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炸不断打不烂,白衣女
前言
《日内瓦公约》中曾有明确规定:交战双方,不得向对方的医护人员进行开火,否则将会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和制裁。
因为但凡在战场射杀了一名医务人员,也就是在间接杀死其他更多的等待救援的伤兵们,由此可见,战场医护人员的重要性有多大。
朝鲜战场上的 医护人员在曾经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那枪林弹雨之间,流血,伤痛,牺牲总是难以避免,因而战场医护人员的存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他(她)们就如同战场上的天使一般,给伤兵们带去了更多生的希望。
“炸不断,打不烂”
年10月,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众多有志青年,中华好儿女们都纷纷踊跃报名参加 ,誓要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批批中国人民 ,整装待发,准备奔赴朝鲜战场。
入朝与此同时,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也在紧急的构筑之中,一列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也正冒着浓烟,时刻准备开往朝鲜战场。
10月,根据中央对于抗美援朝的相关工作指示,为构建铁路援朝的卫生保障体系,东北境内建立了相关的援朝医疗后方基地,组建了专门运送 伤兵进行回国治疗的卫生列车,并在列车上配备卫生队员负责伤员的救治工作。
11月, 铁道兵团正式入朝,以保证战时的铁路运输任务。
而就在这抗美援朝的铁路大军部队中,还有一群特别的战士,她们总是身穿白衣,出现在战场后方,为赢得战争而无私奉献着她们的一份力量。可以说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也与她们的贡献密不可分。
她们便是战场卫生员,她们中有的人默默扮演着“抗美援朝不过江”的角色,就在那卫生列车有限的空间内,却拯救了无数的 伤兵。
她们中还有的人也跟随大部分跨过了那鸭绿江,深入危险的战场,前去战地救死扶伤,请记住她们,她们是战场卫生员,她们是白衣天使。
在整个 期间,也曾涌现出了曾不少医护人员的英雄人物们,书写了一首首英雄赞歌,关于抗美援朝卫生列车白衣女战士的故事,也曾有一位女 老兵为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白衣女战士卢仲勤
如今的 女兵——卢仲勤,早已是满头银丝,一头短发像是镀上了一层白霜,鬓微霜,又何妨,一双慈祥的双眼总是那么温柔。
卢仲勤抗美援朝早已过去71年的时光,但是卢仲勤老人总是难忘那段峥嵘岁月,因而她也格外喜爱看一本书,名叫《在轨道上前进》,因为这本书所主要记述的内容,就是关于战时“卫生列车”的故事。
年3月,卢仲勤出生于河北任丘,后又跟随父母迁往哈尔滨生活。年8月,年仅15岁的卢仲勤便考入了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年, 爆发,随着朝鲜局势的逐步恶化,我国决定正式出兵支援朝鲜。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卢仲勤同其他的四十位同学一样选择了在年12月4日提前结束学业,随后立刻投入到了中国人民 的部队之中。
加入 部队以后,卢仲勤被编入了隶属于东北军区军事运输司令部卫生处的第19卫生队,而这时的卢仲勤还只是一个年仅15岁的青涩小姑娘。
开往朝鲜的“雪国列车”
年12月时,时令已至严冬,此时的朝鲜早已被一片皑皑的冰雪所覆盖,寒风呼啸,万里雪飘。
这时候,也正值朝鲜战事进行到较为激烈的第二次战役之时,虽战场严寒,环境恶劣,但是 们却都个个精神抖擞,战斗意志昂扬。
年抗美援朝医医院此时,一辆“雪国列车”,正“呼哧,呼哧”大喘着粗气,一边吼叫着,一边冒着黑烟,一边在风雪中穿行,冲破了那黑暗,沿着铁路驶向夜色苍茫的朝鲜战场。
据卢仲勤介绍,她所乘坐的卫生列车,其路标是白底红十字,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恶劣,再加上还有敌军的战机在上空虎视眈眈,于是她们的列车只能选择日停夜行。
夜间行进的援朝列车为了尽可能地躲避敌机的袭击,他们选择将列车也进行“全副伪装”,卫生列车的全体人员都开始投入到和稀泥的行动中去。
先是将黄土用水搅拌成稀泥状,再将其涂抹到整列火车的外部车皮上。
当时,16岁的卢仲勤更是格外积极,登上高梯,爬上火车 处,在上面涂抹稀泥可起劲儿,但这时意外发生了,梯子似乎不够稳,稍微晃了一下之后,卢仲勤便从高处重重地摔了下来,其后脑勺着地磕到了石头,当场便昏迷了过去,后来在其他救护人员的帮助下,才苏醒过来,还好并无大碍。
北京市抗美援朝 手术第二队离京敌机上演“瓢泼弹雨”
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目光所及之处,皆是断壁残垣,满目疮痍。
此时,战场上空还时不时有敌机在盘旋着,每当黑夜来临时,敌机便投下那照明弹,照明弹所发出的强光,在那一瞬间几乎照亮了整个夜空,随之而来的则是成群结队的B29轰炸机编队,所进行的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轰炸。
美军对铁路线疯狂轰炸据卢仲勤对遭遇敌机空袭的回忆,即便她们所在的列车有黄土稀泥作为伪装,但是依旧没能躲过敌机的侦察。
随着敌机所发出的阵阵轰鸣声,越来越近,那是一种几乎快要把耳膜都震破的噪音,敌机正在进行俯冲,随后便是一阵“瓢泼弹雨”的疯狂倾泻。卢仲勤和队员们在列车遭遇袭击后,也立刻接到命令,快速跑下列车,就近找到较为安全的地方进行隐蔽。
被敌机击中起火的物资此情此景,对于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年仅16岁的小姑娘卢仲勤而言,着实将她吓得不轻,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此时,一旁的一位老兵见她这般,也没有对她进行温柔的安慰,因为他知道越安慰,或许哭得越厉害,于是便直接操着一口山东腔,告诉卢仲勤:
“别哭了,别哭了,飞机听见哭声,或许又该回来了。”
就这短短的一句话,还真就让已经哭红了双眼的卢仲勤立刻停止了哭泣。
经过这前几次的炮火袭击,之后的卢仲勤没有在哭泣,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的炮火袭击,将她锻炼成了一名更加勇敢坚强,紧急救援与护理技术越发娴熟的一名合格白衣女战士。
