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3小时破4亿, 拼死三炸水
公号出品,ID:lcg_作
《 之 》年2月1日已在全国新年巨献首映。
或许,这个特别的一天,走出影院,我们不光会在一片繁华中看到万家灯火,还可以看到我们的英烈先辈们用鲜活的生命和滚烫的热血换来的万家团圆,而这一切是值得我们每个国人用一生去珍惜和守护的。
电影《 之 》在大年初一如约而至。
从预售和当天票房来看,选择在首映日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还是不少的。截止当天中午时分,猫眼数据显示票房已超4亿。
个人认为,从叙事的角度上来看,《 》比《 》精彩度更胜一筹。
观影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 》的剧情:
在零下四十多度的艰苦环境下, 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全歼“北极熊团”,让号称 的陆战一师被迫南撤。
为了消灭所有敌军,9兵团也立即调整部署,下令所有穿插追击部队全力阻击下碣隅里南逃的美军。
在《 》中,五千里、五万里等七连战士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炸断 。
01、为什么一定要炸 ?
年11月27日, 战役正式打响,扛着严寒天气,埋伏在此处的数十万 战士,立马对美陆战一师、第七步兵师展开了攻击。
于是,几乎就要实现占领全朝鲜梦想的敌人,在我军穿插包围的战术下,被分割包围在 西侧柳潭里、东侧新兴里以及南侧下碣隅里等地。
战至11月30日,陆战一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知道撑不住了。
▲史密斯
史密斯惊恐地发现,这支经历过冲绳岛血战的美国 部队,如果再不撤退,就真的要被 全歼了!如果号称美陆军 部队的陆战一师,真的被全歼,那么这不仅是史密斯军事生涯的滑铁卢,更是美国军事战史的滑铁卢!
于是,在这一天,史密斯终于不敢再负隅顽抗,正式下达了撤退命令。
尽管这位师长在面对采访时,仍然表示,陆战一师只是换个方向进攻,而不是撤退,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史密斯 的倔强罢了。
很快,史密斯就拟定计划,决定从北向南沿着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这一线撤退。
漫天大雪中,美军拼命向南撤退,试图跳出 布置的“口袋”。
然而,史密斯非常清楚, 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为的就是把他们全部歼灭,想要全身而退,就没有那么容易。
▲被我军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果然,在南撤的过程中,美军陆战一师遭到了, 大量的埋伏和阻击。被称为“北极熊团”的美步兵七师31团,被我军全歼,团旗也被缴获,从此以后,“北极熊团”在美军战斗序列中消失。
在 的阻击下,美军可以说是难以前行,白天美军凭借着飞机的掩护,抢夺阵地拼命突围;晚上, 就借着夜色,将阵地夺回来,然后拼死阻止敌人撤退,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的行进路程,不达米。
不过即便 ,拼了老命要阻挡敌人撤退,可面对的毕竟是全幅机械化的美军,而 自己却缺弹少粮,更有许多战士被冻死,尽管我军意志力强大,敢打敢拼,却也不得不承认,客观存在的因素,对我军战士阻击敌人的影响。
因此美军虽行军缓慢,但到底还是在撤退。而此时,美军走过山麓,走过高地,只剩下 一道障碍—— 。
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左右,宽度8.8米,是一座悬空桥,桥下是万丈深渊,周围没有可供重型装备绕行的道路,因此这座桥,是美军陆战一师逃出 地区, 的退路。
这也就是说, 在,史密斯和他的陆战一师,就能活下来,否则他们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被我 围歼。
的重要性,美军陆战一师知道, 也知道,毫无疑问,这座桥是决定 结果的关键,所以,围绕着这座桥梁,一场战斗的序幕被徐徐拉开。
对于 来说,此时他们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将美军围困在 。从当时我军的装备情况来看,占领并控制 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便我军可以占领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在没有空军力量的支持,以及缺乏大炮坦克支援的情况下,不仅占领了很难守住,而且还会多出无谓的牺牲。因此, 的办法,就是用炸药将 给炸了,将美国给围困在 地区。
于是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立马给20军58师团下达了严令:克服困难,不惜一切把 给炸毁,以将美陆战一师阻隔在原地予以全歼!
