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第三次战役李奇微加入朝鲜战
「百度授权」已成功开通全网维权功能,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在抗美援朝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的参战扭转了北朝鲜一路溃败的局面。
以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实践了毛主席对美帝越过三八线就要打的警告。
但美帝在经历两次重大失败后,也迎来了关键人物李奇微。
《跨过鸭绿江》美军司令沃克因车祸逝世,高层让李奇微接替沃克司令员一位。
而关于李奇微的角色塑造,剧情也是非常详细。
李奇微刚出场,就向麦克阿瑟表明能战胜志愿军的自信;
开始入朝后,李奇微就一直在胸前挂一颗手榴弹宣示决心。
入朝后,李奇微亲自到前线视察,当场就对态度马虎的军官一顿训斥,并一语道出美军的不足。
可以说,彭德怀司令迎来最难对付的对手。
在表现李奇微上,《跨过鸭绿江》并不像一些抗战剧过分弱化对手,这一点正是《跨过鸭绿江》纪实性的很好体现。
《跨过鸭绿江》第三次战役的开始,是因为外交上关于停战协议没能达成默契。
为了不给联合国军整军再战的时间,毛主席让彭德怀司令打过三八线,而且是越快越好。
和前两次战役一样,剧情首先说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让观众能充分认识当年志愿军是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同美帝抗战的。
《跨过鸭绿江》在志愿军指挥部会议上,以彭德怀司令和众位参谋长的讨论来带出第三次战役的基本情况。
人数上,联合国军一线部署兵力二十万,志愿军加上朝鲜军不到三十万,人数相差不大。
而志愿军主要问题还是在后勤补给上。
负责后勤的洪学智说:“越往前推进,后勤的补给线就越长,遭到敌人空军打击强度翻了两倍。”
而且和前两次战役不同,这次敌人是战略防御,修建的是永久工事。
志愿军擅长的穿插运动无法展开,面临的是硬碰硬的攻坚战,加上志愿军的重武器少。
《跨过鸭绿江》第三次战役是从外交政治层面来考虑,是为了粉碎敌人整军再战的目的,志愿军不仅要打,而且要尽快打。
最后,彭德怀司令决定集中全部炮火速战速决,先打出一个口子,再由此往前扩大。
而且因为三八线附近是平原,没有地势可守,所以必须一战就让敌人没有机会反攻。
《跨过鸭绿江》三十九军一一六师担任主攻,不到十分钟就攻破麦克阿瑟在三八线设置的三道防线,直指汉城。
战争过程的表现,剧情依旧是以小见大,以一一六师扫雷组全体战士的牺牲来表现志愿军的信念。
一一六师能不到十分钟就打过三八线,归功于扫雷组的战士不怕牺牲,在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下,用生命排掉前方所有地雷。
《跨过鸭绿江》之后,彭德怀司令以汉城为诱饵,假装攻打汉城,再派军队穿插至汉城后方,左右两侧来对汉城包饺子,打算一举歼灭汉城的美军。
第三次战役是彭德怀司令和李奇微的第一次较量。
虽然李奇微刚到朝鲜,对朝鲜战局以及南朝鲜军队的情况都不够了解。
但李奇微不愧为彭德怀司令最难对付的对手,他看穿彭德怀司令的谋略,让美军主力部队撤出汉城,留一座空城给志愿军。
从政治上,第三次战役是成功的,因为把联合国军打到三七线,并占领韩国首都汉城。
但从军事上,不算成功,因为美军主力部队没有受损。
除此之外,在剧情安排上,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情节也放在第三次战役。
顺带提及,这个场景是在第21集结尾,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剧作是如何表现的。
文中图片来自剧中截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