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寡居12年,再婚生四子女,给长子起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鲜为人知的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也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赴朝参战了。
其实,早在志愿军组建之初,毛岸英就向毛主席表达了参军入朝的决心。毛主席得知后,非常支持儿子的这种想法。他找来此次出征挂帅的彭德怀,认真地对他说:“彭老总,我得向你求助啊!岸英托我向你走个后门,他想跟你一起上朝鲜战场!”彭德怀听后有点为难地说道:“主席,战场上环境多变,太危险了!再说,岸英刚回国没几年,他还是留在你身边好一些!”
彭德怀的话说得是实情,当时,毛岸英刚刚从苏联回国四年。
众所周知,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三兄弟先是流落上海,不久,毛主席的小儿子毛岸龙不幸失踪,后来,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去了苏联。父子三人一分别就是十几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毛主席多么希望儿子能留在自己的身边,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呢。
但是,作为党的主席、人民的领袖的毛泽东是断然不会这么做的,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兵打仗,而且还是出国参战,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为了给全国人民做好表率,他坚决支持毛岸英参军的想法。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最值得敬佩的是:他一生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他为子女亲属规定了“四项特权”:一是“有为革命牺牲的特权”;二是“有饱受苦难的特权”;三是“有被执行纪律的特权”;四是“有艰苦奋斗的特权”
可是,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毛岸英的面前。那就是他刚刚新婚不久,确切地说新婚刚满一周年。妻子刘思齐是个善良可爱的姑娘,此时才年仅20岁。两人情投意合、感情深笃,结婚以来,从来没有拌过嘴、红过脸。
毛岸英心想,如果此时把自己参加志愿军的消息告诉思齐,妻子会怎么想呢?有可能不同意?会不会担心?毛岸英经过一番考虑决定暂时先不告诉妻子,同时,他请求父亲毛泽东替他保守这个秘密。
年10月19日,毛岸英跟随彭德怀一起来到了朝鲜,担任了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临行前,他告诉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思齐,自己要去外地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不久即可回来。刘思齐当时以为毛岸英外出只是一次普通的出差公干,并没有过分地在意,熟料到,这次分离竟是夫妻二人的永别。
年11月25日上午,入朝作战仅仅一个月的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年仅28岁。
当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噩耗时,他的头埋得很深,眼睛盯着电报足足有四五分钟。他慢慢地抬起头对秘书叶子龙说:“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
叶子龙有些担心,他细心地观察着主席,生怕毛主席此时会过度悲伤发生意外。但是主席没有流泪,只是表情有些难看,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叶子龙真想大声说出来:“主席!您就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吧!这样也许会更好一些。”
毛主席是伟人,但他也是一名父亲。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主席失去的亲人太多了,爱妻杨开慧、小儿子毛岸龙、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
毛岸英是他最喜爱的儿子,毛主席对于岸英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作为父亲,老年丧子是人生中的最大悲痛。但是,此时的毛主席以坚强的毅力压抑住自己巨大的悲伤。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儿媳刘思齐,她才20岁,毕竟太年轻了,她能承受到如此打击吗?
