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未捷身先死,33岁小伙因换车位阵亡,
年10月22日晚上9点20分, 39军的6辆军车,在夜幕的掩护下,顺利通过了鸭绿江铁路大桥,接下来,他们要在天亮之前,将队伍拉到朝鲜的龟城。
就在39军军长吴信泉所乘坐的1号车将要发动之际,作战处处长何凌登突然跑了过来,一把抓住了汽车门的把手,认真地对吴军长说道:“军长,我们换个位置,我坐1号车,美国人的飞机厉害着哩。”
其实,何凌登说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早在一个月前,他与柴成文、张明远、崔醒农等人临时组成“入朝先遣小组”,前往朝鲜,对朝鲜战局、地形、美军数量和装备等,进行了细致的勘察,算是对美军的作战习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吴信泉军长自然懂得炮火无情的道理,但是,他并不想让何凌登冒这个险,他瞪着何凌登说道:“乱弹琴,我坐1号车危险,你坐就不危险了?”
短短一个反问句,不仅体现出了吴信泉身先士卒的勇气,也体现出了他关心士兵的素质。
可是,何凌登来劲了,他坚持己见道:“军长,我在朝鲜20多天,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知道哪儿能快、哪儿能慢,也知道美国人的飞机经常出来捣乱,还是我坐1号吧。”
吴信泉也是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的老军人,他知道这是何凌登的一番好意,但是,自己身为一军之长,怎能让别人替自己冒险呢?那不是自己的作风啊!
他正想发作,忽然听到政委徐斌洲说话了:“何处长的考虑是有道理的。”
就这样,吴信泉极不情愿地上了2号车,何凌登上了1号车。
车队开始趁着月色向龟城驶去。
上半夜的几个小时,车队前进得非常顺利,虽然战士们能够听到美国人的飞机在天空中“轰轰轰”地飞行,但是,在夜幕的掩护下, 车队并没有被敌人发现。
可是,安全的外表下或许隐藏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事故。
到了下半夜两点多钟的时候,何凌登乘坐的1号车准备爬向一个山坡,可是,此时,月亮恰巧被山头遮住了,前方的路面漆黑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1号车的司机只得打开车灯,借着光亮猛一加速冲向了山坡。
就是这一道灯光划破了夜空,被盘旋在空中的美国飞机锁定了目标。
紧接着,就听到飞机马达加速运转发出的“轰轰”声,显然,美国飞机向 车队俯冲过来了。
战士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就看到从美国飞机上射出的子弹密密麻麻地飞向了己方的车队,同时,美军还向地面投射了大量的炮弹。
一阵爆炸声过后,吴信泉军长从在坡下停下来的2号车上跳了下来,急匆匆地冲到了1号车的跟前,一边开车门,一边大声问道:“小何,怎么样了?”
在微弱的月光下,吴信泉看到,就在自己原先坐的座位上,何凌登一动不动地坐着,就像熟睡了一样。
这时,旁边的司机哭泣着说道:“何处长,他……他牺牲了!”
“啊”,吴军长听司机这么说,他震惊地叫了一声。
顿时,滚烫的泪水从他双眼中哗哗地流了出来。
他明白,何凌登是被美军的子弹射中了头部。
出身未捷身先死,何凌登牺牲了,年仅33岁,他是中国人民 入朝作战牺牲的 人。
他死得太突然,这让大家感到非常意外,甚至,内心中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战士们纷纷下车跑向了1号车,向着何凌登的遗体肃立。
吴信泉军长与徐斌洲政委伤心至极,他们让警卫排的两名战士乘坐1号车将何凌登的遗体护送到了辽阳军部,然后,2号车打头阵继续向前驶去。
后来,何凌登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哈尔滨烈士陵园,他的名字也永远地记入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史册中。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的盛世,离不开当年英烈们的血汗付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