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美中情局三次秘密行动无败绩
序言
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组建特别行动小组,依靠几艘驱逐运输舰,渗透到北朝鲜境内实施破坏活动,明目张胆地进行无耻的捕俘和残酷的杀戮行动。
作为以侦测、收集、分析的美国 情报部门——中情局,为何从幕后策划指挥,到急不可待地走到幕前亲自操刀杀戮,在没有任何败绩情况下,为何恰然而止呢?
美国中情局一、中情局策划特别行动小组成立
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南朝鲜的永州岛,设立中情局秘密行动基地。他们通过招募南朝鲜游击队员、叛变的北朝鲜人员、甚至海匪,在4位美军顾问负责下,组建一支特别行动小组。
这支特别行动小组的使命是,为中情局从海上、空中和地面行动制定计划和提供支持,以及为美国远东空军的救援与撤离行动提供支援。
特别行动小组可通过线人的打入和撤出、发动海岸攻击、制造破坏行动、为引导空军轰炸北朝鲜境内高价值目标、俘虏高价值人员。
4位美军顾问,联合南朝鲜军人——韩哲民少校、盗匪安柏、翻译曹道贤成立联合顾问委员会,领导整个特别行动小组行动。
联合顾问委员还有一项代号为“开花行动”的计划,目标是在北朝鲜阵营中培养叛乱分子,使其在南朝鲜打赢战争后“开花结果。大家都知道 以我军和北朝鲜胜利告终,自然这项计划也是胎死腹中。
二、四名美军顾问各显神通
1、温森特道奇克莱默少校是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海军陆故队军官,二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和驻华顾问团服役。
作为驻华顾问团第3训练营的指挥官,克莱默曾经为中国国民党军队的训练提供指导,并率领国民党部队对日军实施突袭和伏击。驻朝后成为联合顾问委员会的 领导
2、汤姆柯蒂斯上尉和克莱默少校一样高大魁梧,在海军陆战队服役15年,主要在大西洋舰队从事两栖作战和秘密前沿情报观察工作。
柯蒂斯上尉后来还在希腊和中国从事情报收集工作,因表现出色先后授予铜星和银星勋章。驻朝后,在战略情报局负责情报收集工作。
3、乔治艾切森上尉是美海军水下爆破大队第3组,曾率领11人驻扎在日本进行训练。驻朝后,有过一次海上袭击和侦察行动的实战经验。
年8月5日,乔治艾切森担任突击队长,率领小组人员,通过“迪亚琴科”号快速驱逐运输舰登上橡皮艇,向丽水港发起攻击,但在敌军火力猛烈打击下,他们被迫撤退。
4、乔帕格内拉上士皮肤黝黑,强壮有力,他随第空降步兵团战斗队来到朝鲜半岛,在朝鲜,他先后参加过两次突击战斗行动。
克莱默少校负责策划和实施特别行动小组行动,艾切森、帕格内拉、韩哲民等人负责协助行动。
韩哲民少校为克莱默少校的高级助手,负责招募南朝鲜人、变节的北朝鲜人,以及具备特种作战能力的海盗,共约人参加训练。
韩哲民少校通过淘汰方式,从中淘汰60人,从中选出40人加入特别任务小组,组织实施劫狱、登陆攻击、支援作战、铁路和桥梁爆破等科目的训练。
艾切森组织实施了橡皮艇操作和两栖攻击训练、泅渡和爆破训练;帕格内拉上士作为艾切森上尉的助手,负责制定特别行动小组的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
帕格内拉负责在永州岛建立射击场、空降训练场,指导各类枪支的拆卸组装:M-1步枪、50口径机枪、57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使用手雷、地雷设置成诡雷。
柯蒂斯上尉是一名神枪手,也是一名狙击手,负责远程火力支持。对小组成员进行射击训练,提升射击精度,还教授游击战徒手博斗的知识和技能。