在延安,毛主席是看着刘思齐长大的。
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许多爱国的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一时间,延安的革命氛围浓烈,抗日爱国的情绪高涨。在党组织的号召下,许多爱国的文艺青年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宣传抗日活动。
年,毛主席应邀观看了一场描述我党地下工作者对敌斗争的话剧。剧中的一个小演员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小演员大概只有七八岁,在剧中扮演了一对地下党夫妻的小女儿。小姑娘在父亲被敌人杀害,母亲被敌人关押的情况下,一个人流落街头、乞讨为生,最后被党组织营救。
也许是触景生情吧,毛主席看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他想起了爱妻杨开慧,还有他们的儿子岸英和岸青……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来到了后台。他抚摸着小姑娘的头问道:“哪个是你的父母?”这时,站在旁边的一名女同志回答道:“我是她的妈妈张文秋。”“张文秋?张文秋?”毛主席一边重复着这三个字,一边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女同志。忽然,毛主席一拍额头激动地说:“你是刘谦初的爱人张文秋吧!”“对!对!我是刘谦初的爱人张文秋。”张文秋也激动地回答道。
刘谦初也是我党的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曾经担任过地下党山东省委书记。年,刘谦初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入狱,两年后被敌人杀害。
其实,毛主席和刘谦初、张文秋夫妻是老相识了。
早在年,毛主席在湖南搞农民运动时,刘谦初、张文秋二人就经常聆听毛主席的报告,并且受益匪浅,学习了许多斗争的经验。
一次,新婚不久的夫妻二人到毛主席家中拜访。在毛主席家中,他们见到了美丽贤淑的杨开慧和她的两个儿子岸英和岸青。当时,岸英5岁、岸青3岁,活泼可爱的样子让刘、张夫妻二人赞不绝口。毛主席见状就开了一句玩笑:“我有几个儿子,如果你们将来生了几个女儿,我们做亲家岂不更好?”
就这样,毛主席的一句玩笑话,真的促成了两对美好的姻缘,
毛岸英娶了美丽温柔的大女儿刘思齐;毛岸青娶了聪明善良的邵华,毛主席和张文秋成了亲上加亲的“双亲家”。
毛主席和子女
刘思齐生于年,出生时父亲刘谦初被关押在反动派的监狱里,一年后刘谦初英勇就义。刘思齐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她的名字是父亲在监狱里给她起的,“思齐”,意思是思念齐鲁大地。刘谦初是山东人,他想让女儿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刘谦初牺牲后,张文秋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坚持战斗,她潜伏下来,做了一名出色的地下情报员。
年,张文秋带着女儿奔赴延安,她终于回到了革命的大家庭。
同年,张文秋和红军老战士陈振亚组成了新的家庭。一年后,张文秋又生下一个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就是后来毛岸青的妻子邵华。
不久,张文秋领着女儿刘思齐等跟随丈夫陈振亚去苏联治疗腿伤。在途经新疆时,陈振亚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张文秋和女儿刘思齐等于年在组织上营救下回到了延安。
此时,16岁的刘思齐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也就在这一年,24岁的毛岸英从苏联回到了延安。也许是命中注定、前世有缘吧,二人一见面就互相喜欢上了对方。
二年后,毛岸英向父亲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可是,却被毛主席拒绝了。原来,解放区刚刚颁布了婚姻法,婚姻法有一条明文规定,女子年满18周岁才能结婚,刘思齐此时还差几个月才年满18周岁,不符合条件。
毛主席之所以英明伟大,备受群众爱戴,从家事、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来。他总是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他从不会利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利去为自己的家人和亲属谋一点私利,这是他做人的一贯原则。
毛岸英和刘思齐也是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们知道,毛主席除了是自己的父亲,还是人民的领袖。
年10月15日,毛主席的家里喜气洋洋,一片欢声笑语,原来这天是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大喜的日子。
毛主席非常高兴,10月1日刚刚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今天又是岸英和思齐大喜的日子。一个月内,两件大喜事,可谓是双喜临门啊!
