搭理他。

而金日成手里则有苏联的支持和从中国带来的三个师(解放军移交了三个师给到朝鲜方面,基本都是朝鲜籍的解放军,其中师、师两个是整编师,另外一个是师加上一些其他部队的朝鲜族士兵临时改编成的独立第15师,加起来共有四万人左右)。

这三个师经受过解放战争的洗礼,可以说是朝鲜人民军的精锐了,在朝鲜战争初期成为了半岛统一的主力,差点把李承晚部平推下海。

彼时金日成打的算盘也是尽快结束战斗,争取在美国下场之前将李承晚拿下。

《跨过鸭绿江》中也有提到,在美国派兵之前,整个南朝鲜就剩釜山一处还未解放了,整个李承晚部都被围在里面。

只可惜美国的麦克·阿瑟给本国总统来了一招将来外军令有所不受,直接实施了仁川登陆,不仅将远在南方的大部分朝鲜人民军包了饺子,而且还回推到了鸭绿江。

金日成的算盘打得也不错,反正小国家出了问题,临近的大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于是就这么将中国拉下了水。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