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前,中央为何两次换帅彭德怀并不
年10月4日,西安的秋色醉人,彭德怀正坐在办公室仔仔细细阅读着有关大西北建设项目的文件,此时,他的内心对于东北边疆的朝鲜问题也有着隐隐的担心。
就在此时,两位从北京赶来的工作人员走了进来,三人小声交谈几句,随即便赶赴北京,彭德怀甚至没有留下一字一句的交代。
次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被正式任命为 司令员兼政委,拥有 决策权。会议结束时,老朋友还不忘跟彭德怀开着玩笑:“还不服老呦!”此时的彭大将军依旧是那样的爽朗:“我到死也不服老!”
图开国元帅彭德怀
而抗美援朝奇迹般的胜利,也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不可否认,彭德怀创造了新中国绝无仅有的战斗神话。
当年对于抗美援朝主帅的任命,彭德怀非但不是 人选,甚至是在毛主席两次点将换人后才 决定的。难道,当年叱咤风云的彭德怀还不足以领导这一场战争吗?
到底为何有关于抗美援朝主帅的人选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这一切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笔者将带你走进其中,我们共同感受当年中国国际局势之紧张以及在重大决策上各位 的良苦用心。
大战前有关于主帅人选的抉择困境
年6月,刚刚平静下来的神州大地再度面临考验, 的一触即发不得不让领导人们作出对应与考量,战与不战的抉择中,经过连续三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激烈的讨论之下,毛主席最终拍板:战!
可此时,有关于主帅的人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 们看来,如若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一丝一毫的偏颇,极有可能带来的便是全军溃败。
当年,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刘少奇、聂荣臻、高岗等 们与会商议的结果便是:
人选:林彪
备选:粟裕
之所以会选定二人,恰恰有着 们的良苦用心。从当时朝鲜战局的局势来看, 总司令必须要对主力部队四野了如指掌, 曾亲自带领过四野部队并战功赫赫,如此才会达到震慑军心的作用,除此之外,当年领导过百团大战的将领才会更好地适应朝鲜战场的风谲云诡。
图毛主席和林彪
对于林彪而言,四野部队是他亲手打造的,就在他任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期间,还指挥了辽沈以及淮海两大战役,可以说,林彪出任 主帅在当时看来是最为理想的。
再来看大将粟裕,他也有着当年领导四野作战的经历,在解放军中,粟裕堪称用兵的“奇人”,常常能以少胜多一次性消灭敌人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有生力量,可见他对于艰难战事之时的出奇制胜有着很多智慧与心得。
可林彪与粟裕都无缘 主帅,实则这背后都有着让人无可奈何的理由。
当年,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林彪一行人对主动境外出战的态度并不积极,与此同时,当时的林彪正在武汉养病,多种因素的考量之下,林彪主动拒绝了中央的主帅提名,如今看来,也算是新中国的一大幸事。
图粟裕工作照
对于粟裕而言,同样被称为解放军悍将的他虽与林彪的战斗指挥才能不相上下,可粟裕当年的身体状况也是相当堪忧的。
实际上,当初粟裕的确参与了抗美援朝最初的战略部署。国家出于对东北边疆防卫的考量,先是组建了东北边防军,粟裕正是继林彪之后的司令员 人选。
当毛主席的任命下达以后,粟裕并没有因为身体原因推辞,殊不知,此时他因当年参与战斗遗留下来的伤痛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工作。
在曾经的水南战役中,粟裕因炮弹袭击而致使脑部中弹,经过手术还是没能将全部弹片取出,遗留下来的三块弹片让他常常头痛欲裂,还因此患上了高血压与美尼尔综合症。
事实上,粟裕在抗美援朝前夕临危受命时,健康问题就已经一触即发,最终,伤情发作导致他连日常饮食、休息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在粟裕向毛主席禀明实情后,中央军委立即决定让他前往青岛休养。
如此看来,虽说新中国成立之初,能力非凡的将领数不胜数,实际上,反复权衡之下, 主帅的合适人选的确寥寥无几。危机之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主动请缨,身为开国元帅的他的确也是不错的人选,可一番权衡之下,毛主席还是婉拒了他的请求。
原来,虽说当时的上海局势没有朝鲜战场那样惊心动魄,可百废待兴之时,如若不是陈毅坐镇,只怕朝鲜开战后,上海地区也会出现不小的波动,为了避免后院起火的情况发生,毛主席也只能将这员大将留在国内。
达成共识后的主帅新选择
此时,中央 们无声地达成了共识,对于 主帅如何挑选,应当符合如下三个标准:
