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讲辽宁故事母亲河上的那些桥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讲述人:丹东市政协委员王晓雨(文化艺术界别)
丹东市政协委员王晓雨
我的家乡丹东有一条美丽的鸭绿江。作为江边长大的孩子,我从小就常听大人们讲起江上两座大桥的故事:一座桥是完整的,另一座桥是打仗时被炸断的,不管远观还是近临,那都是我儿时心中最雄伟的风景。
中朝友谊桥(左)和鸭绿江断桥(右)。
当我带上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登上大桥,才真正知道了鸭绿江断桥的故事。这座桥于年10月竣工。铁桥有开闭梁,中间的桥墩有轴可旋转90度,打开时船只可以航行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为切断中方供给线,多次进行空中轰炸,大桥在年11月8日被炸毁。战争结束后,中方一侧所剩的四孔残桥保留至今,在年被命名为“鸭绿江断桥”,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景点向游人开放。看着大桥上锈迹斑斑的枪孔弹痕,让“80后”的我深深感受到,眼前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我懂得了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不再受外敌欺侮。
参加工作以后,我成为文旅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大桥的故事又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知。除了知名度最高的断桥外,在丹东境内,鸭绿江上还有另两座断桥。一座是河口清城断桥,位于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景区,年建造,总长.12米,是鸭绿江上最早建成的公路桥。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就是乘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前线的。年3月,美军出动了6批次、30余架次飞机轮番轰炸,桥被炸断。现在看到的是我方一侧基本完好,朝方一侧则连桥墩都已踪影全无。
河口清城断桥
另一座就是燕窝木桩铁路断桥(也称浮桥)。桥址坐落于丹东市振安区燕窝村,于年5月建成,是“木结构列柱桥”。现在桥对面朝鲜一方,还有铁路路基痕迹可见。
燕窝木桩铁路断桥(浮桥)
除了这3座“断桥”,紧邻第一座“断桥”不足百余米的地方还有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目前还在使用中。这座大桥有着80多年的历史,年开工建设,年交付使用,只能单向通过20吨以下的货车。这座大桥也曾经被美军炸毁过,中朝双方于年重新将友谊之桥修复畅通至今。
说到这里,还有一座“神秘桥”的面纱一定要在此揭开,那就是被人们几乎遗忘的上河口鸭绿江大桥。
上河口鸭绿江大桥(原名春函桥)
上河口鸭绿江大桥原名春函桥,始建于年9月,年4月建成,是日伪时期水丰水电站工程运料服务专线桥。年10月,因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经过抢修,于年12月中旬与朝鲜定州至清水铁路接轨。此桥隐藏于大山深处的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上河口,从凤上铁路线终点上河口站延伸至对岸朝鲜的清水市,是抗美援朝期间鸭绿江上最重要的军列秘密运输通道和生命补给线。在不到3年的战争期间,这里通车达辆次,3万多名志愿军战士和大量军用物资由此进入朝鲜战场。因此,当时它被称为“鸭绿江铁路第一桥”,可谓功勋卓著。由于所在位置隐蔽,未遭到战火的损毁,它如同一位隐匿于世外的“武林高手”被完好地保存至今,是丹东境内鸭绿江上几座桥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座。这5座经历了战争硝烟洗礼的大桥,见证了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见证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为维护和平、捍卫幸福生活,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坚强意志。历史的脚步如滔滔鸭绿江水一路向前。时间来到了年,经过中朝两国商议决定,在中朝友谊桥下游10公里处,新建一座鸭绿江公路大桥,它连接着丹东新区浪头和朝鲜新义州南侧龙川,总长3公里,宽33米,具有往返四车道,是一座斜拉桥。这座桥外形美观、功能便捷,通行能力大大增强。
鸭绿江公路大桥
人们都说鸭绿江是丹东的母亲河,那鸭绿江上的桥就像父辈的脊梁,它们经历了百般磨砺和岁月沧桑,仍然坚韧不催、默默守护。它们是丹东人民善良勇敢、乐观向上的品质象征,是丹东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精神符号。
在此,丹东人民向您发出邀请,请走进我们的风景,慢慢聆听鸭绿江上大桥的故事,细细品味丹东的一片深情......(丹东市政协选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