安柏是一名精通日本剑道和拳击的内河盗匪,虽然身材瘦小,在浓密胡须、微卷头发掩饰下,看上去弱不禁风,事实上他能单人徒手击毙3个普通的北朝鲜军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三、特别行动小组作战程序
特别行动小组的主要运输和支援平台是驱逐运输舰,共4艘,轮流协助中情局敌后行动,其航速快、机动性强、吃水浅,可以实施近岸作战。舰名分别是“迪亚琴科”号、“霍勒斯巴斯”号、“科万塔克”号和“贝格尔”号。
舰上配有4艘36英尺的斜坡式人员登陆艇,二战期间曾在太平洋战场上用来运载海军陆故队突击队和水下爆破大队。
根据多年的海上行动经验和战术磨练,特别行动小组还制定了突击队发起和结束行动的标准程序:
夜间,驱逐运输舰距离海滩几千码时,放斜坡式登陆艇至海面,然后牵引橡皮艇至距离岸边码左右停下,突击队员把冲锋舟划至岸边约码时,侦察兵下水泅渡抵近侦察是否安全。确认安全后通过红外线光发出“警报解除”信号,突击队员则把冲锋舟划至上岸执行任务。行动结束撤离时,突击队依靠橡皮艇上雷达导航,同时通过无线电联系,将橡皮艇划至约定地点,斜坡式登陆艇接应橡皮艇后,拉回驱逐运输舰。实际作战中,这些程序依据不同的作战环境会进一步简化。
四、特别行动小组3次作战行动
1、 次出击无功而返
年3月19日,安柏率领的行动小组在离开永州岛训练基地,登上登上万塔克”号驱逐运输舰,克莱默、艾切森,帕格内拉及南朝鲜翻译曹道贤(小组成员呼其为“曹约翰”)也随舰出发。
行动之前,艾切森根据空中拍摄的照片和 附近海岸的地形图,发现海边有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他与克莱默、帕格内拉商议后,对路过该地的车辆实施伏击,抓捕司机,截获运载的货物。
艾切森和安柏将特别行动小组分为6个组,毎组5名成员,分别配备M-1步枪、45口径轻机枪,小组乘坐的每个橡皮艇上有3人组成的侦察尖兵组,曹道贤和帕格内拉则被编入无后坐力炮组,进行火力支援。
行动之前,他们还在永州岛基地,将人员分成北朝鲜阻击组、南方突击组进行对抗演练,且通过演练弥补计划中的种种不足,整个计划似乎是无懈可击,所有人对此次行动感到乐观。
万塔克”号驱逐运输舰特别行动小组搭乘的“万塔克”号驱逐运输舰航行一天后(21日)的上午,帕格内拉提出对无后坐力炮进行实弹试射。舰长约翰希罗中校表示同意,让其到舰首试射。
试射过程中,特别行动小组成员对炮的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无后坐力炮的威力,都给舰上水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月21日20点,全舰进入战备状态行驶,此时海面非常平静,20点45分“万塔克”号驱逐运输舰距离目标海滩约码,在25分钟之内,将斜坡式登陆艇放至海面,牵引满员的橡皮艇悄悄地朝岸边驶去。
克莱默、安柏、帕格内拉和曹道贤乘坐指挥艇,艾切森乘坐的橡皮艇則紧随其后,随时准备为遇到麻烦的橡皮艇提供支援,或对付可能出现的北朝鲜舰船。
夜色里,除了发动机的微响,斜坡式登陆艇牵引着橡皮艇行驶至距离海岸码时,橡皮艇脱钩,尖兵组下艇泅渡去岸边侦查,各橡皮艇上行动小组等尖兵组发出“警报解除”的安全信号。
当尖兵组发回安全信号时,克莱默的嘴里还在念念有词,请求上帝保佑他们行动成功,看到安全信号后,他说:“帕格,我们运气不错呵。”却不知道帕格内拉带着无后坐力炮小组登上另外一艘橡皮艇,已朝目的地划去了。
时期的美军舰艇帕格内拉回忆说:
