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中国人拼刺刀 白刃战,中国3

白刃战,一直是常用和擅长的作战形式,不管是在几千年的沙场,还是近现代的战场,“白刃战”几乎成为中国在战场的 存在。随着年6月 的爆发,中国人民 为保家卫国,赴朝作战。然而“小瞧” 的澳大利亚军队却自诩为“白刃战”的高手,更是扬言要挑战。但在之后的战役中,千人围攻三十人,却被 打得发出“别和中国人拼刺刀”的言语。那这场让澳大利亚吓破“胆”的白刃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本期视频史君就和大家聊聊让澳军“闻风丧胆”的白刃战。

指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 原是朝鲜半岛上的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澳大利亚联军成为联合国军最勇猛的军队的“虚名”,还得从联合国军队说起。 并不仅仅是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进行联合战斗,而是美国主导,联合国安理会 通过了“第84号决议”,组织了联合军前往朝鲜战场支援南朝鲜政权。此次的联合军包含了美国在内的16个国家,其中美国派遣的士兵最多,合计达32万人,而作为美国的“狗腿”澳大利亚自然也时候积极响应号召,同时也期望在战争中获利,便也派遣了人前往。

不要小看澳军这两千多号人,在二战时期就以凶狠著称,曾在新几内亚战场中将狂妄的日军打得狼狈逃窜,即便日军 宣布投降也不为所动,硬生生将20万的军队打到只剩1万多人。不论武器装备和指挥水平,单论好勇斗狠,日军也被澳军打得畏惧白刃战,而在澳军登陆朝鲜以后,也被联合国军寄予厚望。

仁川登陆战。是 中一场决定性的战役。战役开始于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结束。仁川战役令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被迫后撤。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开始反攻,向北的进攻停止于鸭绿江。

年10月仁川登陆后,澳大利亚军配属给英军并随美军一起北上进军 ,此时朝鲜人民军士气低落且指挥混乱,联合国军便趁次机会一路追赶溃败的朝军。澳大利亚军作为急先锋,夺取了沙里院市区,而大批溃散的朝军夜间疾行,在不知市区陷落的情况下进入瓮中,最终被澳大利亚军占了个便宜一举拿下,这便给了澳大利亚军极大的自信心。

随后他们继续渡过大同江,突然遭到一支朝鲜军的攻击。澳军隔岸观火,看着英军和美军对朝军进行了一整晚猛烈的炮火攻势,直到美军空降团被包围,朝军再也撑不住了,英军强制命令后,澳军才与这些溃败的朝军正面交锋进行刺刀拼杀。在这场澳军首次的白刃战中刺杀了朝鲜士兵人,抓获了人,而自己的军队则只有7人受轻伤,无人员阵亡。

这一战绩大大的激励了澳军,联军内部也对此次战役大加赞许,就连最为骄傲的土耳其士兵也称呼他们为勇士,这便使得澳军洋洋得意,傲慢轻敌的心态在队伍中逐渐滋生。而在他们的眼中,朝鲜军和中国 不仅身材矮小而且装备落后,并没有把中国 放在眼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错误认识,让他们在后续的清川江和突围战役中一败涂地。

而论起白刃战 也不是泛泛之辈,远的冷兵器战争时期不说,中国军队经历长时间的内战和抗日战争,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和弹药缺乏,中国军队被迫经常和敌人拼刺刀白刃战,所以 白刃战技术也是相当厉害。就拿云山之战来说,我军就与美军 师展开了首次肉搏并取得胜利,美国“ 师”骑兵第1师被歼一个团,中国 名声大噪,可惜这个消息并没有能及时传到澳军军营中。

云山战斗,是 次战役的一次重要战斗,是中国人民 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交锋。云山之战从年11月1日开始至3日结束, 第39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利用灵活的战术,在朝鲜的云山地区围歼美骑兵第1师第8团,并将其大部歼灭。

在云山之战后不久, 又发起了第二次围歼战,美军溃败后从清川江撤退,英军和澳军作为掩护军留守,怨声载道。毕竟先前北上进军 打头阵的是英澳联军,如今撤退又被留下垫后,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但军令如山,也只能听命,于是便在清川江西岸、东岸和桥面布置了呈倒三角的防御工事,东面炮兵营远可攻,背后还有美军的第24师做掩护,联合军觉得这个防御简直天衣无缝,根本无需担心 的追击。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 已经悄悄绕过了这看似固若金汤的阵地,到了敌人后方。

突然, 三十九军师团对东岸的野战炮兵营发起攻击,炮兵营被打得措手不及,炮击声、枪弹声和呼喊声交杂,场面乱作一团,而在前方的英军也慌了神。要知道,东岸的野战炮兵营是他们和大后方24师的连接点,若是此时 剿灭炮兵营便等于断了这个防御阵地的后路, 就只能孤立无援等着束手就擒。而此时英军赶紧派遣西岸的阿盖尔营部队前往救援,澳军则仍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尚未出手。