背起伤员,争分夺秒
对于像卢仲勤这样的列车卫生员而言,在那些个漆黑的夜晚里,他们没有照明工具,一切行动只能摸黑进行,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她们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炮火中救助伤员。
在接到救援命令后,所有人立刻冲上前去,一切救援行动必须要快,争分夺秒,与死神与敌机的炮火赛跑。
抬担架的抬担架,没有足够担架的,就直接就地背起伤员往前冲,遇到那种重伤伤员,则直接在列车窗口架起木梯,从窗口小心翼翼将伤员送入。
此时的卢仲勤,在来来往往的救援队伍中,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背起了一位位伤员,她每逢背起一位伤员之前,都会轻声询问伤员的伤情:“同志,您是哪儿受了伤?”。
这样一来,她背着伤员进行转移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触碰到伤员的痛处,减少其伤痛。
卢仲勤的个子不高,再加上时值冬季,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因而也然她在背起伤员是,行动艰难,好不容易到达列车,但也因为个子小的原因,够不着火车台阶,还得依靠别的队员一起帮扶着,她才成功将每一位伤员送上列车。
虽然每背起一位伤员,都能将她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她却一次又一次的往来于战场和列车,尽自己 努力,救助尽可能多的伤员。不曾想,小小的身躯,却依旧拥有大大的能量。
列车上的“抗美援朝”
送伤员上了列车后,给人的 感觉总是扑面而来的一股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由于是从原来的硬座车厢临时改造而来的,所以卫生列车的内部环境也较为简陋。
列车内,除了挥之不去的消毒水的味道,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一床床厚厚的草垫,外边简单地套上了干净的白色套子,并垫上了松软的稻草,上面铺着洁白如新的床单,就连四周的车壁也专门重新刷过,看似简陋,但是却足够干净,舒爽。
一趟卫生列车的行程往往需要几个昼夜,这也使得列车内的救援,护理工作更加繁重。
列车上的卫生员们除了给伤员进行护理以外,也需要担负其帮助伤员洗脸,日常的喂饭等工作。而他们接收的伤员中。除了直接在战场上造成的身体损伤人员以外,还包括因为寒冷低温而造成的严重冻伤,以至于到了不得不截肢的地步,还有的则是因敌军的凝固汽油所造成的身体大面积烧伤,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朝鲜战场上的 医护人员真正照料伤还有的则直接被敌军弹药炸毁了胳膊,或者大腿,雪白的骨头,血红的肉袒露在外,清晰可见,是不是淌着鲜血,让人触目惊心。
但是卢仲勤在对其进行救助的时候,却鲜少能听到他们因伤痛而大声喊叫,痛苦呻吟,这一幕幕让人深感痛心。
除了伤员以外,还有的则是感染了伤寒,患上了肺炎,出现了消化道等方面疾病的病员,以及因为不能洗澡,卫生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的进一步细菌,病菌的感染。
因此,我军 士兵除了直接在战场牺牲的战士以外,因为各种病毒感染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人数也不在少数。
卢仲勤所在的卫生列车,在中国与朝鲜之间,往返了四次,将一批又一批的 伤病们成功送回了国内,使其及时得到了救治,保住了生命,构筑了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战场“生命运输线”。
为了表达对这些列车卫生员们的谢意,有一次在即将别离之时,卢仲勤所在车厢的伤员们特意用旧的军装,为她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鲜红的几个字眼:“献给白衣天使”。
那时那刻,那情那景,不觉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伤员们走了,车厢顿时空了,也静了,列车卫生员们也将列车重新打扫了一遍,一阵寒风从窗口袭来,车厢又变得干净起来,一切又那么洁净如新。
胜利回国,初心不改
卢仲勤长舒了一口气,她于年4月,结束了自己转运伤病员的任务,带着胜利的喜悦而归。
回国后的她,依然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因为此次抗美援朝的经历,足以让她终生难忘。后来的她从学医深造,到一次次的临床实践,到 成为了一名主治医师。
年时,她又再次响应支援号召,走出国门,积极投身到支援坦赞铁路建设的工作中,在那两年的时间中,她依旧如初,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或许连她自己也不记得自己究竟挽救了多少条生命。
早已过去多年,但是卢仲勤老人却始终初心未改,依旧那么真挚,她对别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党对我恩重如山,是党把我这个童工出身的孩子引上了革命道路,让我学医、入党,我也伴随祖国一起成长。”
卫生列车参战人员抗美援朝胜利纪念照结语
卢仲勤,从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一路走来,从一名16岁的小姑娘,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女战士。
虽然她不曾真正涉足过战场,不曾走向战争前沿与敌军冲锋,但是却在一辆“生命列车”上,完美践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她和所有的列车卫生员们,都是无名英雄,她们是战士,她们也是“最美天使”。
天津抗美援朝医疗队在吉林洮南合影值得一提的是,在年的70周年国庆节前,卢仲勤老人也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她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这让卢仲勤老人激动万分,感激不已,于是她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感言:
“手捧纪念章,实感愧难当。何德何能有?受此殊荣光。青丝虽染霜,紧跟共产党。筑梦献余热,祖国盛世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