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创造了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大名鼎鼎的扶余城就这样轻易丢掉,辽东大片土地落入敌手,渊男建很不甘心。从两军开战伊始,他就一直在失败,到现在依然在失败,他已经无法容忍再失败了。虽然他已决心在鸭绿江防守,但扶余城也是不可放弃的,于是狠心调派大军救援。
这支军队的数量很多,有五万多人,是高丽最后的精锐。
高丽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将士们的心情和他们的莫离支一样,都渴望打一场胜仗,振奋士气,挽救危局。他们以极快的速度离开国都,向扶余城进发。故国的土地还是那样亲切而又熟悉,辽阔的鸭绿江还是那样川流不息,可他们无心欣赏这样的风景,只想赶快渡河。
快马加鞭,扶余就在前方。
然而,他们渡河之后没走出几里地,这场长途跋涉的急行军就突然被打断了。
因为一场伏击。
我们看一下地图就知道,鸭绿江到扶余城足有五百多里,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和唐军的监视之下,让这样一支大军长途跋涉去救援一座已经被攻克的城池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且不说后勤压力,万一遇上个伏击...
五万多人穿越崇山峻岭,风尘仆仆地赶来,对唐军来说压根儿就不是敌人,而是猎物。
李勣从得知渊男建出兵的那一刻就想到打埋伏了,他纵横沙场几十年最擅长的就是伏击战。这场战斗对他来说,简单的就像一道小学算术题,闭着眼睛就能做出决断。
二月,高丽援军在薛贺水(辽宁丹东赵家沟河)的行踪暴露,等待已久的唐军果断出击,一战杀死和俘虏三万多人,给了他们毁灭性打击。
五万人损失三万多,高丽的精锐至此损失殆尽。
渊盖苏文虽然狂妄自大,但在军事方面是有特长的。他明白高丽终归是一个小国(相对而言),实力比唐朝差得远,所以面对唐朝接二连三的大军压境,他并不急于打野战,也不幻想在短时间内取胜。而是利用主场作战和善于守城的特点,坚壁清野、严防死守,不到万不得已,不把握绝佳时机绝不轻易出击。而一旦出击,就要一击必胜,把唐军打败。
靠着这些,他守住了摇摇欲坠的高丽,创造了军事史上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相比之下,渊男建就差得远了。
通过以上战争,我们可以断定他就是一个军事白痴。不仅不清楚唐军的实力,也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在战争中几乎没有通盘考虑和谋划,唐军攻城他就和唐军对攻,唐军打野战他就跟唐军野战。
你给我一拳,我就给你一拳。可是唐军的拳头相当于重量级的重拳,他的拳头也就相当于羽量级的刺拳啊,更不要说唐军还有灵活的躲闪,闪过拳头还能再给他几下。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渊男建就像一只被牵着鼻子走的笨牛,不懂得利用优势,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处处被动挨打。而唐军一旦取得胜利向高丽腹地深入的时候,他就会痛苦的发现,已经无力回天了。
他就要被击倒了。
李勣顺势攻下了鸭绿江口的大行城(辽宁丹东娘娘城),然后在这里停了下来。
遥望对岸,就是高丽的腹地。拜大才子元万顷所赐,渊男建已在这里布置了守军。虽然人数不多,毕竟守着天险,困兽犹斗,何况此时是春天又没有下雪,江面不可能结冰。在如此险要的地方,数万雄师过大江?有点冒险。
李勣正等着各路唐军会合,合成一股大军,再一举渡江。
八月,炎热的天气渐渐消退,契苾何力、庞同善、薛仁贵、郭待封等各路军队陆续抵达大行城。
短暂休整之后,李勣向鸭绿江对岸发起了进攻。大军压境,高丽守军就是再英勇顽强也无法抵抗。李勣把他们打的大败,追奔两百余里,占领了对岸的辱夷城。其他城池守将也纷纷逃跑,或是坐等投降。
李勣的大军高奏凯歌,没几天就推进到平壤城下。
刘仁轨和新罗军也差不多同时抵达了这里。不久之前,刘仁愿因逗留不进被朝廷撤职流放。硕果仅存的刘仁轨临危受命,先是慰问了在百济驻扎的唐军,然后赶赴新罗搞协调。看到高丽已经日薄西山,有桃子可以摘,新罗王金法敏很痛快的确定了出征将领名单,从南线向平壤进发,终于如期抵达。
南北两军会师了。
这是唐军第二次越过鸭绿江包围平壤,也即将是最后一次了。第一次是苏定方在隆冬时节到来的,那时候高丽实力尚存、防守严密,而且天气酷寒,给唐军造成了很大麻烦。而这一次,高丽军精锐早已埋葬在了辽东战场,防守兵力少的可怜,渊男建这家伙不会打仗,天气又是秋高气爽,唐军不仅可以从容不迫的围攻,还可以顺便看看异国的风景。
主动权尽在我手。
不急,不急,慢慢来吧。
李勣完全可以像个退休老干部一样,早上起来溜溜弯儿,跑跑步,等着敌人不战自溃。
李勣不急,高丽人却急了。
一个月后,渊男产突然出现在了唐军大营门前,他身后跟着九十八名高官,其中一人还打着白旗。
他们是奉国王高藏之命来投降的。
高藏是高丽的国王,却是一个说了不算的国王,对唐朝是战是和从来就不是他决定的,现在唐军兵临城下,高丽亡国不日可待,他可不愿意给渊男建陪葬。
渊男产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把大哥轰下台是他和二哥一起策划的,可到头来二哥当了莫离支,吃香的喝辣的,自己还是给他打工,现在二哥要完蛋了,为什么要傻等着,给他垫背。
李勣用十分隆重的礼节接待了他们。这礼节是一个姿态,只要真心归顺,我们一定会以礼相待、既往不咎。
别人可以投降,渊男建是绝不会投降的。国王本来就是个傀儡,投降了反倒自由,弟弟是个打工仔,投降了大不了继续打工,可自己一旦投降就成战争罪犯了。于是他决意不服,关着门负隅顽抗,还接连派出军队挑战。当然了,挑战的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兵越打越少,人越跑越多。无人可用的渊男建只好把军事委托给了一位宗教界人士——信诚和尚。但这个信诚和尚却真不像个出家人,既没信用也不忠诚,马上派人联络李勣,请求当内应。
五天之后的一个夜晚,信诚悄悄打开了城门,李勣随即指挥大军入城,登上城墙高声呐喊,焚烧防御的城楼。
渊男建从睡梦中惊醒了,看见城楼上的冲天火光和浓烟,听到城内不绝入耳的喊杀声,他明白大势已去了。想起去世的父亲和闹翻的兄弟,他更是感到绝望。
渊男建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为了保全最后的尊严,他选择自行了断,将一把利剑刺进了胸膛。
可惜他军事水平不怎么样,武功水平好像还更差一点,这一剑刺的既不够深,也不够准,被唐军抢救之后,居然活了下来,当了俘虏。
至此,平壤城被攻下了,高丽全部平定。
华夏王朝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隋唐几代帝王的夙愿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
三征高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