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后,跨过鸭绿江来了

一部谱写抗美援朝英雄史的电影《跨过鸭绿江》自12月17日上映以来,迅速在我市掀起观影热潮。影片以71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历史为背景,展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引起了几代人的共鸣。观众纷纷感慨,这是自电影《长津湖》后,又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电影《跨过鸭绿江》海报

全景式再现71年前

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历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段嘹亮悦耳的红色经典旋律,时至今日,依然传唱全国。一部红色主旋律电影《跨过鸭绿江》自12月17日在全国院线上映以来,迅速点燃了市民的观影热情。

影片《跨过鸭绿江》场面宏大,该剧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了中央领导的战略思维、志愿军将领的战场谋略、前线志愿军战士的浴血奋战等多个维度的故事,再现了一场场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战斗,展现了志愿军将士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据悉,该影片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电影,力求用光影记录为背景,全景式再现71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历史。同样是作为一部红色主旋律影片,以57.68亿元票房问鼎全球战争片票房桂冠的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曾让观众重温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凭借钢铁意志,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此次上映的《跨过鸭绿江》,时间跨度更长、范围更广,战役更多,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精神,增添了新的探索和创新,带领大家再度追忆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英雄后人追忆父辈们的艰苦岁月

感慨万千

“坚守飞虎山、激战黄草岭、血战松骨峰……”每一幕都牵动着市民的心。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征作战71周年,两部电影佳作亮相后,不仅受到了市民的喜爱,更是让经历过战争的英雄及他们的后代感慨万千。

“最近天气寒冷,虽然我还没有带着母亲走进影院,但那段弥漫着战火的岁月,一直萦绕在母亲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我市93岁高龄的高瑞芳曾参加过长津湖战役,她的女儿孙女士告诉记者,母亲当时是94医院的护士。回想起当时到了朝鲜后,条件非常恶劣,敌军飞机轰炸不断,至今仍令她动容。“我们娘俩一起看过《跨过鸭绿江》的电视剧,母亲看到那些镜头总是泪眼婆娑,希望有机会再一起去看看这部电影。”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怀着对父辈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跨过鸭绿江》的首映场。”王美田曾任27军炮团政治处副主任、27军农场管理处政委,他的女儿王玉霞告诉记者,“父亲说,我们的战士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穿着单薄的棉衣与敌作战,啃着冻土豆,成连的战士被冻僵在阵地上,成为冰雕连。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王玉霞说,父辈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与美军作战的。想到英雄的父辈,自己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力量。

掀起市民观影热潮

超高口碑赢得一致好评

记者查询猫眼APP了解到,截至12月26日22时,电影《跨过鸭绿江》累计票房已达到万元,抖音话题播放量一度达到.7万,连续7天获得上座率日冠、场均人次日冠,上座率远远超过同档期其他影片,超高的口碑也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不少市民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热血史诗。

“内容紧凑、不拖沓,演员表演很生动感人……”家住城区紫金花园小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看完这部电影后,让她回忆起多年前曾经到鸭绿江江边旅行的一段经历。波涛翻滚的江面上,见证抗美援朝中朝友谊的“鸭绿江大桥”以及被炸毁的“鸭绿江断桥”,两座大桥瞬间让她感受到了战火纷飞的残酷,而看到自由自在生活在江边的市民,更是让她感慨,要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电影中的战斗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要把这种精神贯穿始终,向前辈们一样,不畏困难,不畏艰险。”家住城区帝景苑小区的刘先生表示。

在奎文区东风东街与鸢飞路交叉口附近经营一家企业的陈先生表示,他今年51岁,从小就很喜欢听父辈们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特别是今年《长津湖》上映后,他曾连续观看了两遍。近期又得知电影《跨过鸭绿江》上映了,他又迫不及待地去看了一场。“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看了两部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很震撼,很感动。”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超

编辑付宁

新闻线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