婚礼仪式简朴但不失热烈的气氛,只在家里摆了三桌酒,桌子上最好的菜就是腊鱼、腊肉、辣椒、苦瓜,还有一大碗红烧肉,
毛主席邀请了朱德夫妇、刘少奇夫妇和周恩来夫妇等几位老战友前来热闹一下。
婚前,主席对孩子们提了个要求:不摆宴席,不收礼金。由本人出钱,请几个人吃顿饭,你们想请谁就请谁。
孩子们完全赞同父亲的想法,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足够好的了。
毛岸英刚参加工作,还没有分配住房。新房就暂借单位的宿舍。床铺、桌椅也都是临时向公家借的。唯一的个人财产,是两条棉被。枕头只有外套,内芯是用衣服填充的。
婚礼结束后,毛主席拿出—件藏青色的海军呢大衣,对孩子们说:“爸爸没有什么贵重礼品送你们,就这么—件大衣,白天岸英穿,晚上盖在被子上,你们俩都有份。”
毛岸英和刘思齐
婚后第二天,毛岸英正常上班,刘思齐继续回学校上课,生活上如普通百姓人家无二。
一年后,毛岸英瞒着思齐偷偷地上了朝鲜战场,不幸在战场上牺牲。
刚开始,年少的刘思齐真的以为岸英是因公出差。她每个星期天都会按照岸英临走前的嘱托前往中南海去看望主席爸爸,在爸爸那里,从爸爸到工作人员也都没有任何的异常表现。
一年、二年,岸英始终没有任何消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齐也产生了怀疑。但是,刘思齐从小是在革命家庭长大的,她的母亲张文秋就是一名从事情报工作的地下党,组织原则规定,执行秘密任务时,不能向任何人泄露党的机密,包括自己的亲人。从这一点上,她又打消了自己的疑虑。
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刘思齐还在默默地等待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思齐得到了一张毛岸英头戴志愿军军帽的照片。刘思齐恍然大悟,原来岸英说的“出差”就是参军去了朝鲜战场。可是,抗美援朝已经胜利结束了,志愿军已经陆续回国了呀!她的岸英怎么没有回来呢?一种不祥的念头笼罩着她。刘思齐手拿岸英的照片,跌跌撞撞地向中南海跑去……
此时,毛主席正端坐在沙发上阅读文件。伴随着开门声,主席看见了一脸茫然的刘思齐手和她手中的照片。刹那间,主席明白了一切,他呆坐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前方,时间仿佛凝固了……
刘思齐见状,如五雷轰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了,她扑倒在主席的膝上放声大哭,哭声撕心裂肺,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稍后,有工作人员搀扶起哭成泪人刘思齐。刘思齐抽噎着问道:“爸爸,这是真的吗?”毛主席点燃了一颗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夹烟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他以惊人的毅力克制着巨大的悲伤之情,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刘思齐说:“岸英不在了,他牺牲了!”接着又说道:“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俗话说:见景生情、睹物伤怀,毛主席深知其中滋味。为了让刘思齐尽快地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毛主席以父亲关心女儿的态度,对刘思齐的学习和生活做了一些调整:决定让刚刚高中毕业刘思齐离开北京,远赴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
毛主席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女儿”换换环境,改善一下悲痛的心情;二是让“女儿”在学习中寻找人生的快乐,同时逐渐忘却心中的痛苦。
毛主席和子女
年,24岁的刘思齐来到了苏联。三年的学习生活让她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对毛岸英的思念她一点也没有减少,反而,由于水土不服,她经常患病。加之她是从文科转入理工科的,学习起来有些吃力,成绩一直上不去。此时,刘思齐想回国继续学习文科。毛主席得知后,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
学文或学理,自己拿主意,但程序上要符合组织规定。
就这样,刘思齐在毛主席的悉心关怀下,于年回国进入了北大俄语系。
年,刘思齐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的科研部门,从事俄语翻译工作。这时,刘思齐已经31岁了。在毛岸英牺牲的这11年间,她一直过着寡居的单身生活。对于“女儿”的现状,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主席多次写信或当面劝说刘思齐:“女儿啊!你还年轻,哪有一辈子不结婚的道理?看着你这样孤单影只的样子,爸爸很心疼啊!”
刘思齐被爸爸的真情感动了,她知道爸爸是真心为自己着想。此时,她向爸爸提出了一个请求:岸英是瞒着我去朝鲜战场上的,他牺牲后,作为妻子的我,没有见到他的尸骨、没有去过他的墓地。如果今后有可能再婚的话,我得先去见见岸英,去征得他的同意!