“我们以菱形阵型缓慢地向着海滩运动,随着橡皮艇上小组划桨的节奏趋于一致,我们划桨动作开始加快。我们很快看到海滩了,听到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声音。我们轻松地划上沙滩,迅速跳下橡皮艇,然后将橡皮艇调转方向,昂首朝着大海。在侦查小组指引下,沿着悬崖上的一条通向公路的小道,迅速越过公路,运动到公路西侧的高地,和曹道贤分别建立2个57毫米无后坐力炮阵地。”
其他小组在30分钟之内,迅速运动到公路两侧埋伏,但侦查尖兵小组向克莱默报告说未发现车辆经过的痕迹。
侦查尖兵小组根据克莱默指示,沿着公路向南运动了码,侦查了30分钟后,依然未发现车辆的辙印,甚至连马车的辙印也没有。
克莱默看了下时间,已接近凌晨1:00,下令各组交替掩护撤离埋伏地点,侦查尖兵小组负责断后,按计划全部乘坐橡皮艇撤离。
克莱默回到驱逐运输舰后,在作战记录上写上:这次行动从插入埋伏、交替撤离、及在指定地点汇合后,回到“万塔克”号驱逐运输的过程非常完美,只可惜北朝鲜不配合——那天夜里没有任何车辆经过,连巡逻的人员都没有。
后续22日、23日的行动计划因风急浪高,取消行动计划;24日天空晴朗,海面风平浪静,当晚21点,斜坡式登陆艇牵引着橡皮艇行驶至码处,此时天公不作美,风浪有有6英尺高,无法实施登陆行动。
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准备撤离时,突然看到码的地方有亮光,他们判断是北朝鲜的地堡。技痒的帕格内拉向克莱默请求作战——用57亳米无后坐力炮打掉那个地堡。
克莱默知道如果此次出击没有任何收获的话,对不起付出税费的美国人民,同意帕格内拉摧毁地堡。
帕格内拉扛着57亳米无后坐力炮来到橡皮艇前部,发射 发炮弹,但落点有点低,第二发炮弹则正中目标,但没有完全摧毁地堡,看到北朝鲜军人朝四周乱开枪。
帕格内拉调整呼吸发射,第三发炮弾再次准确地在目标位置爆炸,地堡四周除了爆炸声没有任何枪声,他后来回忆说:“很高兴,我们击中了地堡,并且让敌人知道是我们干的。”
57亳米无后坐力炮2、第二次爆破行动顺利成功
年4月20日,“霍勒斯巴斯”号驱逐运运输舰匆忙抵达釜山外港,秘密接替“万塔克”号充当特别行动小组的作战平台。
舰长莱夫特里斯拉弗拉卡斯中校派遣传令官希拉里麦金上尉上岸,在约定的电话亭接收到一组数字——那是永州岛的坐标。
在永州岛上,拉弗拉卡斯、麦金以及舰上的其他军官与克莱默、艾切森和帕格内拉会面,商讨抓捕北朝鲜的人员,以便了解他们身份证的一些情况,他们获悉北朝鲜定期更换身份证的印章和纸质的颜色。
他们为了给潜藏在北朝鲜境内的南朝鲜内线伪造身份证,就需要抓捕北朝鲜人员,掌握更多的身份证更换的信息。
他们商议此次的行动区域依然选在朝鲜半岛 附近——东北部海岸,有一条铁路贯穿整个海岸,穿过附近的铁路桥和隧道,海滩附近有小渔村,这便于他们抓捕渔民,获取身份证的一些信息。
4月21日晚,艾切森率领特别行动小组登上了“霍勒斯巴斯”号驱逐运输舰,22点30分,全舰进入战备状态,到达距离海岸码放下5艘斜坡式登陆艇。
艾切森和曹道贤、麦金一道乘坐指挥艇(带有磅TNT),率领其他载有突击队员的另外8艘艇,5艘斜坡式登陆艇牵引9艘橡皮艇至离海岸码的位置,脱离橡皮艇驶向约定的撤离地点。
橡皮艇
尖兵侦查3人小组泅渡上岸后,立即遭到北朝鲜军的攻击(事后知道附近已埋伏了1个连的北朝鲜军队),1人当场身亡,1人受轻伤,还有1人回到海里(事后知道)。
北朝鲜军随机朝海中的橡皮艇射击,艾切森事后回忆说:“那时可以完全成功撤离,但是还有3名队友在海滩上,需要支援,要退就要一起退。”
艾切森没有犹豫,果断下令指挥艇和其他橡皮艇划至距离海滩码的位置,调集所有艇上的30口径机枪实施火力压制。
艾切森让指挥艇原地待命,自己转移到其他橡胶艇,率领其他7艘橡皮艇向岸边划行,增援处境危险的侦察兵。在划向海滩过程中,北朝鲜军的火力击中站在艾切森身旁的曹道贤,后者中弹身亡。
艾切森在距离岸边30码的地方,发现受伤的侦察兵拖着身亡的侦察兵游向橡胶艇,报告另一人失踪。
