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 战役

最近,《 》和《 之 》票房非常的火热,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战役”,可能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对 战役不是非常的熟悉,那么今天就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 战役。

战役

战役,又称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是 中中国人民 参战后第二次战役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属于 的东线部分。美国海军陆战队 师、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下辖的4个师属野战炮兵营和第31团级战斗队(“北极熊团”)、美国陆军第3步兵师下辖的3个团级战斗队为联合国军主要地面作战单位,约合4万余人。同时拥有若干飞机支援。中国人民 方面,第20军(军长兼政委张翼翔)4个步兵师、第27军(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4个步兵师为主要作战单位,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4个步兵师为预备队约合9.6万人,无空中支援。

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 发起“圣诞节回家”攻势,命令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率领美军第10军进军鸭绿江并消灭“所有北朝鲜抵抗力量”。中国人民 则派遣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在联合国军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渡过鸭绿江迎战第10军并保护西线的第十三兵团侧翼。11月27日,双方开始激战,联合国军的攻势被抑制且无法阻挡中国军队的反攻转而往38度线以南撤退,中国人民 持续追击并围堵联合国军,最终联合国军靠海空优势成功突围并撤退至38度线以南的釜山,而中国军队则持续进攻至38度线以南,直到占领了大韩民国首都汉城(今“首尔”)为止。

宋时轮上将

此战中,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 地区的 气温极其罕见地降到了36°F(38°C),导致交战双方均出现了大面积的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而其中 由于后勤补给不足,一部分军队必须进行急行军穿插,在行军过程中丢弃了棉衣,其受气候影响的程度远远甚于美军。与此同时, 由于大量缺乏除迫击炮以外的重火力和防空火力而受到美军空军、炮击与火箭弹等武器严重打击,代价沉重。

战役为 的转折点,中国 夺回北朝鲜领土,也使得联合国军 撤出北朝鲜,自此放弃了原先以大韩民国统一朝鲜半岛的目标。而 的走向也演变成联合国军与中国人民 双方间的攻防。

冰雕连

年11月, 战役期间,一些试图在战略要地死鹰岭伏击撤退美军的中国人民 ,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埋伏了三天三夜[1],因缺乏后勤补给以及冬衣,而造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其中,20军59师团6连、20军60师团2连、27军80师团5连,除两名幸存者(一名掉队士兵、一名通讯员)外,成建制被冻死。抗美援朝纪念馆将其列为典型事迹之一。

冰雕连影视剧照

全歼“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也是 中 一次成建制的歼灭美军的战役,《 》电影中穿插七连讲述的就是该战役。此役 以优势兵力运用三三制战术、夜袭、伏击等战术,最终击溃此团;结果北极熊团部被摧毁,被成建制歼灭。并缴获“北极熊”团旗。

特级战斗英雄

战役中,诞生了特级战斗英雄一名,他就是 第20军第58师第团第3连连长杨根思,他是 在 中仅有的两名特级英雄之一(另一名是黄继光)。

杨根思

总结

阻止了联合国军的攻势,但 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并且没有达到全歼美陆战一师的战役目的。美陆战一师基本全身而退,而且运走了近10万难民。经此役后,美军从原先统一朝鲜的攻势战略,自 战役便戛然而止,演变成突破中国 的包围,以确保能成功安全后撤。这是美军首次历史战略撤退,而中朝联军则收复包括咸镜道在内的朝鲜东北部所有区域。

伤亡情况统计:第九兵团战斗伤亡19,人,冻伤28,人(其中死亡3,多人),冻死1,多人,总计减员48,人,减员幅度过半。第20军和27军缺席了第三、四次战役,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但不再被当作主力使用,主要任务是对付韩军。前期未参战的预备队第26军情况稍好,但缺席了第三次战役。

美军伤亡情况统计:战斗伤亡总数为4,人,另有7,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第31团级作战队("北极熊"团)伤亡约2,人,其中大部分为在 东岸被击溃的三个营的官兵;在这三个营当中,有约1,人阵亡、失踪或被俘。

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军事学院教学时说过一段反映出 战役最终结局的话: 一战,一个兵团的兵力围住美国陆战 师,没有能够歼灭,也没有能够击溃,付出了十倍于敌人的代价,让美军全建制地撤出战斗,还带走了所有的伤员和武器装备。

后续

虽然 战役没有达到预期的全歼陆战一师的战略目的,但是使得 的“圣诞节攻势”破灭,为此, 第九兵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第九兵团回国的时候,宋时轮将军向着 方向深深的鞠了一躬,向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表达深切的哀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