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有生之年,为什么那么想征服高句丽唐
导读:隋炀帝有生之年,为什么那么想征服高句丽?唐太宗道出了真相!
公元年,北周的杨坚,迫使当朝皇帝退位,窃取了北周王朝的实际统治权力,最终建立了大隋朝。在其建立的初期阶段,隋文帝杨坚雄心壮志,誓要将隋朝建立成一个强大的王朝。众所周知,隋文帝在登基后的十年之内,就征服了陈国,不仅统一了天下,还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近年的战乱割据。统一后,隋文帝开始实施国家休养和恢复政策。隋文帝非常重视德才兼备,严惩腐败官员。可以说,在隋文帝的努力下,大隋朝蒸蒸日上,成为当时东亚首屈一指的帝国。因此,这段时间也被历史学家誉为开皇之治。
千古第一帝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继承了他的皇位。坦率地说,隋炀帝也是一位强大的君主,在他掌权时期修建了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此外,为了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给下层文人一个向上流动的渠道,他建立了科举制度,打破了以往权贵对官场的垄断,充分利用了国家的人才。坦率地说,无论在哪个方面,杨广都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然而,历史往往过于偶然。隋朝建立40年后就灭亡了。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杨广是一个愚昧、无能、享乐主义者。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杨广不是这样。不过,无论如何,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并没有延续很久,那么它为什么会亡得这么快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大运河的修建让普通百姓日子不好过,不得不推翻炀帝的统治吗?
不过,通过查阅相关的史书典籍,编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据历史记载,高句丽不是高丽,它的领土主要是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的一部分。当时它是朝鲜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高句丽国成立后,与中原地区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坦率地说,虽然高句丽也向隋唐进贡,但它却秘密地与南方的陈国结盟,也秘密地与突厥结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隋文帝很是愤怒,并严厉谴责了高句丽国王。
在隋文帝帝统治的第18年,高句丽和靺鞨联手进攻辽西,杨谅率30万军队进攻高句丽。由于天气原因,隋军遭受了严重损失。然而,高句丽只是一个坐拥30万军队的小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抵抗隋军的猛烈攻击。最后,高句丽国王高原向隋文帝求和,隋文帝也选择了撤军。然而,隋炀帝登基后,高丽国王高原停止向隋朝进贡,并多次掠夺边境领土。
才华横溢、足智多谋的隋炀帝杨广,再也受不了了,最终选择了亲自出马。在这里,我们必须承认,尽管隋炀帝有远大的志向,但他喜欢讲究排场,尤其是在面子工程方面。事实上,以那时隋朝的状况,应该着重发展经济,让百姓和兵将从战乱中缓过来,等到国力增强,然后一举消灭高句丽。然而,当隋炀帝招募大量平民工人在修建大运河时,他也在该国招募了大量士兵来征讨高句丽。
不幸的是,在他三次远征高句丽期间,将近万人隋军死于战争中,这彻底动摇了隋朝的基础。隋末,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被迫奋起发动农民起义。除了面对农民起义军,隋朝还面临着大量的有钱有势的贵族。这些人也盯上了隋朝。就这样,隋炀帝被杀了,隋朝二世也死了。坦率地说,隋文帝和隋炀帝都非常清楚征服高句丽的坏处。毕竟,他们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然而,他们两人仍然坚持要征服高句丽。那么,为什么隋炀帝,这个强大而聪明的人在有生之年先后三次远征高句丽呢?唐太宗道出真相,他说:“不遗后世忧也。”
为何两朝都与高句丽死磕到底?
到了后世唐朝,李世民在征服高句丽方面就不那么困难了。笔者认为,尽管隋朝是一个像秦朝一样短暂的王朝,但隋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争,再次实现了统一。这真的很了不起。此外,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他大力发展科举制度,还修建了大运河。他可以说是一个强大的君主。至于他杀死父亲杨坚的历史事实和其他事情,不一定要全信,因为这些史实是唐代人写的。在他们当中,不会没有人会为了自己朝代的清白,而去刻意抹黑隋炀帝。此外,不得不说,隋炀帝实际上是汉武帝的再世。但是汉武帝在汉朝建立近百年后,在国家富强的情况下打败了匈奴。然而,隋朝只有20岁,而杨广也太心急,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如此之快。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杨广在两代人之后成为皇帝,高句丽肯定会灭亡。
唐太宗李世民在目睹隋朝灭亡的过程中长大。在他登上王位后,他经常告诉人们把隋朝的灭亡作为一个警告,不要重复前朝的悲剧。唐太宗因为有前车之鉴,他在位期间坚决避免了隋朝的许多错误,但有一个计划他始终放不下,就是要征服高句丽。李世民远征的次数比杨广还要多。时间持续了很多年,消耗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到底是什么让唐朝宁愿站在隋朝的尸体上,还要与高句丽死磕到底呢?