艾切森回到指挥艇后,艾切森和帕格内拉留下,其他人转移到其他艇上,重新向海岸进发,捜寻失踪的侦察兵。但遭到北朝鲜军的火力攻击,两人无奈回到驱逐运输舰。
艾切森在运输舰清点人数时,还有1人因跌落橡胶艇溺水而亡。安排被救上来的侦察兵因泡水时间过长,伤势感染严重,被转移到前来支援“曼彻斯特”号巡洋舰上,该舰在第二天找到失踪的侦察兵,所幸的是他还活着。
特别行动小组继续乘坐“霍勒斯巴斯”号驱逐运输舰,寻找机会,向北朝鲜的目标发动袭击。
霍勒斯巴斯”号驱逐运输舰后续几天,海面风浪太大不能实施行动。4月30日凌晨,特别行动小组借助风平浪静的海势,在计划好的滩头顺利登陆,在铁路附近一块高地上埋伏。
凌晨2点,一列南行的火车经过他们的伏击地点,无后坐力炮组随即开火,火车前部中弹爆炸停运,侦查小组准备俘虏车组人员时,后者却早已安全撤离。
爆破组则将磅中的磅的TNT安置在桥上,剩余80磅的TNT放置在路上,设置成定时爆炸。艾切森率领捕俘组到附近的渔村,俘虏了3名北朝蚱平民。
艾切森率领特别行动小组回到“霍勒斯巴斯”号舰时,两处TNT同时顺利爆炸。
3、第三次行动是 的绝唱
特别行动小组此次行动后,在釜山进行一番必要的休整,然后又召开了会议,接着在5月又重新投入行动。
艾切森作为中情局驻扎南朝鲜的代表,要求美军第95特遣队指挥官乔治德耶少将援助,但后者显然对于中情局的行动知者甚少,艾切森向他作了详细汇报,但后者说需要再考虑。
艾切森拜见了美国远东海军司令特纳乔伊中将,他在听完艾切森的的行动计划,表示非常的赞赏。
年6月23日,特别行动小组执行 一次任务的序幕拉开。.当晚22点,霍勒斯巴斯”号驱逐运输舰抵达目标海滩,驱逐运输舰的支援炮火对附近的敌军岸防炮兵阵地实施了猛烈轰击。
炮击之后的午夜,艾切森亲率突击队员们兵不血刃地登陆上岸,安柏亲率两个阻击组在后面提供火力支持,随时动用无后坐力炮和30口径机枪进行火力支援。
艾切森率领突击队员对目标村庄进行捜索,2个小时之后,俘虏北朝鲜军10名,缴获的文件不计其数。
被俘虏的北朝鲜军突击队员撤离村庄时,他们用勃朗宁自动步枪和手榴摧毁一艘大型帆船。在所有特别行动小组回到“霍勒斯巴斯”号。
驱逐舰还将31发5英寸炮弹,全部狂轰到北朝军的岸防炮兵阵地上,作为对特别行动小组顺利完成任务的祝贺。
第二天夜晚,帕格内拉率领突击队实施 一击,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他们不仅俘虏了13名北朝鲜军人,还缴获了一批档案和地图。他们在撤退途中,还摧毁了二艘舢扳。
此后,中情局决定解散特别行动小组,第三次行动成为绝唱。
克莱默、艾切森、帕格内回到原来编制,所幸的直到停战,他们一直都在后方从事工作,幸运地回到美国。
半个多世纪以后,生活贫困的艾切森和帕格内拉,不时在各个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诉说特别行动小组的“辉煌”战果,他们只不过借此向政府多要点战后抚恤金而已。
五、无任何败绩情况下,特别行动小组的行动为何恰然而止
一、中情局在 结束前需“镀金”,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冷兵器时代特色;那么“枪炮未响,情报先行”,则是热兵器时代的特色。
作为美国 的情报机构,中情局早在 前,早已在幕后给李承晚政府出谋划策了。
“仁川登陆”,包了北朝鲜饺子,还顺势几乎打到鸭绿江边,中情局借此立下巨大的功劳。但新中国不惧如日中天的美国入朝抗战,而他们认为新中国不会参战,这使中情局贻笑大方。
新中国不仅力挽狂澜地扶起快要崩溃的北朝鲜政府,还联合北朝鲜军队打到了“三八”线。
年春, 已进入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这阶段我军战斗的节奏是“以打促和”;而美国国内,及盟国反正情绪日益高涨,也想“借坡下驴”。