有因地制宜且出奇制胜的战斗经验。
有过打持久战的经历, 亲自开辟过根据地。
身体强健,能够经得起朝鲜战场艰苦的作战环境。
此时,最适合的林彪、粟裕、陈毅都因为不同的原因未能胜任, 们想到了另一个人选,他也曾领导过四野军作战,更有着令人望其项背的战绩,最主要的是,这位身经百战的战斗 并没有严重的伤病,他就是彭德怀。
图毛主席主持会议
毫无疑问,当时的彭德怀的确成为了大家公认的 主帅的 人选。由此,也就有了开篇提到的那一幕。
当年,一直主持西北军政事务的彭德怀对于东北战场的局势并不十分清楚,但他很清楚,一旦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就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10月4日下午4时,当彭德怀火速赶到北京中南海颐年堂后,在他听完毛主席以及朱德等战友的讨论后,内心不但对朝鲜局势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在内心对自己即将出任 主帅一事有了准备。
10月5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前,毛主席与彭德怀私下里还曾有过一番交谈,眼看着彭德怀同意出征朝鲜后,毛主席还一度感慨着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如今的美军兵分几路向北靠近,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权,下午开会的时候,请彭大将军说说自己的看法!”
就这样,在下午的会议上,彭德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自己对于朝鲜战局的看法,而他的看法与当时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的考量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出兵援朝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打烂了,也就相当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要是让美国占尽先机,日后鸭绿江与台湾都会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图鸭绿江断桥
由此,大会最终决议抗美援朝参战部队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与政委,拥有 的决策权。
不辱使命的彭大将军终创战争奇迹
10月5日开始,彭德怀在北京迅速对朝鲜战场的战略部署与中央 们进行了深入彻底的考量与部署。
事实上,当年摆在彭大将军眼前的难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一点,单凭当年 在战场上遇到的阻力以及战斗的惨烈程度就可见一斑。
面对着实力空前的美国,中国 的应对方式便是求助于苏联方面以期获得朝鲜战场上的制空力量以及空军所需装备。
图
当周总理远赴苏联与斯大林协商,在得知苏联需要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后,10月15日,彭德怀得到中央指示依旧是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出兵朝鲜。
10月18日,毛主席在会议上指出,敌军即将逼近鸭绿江,既然决定了出兵朝鲜,时间不可再作推延。由此,在10月19日傍晚,彭德怀带领着中国人民 分三路隐秘进入朝鲜境内,抗美援朝就此拉开帷幕。
事实证明,彭德怀的确做到了不辱使命,当年,在进入朝鲜战场后,历经七个月连续五次战役后,他带领的 成功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击退到 以南,而全体 更是在这位卓越主帅的领导之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敌我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见过彭德怀照片的人都知道,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人物始终都保持着爽朗的笑容,身经百战依旧有着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强健的体魄都是他创造抗美援朝胜利奇迹的基础,这一点相对于其他建国后伤病频发的开国将领而言是尤为难得的。
图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一张老照片中,经过抗美援朝洗礼的彭大将军依旧神采奕奕,照片中的他正在同美军签署停战协议,老当益壮的身影至今都让人倍感钦佩。
毫不夸张地说,虽然当年被任命为 主帅的彭德怀是中央几经波折后作出的选择,可彭德怀用战果证明了他就是抗美援朝的天选将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