▲宋时轮
是架在 引水管道上的一座悬空桥,桥宽仅8.8米,两侧是万丈深渊,是 的重型装备可通行的道路。
美军陆战一师若想逃脱我军的“包饺子”,只有通过下碣隅里,经古土里,向朝鲜东海岸的咸兴地区收缩。
而 正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一旦过了 ,就是地势平坦的开阔地,美军就能迅速摆脱 的追击,顺利到达兴南港,从海上撤退。
只要 被炸,美军则无路可逃,等待他们的只有全军覆没。
因此,六天时间,我们的 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三炸 。
02、三炸
影片主要讲述了这场阻击战,炸桥则是重中之重。
炸
冒着大雪长途奔袭前来炸桥。战士们用随身携带的炸药,把整个桥面都炸毁了。但美国工兵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重新建了一个木桥。
第二炸
趁着夜色,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桥上, 再次被炸毁。这次战士们吸取了教训,顺便还把周围所有可用的木料也破坏了。
但没想到的是,美军工兵用携带的钢材,一夜之间再次修好了桥面,并派了40辆坦克在桥边防守。
两次炸桥都没成功,五千里等 们并没有气馁,在他们眼里,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敌人修一次,他们就炸一次。
第三炸
这次,战士们拼了,他们组成了“炸桥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炸掉 。
七连、九连等多名战士,在没有重火力掩护的情况下,从多个方向,反穿棉袄、身负炸药冲向大桥……
27军80师团3营7连连长,姜庆云曾感慨地说:“敌人一梭子机枪打来,我们这里就倒了7个人,其中四个人牺牲,三个人受伤……”
倒下的那7个人,全部都为了执行一个任务,炸毁敌人 的退路—— ,而这其实是 第三次执行炸掉“ ”的任务。
执行任务的当天晚上,姜庆云带着几十个人,组成一个敢死队,趁着夜色,摸到了 附近。
由于已经有过两次被炸桥的经验,因此驻守在此的美军,根本不敢有人放松,即便此时已经是深夜,但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意志如钢铁般坚硬的对手,为了打败他们,会不惜一切。
于是,只要有一点动静,美军就疯狂扫射,我方几名战士不幸倒下。但战友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依然往桥的方向拼死突进。
尽管苦难重重,但敢死队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一次, 们甚至把桥基也给炸了个干干净净。经过检查,我军认为按照 的受损程度,敌人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才可以修复,这下,美军陆战一师总该跑不了了吧。
▲被炸毁的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敌人却还是逃之夭夭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敌人有三头六臂不成?笔者今天要讲的,便是我军与敌军,围绕 这一座小小的桥梁,发生的战斗。
发生在 的战斗,其实属于 战役的一部分。
这一次,他们把每个桥墩都绑上了炸药,将 连同下面的基座都炸得干干净净。
但是,美军只慌乱了一阵子后,就火速从日本定制了八套钢制桥梁的组件,并用重型运输机空投至 地区。
仅仅两天时间,一座全钢结构、可以通过重型车辆的新桥,再一次出现在了被 炸断的桥基之上。
在 如此不要命的攻势下,陆战一师最终还是逃出生天了。
03、这是一个精彩但悲壮的故事
如果《 》讲述的是情怀,那么《 》则在这个情怀上更添悲壮。
所有战士以生命为代价,哪怕只有 几个人,他们依然坚守总部命令——炸桥。
余从戎、五千里、雷叔、平和先后倒下, 只剩下五万里……
他们又一次完成了炸桥任务,但敌人又一次修好了桥。
这种拼尽全力仍没有完成使命的绝望,让每一个战士泪流满面。
美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以及后勤的强大,让战士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差异。
但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密集攻势下,他们仍然不要命地向前冲。
像杨根思这样坚守阵地,宁可抱着炸药与美军同归于尽也不后退一步的英雄数不胜数。
而埋伏在 外的“冰雕连”战士们直到生命的 一刻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
抱着必死决心三炸 何其悲壮!美军三次迅速修复 又是何其绝望啊!
美军强悍的工业实力震撼了在场的所有 。
确实,当 被炸断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美军这里时,史密斯心里万念俱灰,他非常明白我军传递的信息:你们别想跑, 地区就是陆战一师的坟墓。
但史密斯也清楚地知道,陆战一师 不能像“北极熊团”一样被歼灭,否则整个美国将颜面无存。
想到这里,史密斯立刻给美军总部,发去消息,请求他们再次搭建 ,帮助陆战一师离开 。
美军总部知道后,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于是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紧急加工出一批M-2型钢梁,运到朝鲜,凭空再架一座桥。
这个办法在当时的世界,没几个国家能够做到,或者说,恐怕只有美国人能做到。
为了挽救美陆战一师,上千人开始投入工作,日本“三菱重工”,加班加点制作M-2型钢梁,美国空军严阵以待,南朝鲜一个空军基地开始试验,用降落伞空降钢梁。
但降落伞空降钢梁的试验证明,钢梁落地后产生了严重的变形,于是美国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个钢梁,用两个降落伞,这下,终于没有问题了。
12月6日晚,美军空头排和牵引车营多名技术人员,连夜完成了空投试验,以及实施空投的准备。
12月7日,几架美C-大型运输机,运着8套M-2型钢梁(修桥只要四套就够了,但美高层怕不保险,就多加了4套),飞到美军阵地上空,进行空投。
,除了一套损坏,一套落到我军阵地,其他6套全都落在了美军阵地。
然后,美军紧急施工,截止到12月9日,重新将被炸毁的桥梁架好。纵观美军从上报,到想办法修桥,再到修好桥,不过是两天的时间,这种现代化的工业水平,简直大大超出了我军的认知极限:居然还能用空投的方式,把每根重达1.1吨的钢梁给运到战场?