中情局也想趁着这机会,干点“真刀 ”的脏活,一是能锻炼这些“天之骄子”,改改他们“颐指气使”的毛病,体会下一线士兵的艰险;另一方面想挽回点面子,想证明下中情局动手能力也不错,上战场打几场胜利仗,镀镀金,也好堵堵国内的悠悠之口。
既然是镀金,自然见好就收,依仗自己所长,外加友军帮忙,夜袭几次总体上说没有失败,算不错的“牛刀小试”。
二、真刀实枪干仗只是短板,监听侦测情报才是专长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其不意使用几次“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能收得奇效;但次数一多,套数被人知晓,再用原来的招数,岂不是“自投罗网”。
次出动一无所获,但猪队友的神助攻——开炮轰击地堡,让对方察觉到他们还会从海面来偷袭,第二次一下损失了3个猪队友;第三次在友军轰击下取得成功,但第四次就不好说了,还是“见好就收”,才是上上策。
第三次出击后休整,双方的主要精力和军力都投入到“上甘岭”战役的准备工作,中情局此时的工作自然以“侦查北朝鲜军事部署”、“侦测北朝鲜电台”为主,得干自己擅长的老专业。
三、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与获得的战果、目的、要求不对称
三次偷袭虽然俘获了北朝鲜10余个人,但中情局也损失了3人,这些人是久经战场的老兵,对于美军视对手生命如草芥,对已生命视无价的价值观来说,他们是无法接受这种战果差的。
为了培养这些特种作战小组人员,美军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建立各种训练场,进行各种训练,还动用驱逐舰作为战斗和支援平台。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每次行动的花费自然不菲。
中情局除俘虏外,未获得其他有战术的情报,也未获得有效的物资补给(其实他们看不上那些破铜烂铁)。目的达不到,要求更达不到,中情局断然不会多次做亏本的买卖。
四、北朝鲜后方肃特频繁,中情局不擅长“虎山行”
第五次战役的 阶段结束以后,前线的作战方式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战略局面由原来的单面的军事斗争转变为双面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
我军和北朝鲜为保障前线的双面斗争顺利进行,需要后方的军事信息不被泄露。我军派出朝鲜族特工,配合北朝鲜特工人员,不遗余力地在后方清理潜伏的、空降的、被策反的特务,肃清后方境内的敌特活动,跟踪和摧毁敌人的暗藏电台活动。
我军和北朝鲜针对敌军由原来的海面炮击,转为渗透沿海偷袭的作战方式,采取如在沿海设立一些地堡,加强巡逻,设立民兵组织等方式,达到严防敌特通过海面渗透后方进行破坏活动。
中情局作为老牌的情报收集部门,肯定知晓这些情报,他们断然不会做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愚蠢举动,否则中情局真的就名不副实了,贻笑全球了。
五、我军节节胜利是特别行动小组停止行动的根本原因
在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才是特别行动小组停止夜袭的根本原因,否则他们会乘着前线美军不断前进攻击,他们会乘着北朝鲜后方混乱,落井下石,不断地进行补刀,敌人永远没有任何怜悯之心。
此篇史料参考(美)约翰·德怀尔写的《海岸幽灵——中情局在 中的海上秘密袭击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