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苏籍烈士杨根思,为何

#革命英烈永垂不朽#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 》中,曾有这么一段剧情,演绎的是一个叫杨根思的 连长,为了守护自己的阵地,而拿着炸药包奋不顾身拦下敌人, 英勇牺牲的真实事件。那么杨根思为何宁愿牺牲自己,也要阻拦敌人冲上阵地,这块阵地为何这么重要呢?

历史背景

年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 ,为了保卫祖国并“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在彭德怀总司令的带领下,开始“ ”,正式奔赴朝鲜的一线战场。而当时由美国借(操纵)联合国的名义组建的“联合国军”,在美国五星上将 的带领下,已经在朝鲜取得了一些成绩,因此并没有把 放在眼里,他们甚至天真的认为,他们能在短时间就能完成对朝鲜的侵略,从而用“感恩节”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不过他们很快就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代价。 入朝以后,迅速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一套“东(线)挡西(线)打”的战略,随后 携同朝鲜人民军一起,给了“联合国军”当头一棒。这次 和“联合国军”的初次交手,被称为“ 次战役”,虽然这次战役仅消灭了敌军一万五千余人,但这场战役却为我军在朝鲜的后续军事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吃不记打的“联合国军”,在骄傲的 带领下,仍然没有将 放在眼里,而是打算继续推进进攻,不过因为“不小心”错过了感恩节,所以他们把侵略朝鲜全境的时间节点,挪到了“圣诞节”。因为 的军事装备和“联合国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后勤补给在冬季也不占优,所以 高层也不打算打持久战,希望早日结束战争。

“联合国军”因为自恃装备先进,还有飞机补给方便,加上仍然轻视 的作战能力,于是仍然大举进攻。而同样希望速战速决的 ,为了减少战士们的无谓伤亡,并不打算和敌人“硬拼”,而是打算“智取”。于是以毛主席为首的我方高层,就制定了一套“诱敌深入”、“关门打狗”得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军事行动。

因为是敌我双方的第二次大型战役,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 第二次战役”。这场战役的在具体部署时,又分为东、西两条线进行。而杨根思烈士所在的就是本次战役的东线。在战争开始时,战情基本是按照我方的预计来进行,敌军被一步步地诱入了包围圈,但敌人在发现被包围且正面进攻无法成行之后,开始凭借自身的装备优势开始急速撤退。

如果让敌人逃脱,那么不光我军的前期布置要落空,而且洞悉了我军真实实力的敌军,将会更加谨慎地采取下一步行动,这些负面影响都会对我 在朝鲜战役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阻击敌人就成了当时的重中之重,当时一个叫下碣隅里的地方是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而其外围的制高点“高地”又是控制这条道路的关键,而杨根思烈士当时的任务,就是防守“高地”的屏障的小高岭。

由此我们就能看出,杨根思烈士当时如果不能守住小高岭,那么下一个丢失的就将会是“高地”,而“高地”一丢,那么敌人就可以“从容撤离”,而如果敌人撤的容易,那么我军日后就会打的艰难,因此杨根思烈士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阵地。那么如此重要的任务,为何上级又会交给杨根思烈士呢?

老兵杨根思

杨根思烈士和昨天骆驼写的罗盛教烈士不同(具体详见:《抗美援朝时,被湖南籍烈士罗盛教救出的朝鲜小孩,后来怎么样了》),他在参与 之前,就已经是一位“身经百战”且“战功赫赫”的老兵了。

杨根思烈士原名叫羊庚玺,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的根思乡根思村(原来的泰兴县杨货郎店)。在他幼年时,他父母先后因为被地主剥削而抑郁而终,失去了父母的杨根思为了生活,曾经吃过很多苦,后来他受新四军行为感召,而在家乡参加了当地民兵组织。

后来他又加入了新四军,并在登记姓名时被误记为杨根思,此后他凭借一杆长矛为自己夺得了一支 ,然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了战斗模范、爆破大王、战斗英雄……等多项荣誉,他还因为屡立战功,而获得了出席全国英模大会,在会上他还获得了毛主席等人的接见。(所以在《 》中,有战友为他送合影,以及他用自己和毛主席握手鼓励战友的情节。)

正是因为他这些过人的表现,所以上级在安排任务时,才会把那么重要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他。而杨根思烈士在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亦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

小结

骆驼目前已经写了王杰、罗盛教、杨根思三位烈士英勇牺牲的历史,以后还会继续地写下去,不过骆驼所知有限,还希望大家多多指点,提供更多的烈士信息,以方便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宣传他们,让烈士的英勇事迹不会随着时光而被淡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9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