同样,刘思齐对毛岸英的深情也深深地感动了毛主席。后来,在毛主席安排下,刘思齐来到了朝鲜。站在毛岸英的墓碑前,刘思齐泪如雨下……
回国后,刘思齐决定听从爸爸的劝告,决心从失去岸英的痛苦阴影中走出来。
此时,毛主席已经开始为“女儿”物色对象了。当时,空军副司令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向毛主席推荐了一名优秀的小伙子,小伙子名叫杨茂之,是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的高级教员。杨茂之高大魁梧、仪表堂堂,不仅政治面貌好,人品上也是善解人意,老实厚道。
其实,杨茂之也是一位留学归来的“海归”,他曾经在苏联著名的红旗空军学院学习。而且,刘思齐和杨茂之在苏联时也曾见过面,不过,当时两人只是萍水相逢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交往。
这次,由毛主席亲自牵线,两个年轻人才走到一起。半年后,刘思齐和杨茂之举行了俭朴的婚礼。毛主席对“女儿”的再婚感到十分欣慰和高兴,为了祝福“女儿”的婚礼,同时,也为了祝贺“女儿”走出人生的低谷,他亲自挥笔书写了一首自己刚刚创作的《卜算子·咏梅》作为新婚贺礼送给两位新人,随后,又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元钱送给“女儿、女婿”:“思齐工作时间短,也没有什么积蓄,这些钱你们看着买一些生活用品吧!”
当时,刘思齐和杨茂之激动地热泪盈眶,这两件特殊的礼物令他们终身难忘。
婚后,刘思齐和杨茂之相敬如宾,非常幸福。不久,刘思齐生下了她和杨茂之的第一个儿子。她有一个想法:想给儿子起名叫杨小英,其中“小英”两个字是为了纪念亡夫毛岸英的。为此,她征求了丈夫杨茂之的意见。杨茂之是个善解人意的豁达之人,他一方面理解妻子对毛岸英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敬仰毛岸英烈士的英雄事迹。于是,夫妻二人就把长子的名字“杨小英”正式登记在户口本上。
刘思齐和杨茂之一家人
年5月12日,刘思齐第七次来到了朝鲜。这次来朝鲜,刘思齐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四十多年前,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回来后,她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扫墓的情况:岸英的墓地在朝鲜中国志愿军烈士陵园里,他的墓地后面还有名志愿军烈士长眠在那里。
毛岸英烈士墓
毛主席听后,眼睛望着窗外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许久,毛主席才用凝重的口气对刘思齐说:“思齐啊!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务必要代我去岸英牺牲的地方看看。”
当时,刘思齐的内心发生的极大的震动:她这时才完全明白,作为党的领袖的主席爸爸,在坚强的外表下,也有着一颗和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心,只不过,主席爸爸把这种慈爱埋在了他自己的心里深处,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这种痛苦的煎熬。
刘思齐带着主席爸爸的生前嘱托,先是来到了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的大榆洞。这里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毛岸英曾经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在一个小山坡的平台处,有12棵郁郁葱葱、排列整齐的高大松树矗立在那里。这里就是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的原址,当年被美军的飞机扔下的凝固汽油弹击中并烧毁,当时,毛岸英正在战斗值班,不幸壮烈牺牲。
刘思齐请人雕刻了一块小石碑,碑高厘米,基座高25厘米,象征着毛岸英牺牲的日子——11月25日。
刘思齐含着热泪、饱含深情地亲笔写下了悼念毛岸英的碑文:毛岸英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l年l1月25日,因美帝飞机轰炸牺牲于此处。
站在碑前,刘思齐感慨万千。她自言自语道:爸爸,您现在可以放心了,您多年的愿望,我今天帮您实现了。岸英地下有灵,他一定会知道您有多么爱他的!
这时,刘思齐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志愿军军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本文原创,未经本人允许严禁转载抄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