此时的团 本以为是一场歼灭战,没想到却是无意中绕到了敌人后方,已经突破防御工事冲进深处,捣毁了多辆车,榴弹炮也出现了损失。而美军野战炮兵营随即展开攻势,配给的军备和榴弹炮短时间内打出来一千四百发炮弹,火力极其凶猛。 发现敌军人数极其庞大,便明白过来这是一场遭遇战,为了减少伤亡便留下了1连士兵垫后,其他人快速撤离和隐蔽。就在此时,阿盖尔营已经达到,以坦克开路、飞机轰炸的方式对1连士兵阵地进行攻击,任由这样的猛烈的枪林弹雨 士兵也毫不退缩,就硬生生坚持了一上午。英军第27旅旅长考德准将看这个阵地久攻不下便想到了不久前仁川登陆后作战“最英勇”的澳大利亚营,便将澳军全部集结并再次向 团发起进攻。

而当时澳军营长沃尔什接到考德准将的命令时,便是轻松上阵。毕竟入朝后白刃战的战绩摆在那,他不觉得 和朝军有多大的区别,在所有澳军的眼里这些疲惫之师已是强弩之末,派出自己一个连都有点太看得起对手了。

在这紧急时刻,1连 经过一上午的军事打击只剩下弹尽粮绝的30余人,而澳军人冲到了前沿的连阵地突破防线后,直接开始和 拼刺刀。这也让1连的战士非常震惊。但面对强壮高大的的澳军也没有一丝畏惧,提起刺刀便与之进行较量。中国 极其擅长尖刀突破战术,即打头的部队突击力量极其强大,然后分成若干梯队连续攻击,这仅剩的30余人以此为依据,变化为三人小组白刃战组合,这样就可以抵消澳大利亚军人体格高大的优势,可以快速杀死澳军。

经过一场惨烈的初次较量,澳军付出了12人被刺死,64人刺伤为代价,狼狈撤退。不过1连 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仅剩二十余人还可以战斗,营长徐春波和连长张文年前后牺牲。退回后的澳军再次整顿队伍,为了把握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他们再次发起冲锋,而1连 却是愈战愈勇,即便筋疲力尽、再无弹药也能连续打退了澳军3次进攻。团团长赵先顺见1连士兵抵挡不住便急命2、3连进行增援,而澳军看原本已经快被打灭的 居然能重整旗鼓且越战越勇,再有援军让 气势大增,便军心涣散,在2连和3连 的掩护下1连战士成功撤出包围圈。

这场遭遇战双方敌情不明,英澳联军以为自己在中国 的前后夹击中,实际上却是 在敌军四面八方的包围网中孤军奋战,狭路相逢拼的就是意志。而这次战斗英澳联军虽处在优势,但却并没有打算歼灭 ,而是在压制住 后便转入防御,开始南逃, 第师及时援救,并抓住这一时机对联军进行穷追猛打,到当日午夜前一线连阵地全部丢失。至6日凌晨,极度惶恐的英澳联军四处溃散,眼看就要集体跳江被全歼时, 受大局影响突然撤出了战斗,让英澳联军得意苟延残喘。经此一战澳军士气大挫,营长沃尔什也因此被革职,而 带给澳军的影响不仅仅如此。

加平地区进攻战斗, 第五次战役 阶段作战期间,中国人民 第40军奉命由金化东南之福柱山、六丹里地区,向加平以北之多木里、实乃里地区攻击前进,歼灭南朝鲜(韩国)军第6师一部或大部,然后继续向加平、春川间前进,打开战役缺口,割裂“联合国军”东西线部队的联系,阻止东线“联合国军”部队西援,保证西线 主力的侧翼安全。

5个月后的加平战役中, 师团3营余人在追击溃散的伪军6师0人时,误入了联军27旅在加平谷地的预设阵地,被英、澳、加营三面围攻,余人的部队将中国 围住,此时的澳军营长已经换成了弗格森。 和联军激战一天也未突出包围圈, 重新分析战局,决定选择澳营作为突围方向。 从三个方向对澳军阵地发动进攻,澳军连伤亡惨重,次日白天双方再度爆发白刃战,极具戏剧性的一幕是,当弗格森发现 发起尖刀冲锋的时候便放弃了高地,一千多人溃不成军。而 也顺利突围,战斗中澳军32死59伤,另有数人被俘,若不是 调整战略,澳军第三营的命运可想而知。

马良山战斗, 年夏秋防御战役中,中国人民 第64军第师奉命担负临津江以西马良山、高旺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

次年9月,戏剧的一幕又在马良山战斗中上演,曾以白刃战自居澳军和 交手后再不敢轻易拼刺刀,而是对 进行了数小时的地空轰炸,直至澳军和英军被 全歼,也不敢再发起白刃战。在整个 中,澳军虽然在联合军中战斗力相对较高,但数量相对有限,派出士兵合计两千余人,与中国 有据可查的大规模战斗仅有3次。在朝鲜这片土地上被击毙人,另有一千一百多人或是被俘虏或是失踪,多次兵源告急,在 的英勇作战之下澳军再也不敢提起白刃战。

现在提到抗美援朝,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 反映就是靠人堆起来的胜利,但其实,正面迎接那种现代化攻击时,人的多少无意义。 的坚强意志,和远超十七国联军的智慧才是他们赢得胜利的根本。雄赳赳气昂昂, ,那一走,多少年轻的生命就留在了异国他乡。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这场战争结束了近百年中国外战失败的记录,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更保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和平,作为我辈中人更当铭记这段历史。中国军队“中国不会惹事,但是也决不怕事”,在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凶悍的澳军如此,对当今世界格局亦是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