最主要的愿意可能是高句丽对唐朝的威胁。隋朝灭亡后,高句丽越来越决心对抗中原王朝。他们名义上向唐朝投降,但实际上他们经常侵略辽东,阻止新罗和百济的使节去唐朝进贡。李世民和隋文帝一样,他也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所以他不允许高句丽这个国家继续在自己周围肆无忌惮。
此外,唐朝在东征之前,就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唐太宗努力使大唐强大。贞观三年,大可汗成为李世民的阶下囚。东突厥灭亡后,西域各国纷纷投靠唐朝,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当西方的突厥被征服后,李世民自然应该放手铲除来自高句丽的威胁。
当然,李世民在有生之年,之所以要和高句丽死磕到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有信心。隋炀帝远征高句丽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自然,唐太宗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他继位后没有立即出兵高句丽。相反,他用唐朝巨大的外交影响来对付高句丽,顺便也发展了唐朝的国力。李世民选贤任能,厉行节约,劝学农桑,与民同治,使唐朝国力迅速增长,建立了贞观之治。在唐朝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之后,唐太宗和唐高宗自然有信心去远征。发现很难完全征服高句丽后,唐太宗立即改变了策略。他继续用之前的办法对高句丽进行扰乱。唐朝有的是资源,唐朝负担得起,但高句丽负担不起。
当然,唐朝远征高句丽,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外交和民意。高句丽和百济一方面要阻止新罗臣服唐朝,另一方面要消灭新罗。当时,百济,高句丽和新罗表面上是唐朝的附属国,所以他们的事务实际上是唐朝自己家的事,新罗多次向唐朝求助。因此,在唐朝向高句丽派兵也可以起到对敌国的外交威慑作用,增强下属国家对自己的信心。
还有,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隋炀帝要攻打高句丽,失败后,许多军民沦为俘虏,在高句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唐朝的使者访问高句丽时,见到了许多汉人。唐朝远征高句丽也可以拯救隋人,赢得民心。这正是李世民最需要的。
因此,无论是出于实际需要还是出于历史原因,隋唐两朝都与高句丽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不幸的是,这场历时56年的大战,经历了两个朝代和三个皇帝,才有了一次艰难的胜利。
高句丽并非普通的附属小国
从整体局面上来讲,高句丽的确不是普通的附属小国。高句丽,自西汉末年成立以来,它一直吞并周边的边境政权,并凭借朝鲜东北和北部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优势,从一个类似于部落的组织发展成一个地区性的强国。从军事实力的角度来看,高句丽与破坏东汉的西北羌族人十分相像。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农牧业为主。但建在山上,也具有很强的游牧特征。这样就可以继承游牧民族的良好骑射能力,并吸收农耕文明的进攻和防御能力。
当时,在高句丽山区,人们以山为基础建造城市。他们不仅建造了石头储藏室,而且还人工开挖了许多与天然水源相连的水库,使这些山区城市成为了长期的军事要塞。此外,高句丽还习惯于在辽东等大城市周围建立许多小城市作为警卫队。从领土和人口的角度来看,高句丽在刚刚组建的时候,领地仅有鸭绿江中游的一小块土地,但在隋朝末期,已经有广阔的土地“从东到西两千英里,从北到南数千英里”的领土。控制汉江流域;西北横跨辽水;北至辉发河和松花江。特别是,高句丽利用中原地区的战乱趁机入侵并占领了包括辽东在内的4个县,不仅扩大了其领土,而且使它能够快速学习先进的农业文明。它的民族力量正在蓬勃发展,其人口已从西汉末期的20万增长到隋末期的万。
为何隋炀帝至死也要征服高句丽?唐太宗诠释了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