桥梁修好后,看到希望的美陆战一师,迫不及待地从 撤退。
这一路上,美军没遇到袭击。
史密斯深感疑惑,以 给他的印象,他们是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敌人逃走的,所以为什么一路上没有阻击部队呢?
其实我军的确派了阻击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是20军58师团,但是由于风雪太大,寒流来袭,阻击部队并未能及时到达阻击阵地, 到达的一个连,也因为太冷全部被活活冻死了。
所以大家看,不是 没有努力,也不是 不知道 的重要性,而是当时我们与美军,在现代工业、军事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不过,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有诸多困难,但 我军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斗争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而这一场 打下来,我军也从上到下,亲身体验了一场现代化的军事科技的战争。
因此,在 之后,我军更加重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至今,我国也成为了一个军事强国,那些鸿沟,已然慢慢成为了历史。
而 比钢铁还刚的意志也震撼了少有败绩的美军,成为了他们军旅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阴影。
真实的七连连长姜庆云当时身负重伤被抬下火线。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起当年的战斗,老英雄也是泪流满面,对于没有彻底完成任务太不甘心了。
战后,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回国在经过鸭绿江大桥时,他让司机停下车,走到江边脱下军帽面向 方向,弯腰鞠躬久久不能起身,当他再次站直身体的时候,已是泪流满面。
这场战争的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
04、结局与反思
“第七穿插连,应到人,实到1人”
五万里的 报数,让人破防了。
这场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钢铁一般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因为他们心中有重要的东西需要守护。
而美国士兵大多是迷茫的,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何要到这个战场,即便 他们狼狈撤退,中国人的围追堵截仍成为了他们战后的阴影。
这就是我们军队的作战素养,将三三制穿插战术应用得出神入化的陆军也震撼了美国人。他们佯攻、奇袭、夜间悄悄渗透,再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进行决定性的穿插。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在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落后、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法宝。
所幸,经过朝鲜战场的洗礼后,我军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和素养得到极大提高,武器和装备也有了空前的提升,在强军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场仗我们牺牲很大,但不得不打,正如毛主席所说: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就是被逼不得已了。”
感谢所有像七连一样的英雄们。是他们用比钢铁还钢的意志让我们赢得了胜利。
正是得益于 的影响,我们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才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
也是因为这场胜利,美国在后来在整个越战期间,都没有超过17度线。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战争是残酷的,为了赢得长久和平,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战场。 战役证明了中国军人的勇气和精神力量,任何时候,我们的军人一声令下就可以奔赴战场,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
从《 》到《 》,让我感动的是还有评论区的这些留言。
每一个上了战场的 战士都是英雄,不管是回来了的还是永远留下的……
之战胜利了,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是一场牺牲巨大的惨胜,是我们 用自己的鲜血和血肉之躯,用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去弥补我们与美军相差一个世纪的后勤和火力差距换来的。
我们讲 之战,讲抗美援朝精神,其实质就是提醒后人,在重视军队现代化的同时,更不能忘记 战士那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渴望祖国强大的强烈意愿。
演绎的是现实的刻画。如果说 是这场战役的开篇,那在《 之 》中,我们将会见证所有战士的英勇无畏,看到更多的 战士以一死相拼,为保家卫国做出的一切努力。《 之 》年2月1日全国首映,或许,这个特别的一天,走出影院,我们不光会在一片繁华中看到万家灯火,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万家团圆,而这一切是值得我们每个国人用一生去珍惜和守护的。
战争已过去70年了,但那些曾经为了我们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老兵们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
但他们的精神和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我想也正是这类电影必须存在的意义吧!
正如我过往的一位同事朋友圈所言:
究竟是何等坚定的信念才能守住阵地?
致敬那些淹没在硝烟与血肉中的生命!
那些 远赴朝鲜在冰天雪地与老美强敌以血肉之躯杀开一条血路的父辈们,今天如你所愿,山河已无恙。
向所有当年在异国雪域背倚祖国拼死一战的 英烈坟冢碑林匍匐叩拜,长跪不起!
致敬!为我们而死的数十万忠魂!
强国有我,踔厉奋发,赓续前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火炬永不熄灭!!
素材来源:冰封历史、热点屋、趣闻博览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