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江战役,中国穿插迂回战术典型战例,美
中国 于年10月入朝参战,先后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将一度推进至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打退至 以南,迫使美韩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终迫使美国接受停战谈判。
在这五次战役中战果 的莫过于第二次战役,其中主要包括东线的 战役和西线的清川江战役,尤其是清川江战役,美军不仅人员伤亡惨重,更有多名士兵被俘,是整个战争期间美军被俘最多的一次。
清川江战役,有多名美军士兵被俘,是整个 期间美军被俘最多的一次西线战场的美军在十天内连退公里,沿途还不断遭到中国 的层层阻击,使得美军的这次撤退被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退却”。
当时的美军海陆空兵种齐全,拥有多架飞机,余艘各型舰艇,余辆坦克。除了坦克,美军地面部队还配有大量各型号口径的轻重机枪,迫击炮,大口火炮,以及用不完的弹药。
相比之下,中国军队不但武器标准化程度低,重火力弱,机械化程度也很低,那么在清川江战役中装备武器如此精良先进的美军,是如何被武器装备极为简陋的 打得丢盔弃甲,一路南逃呢?
抗美援朝时中国 使用的武器清川江是位于朝鲜首都平壤北部的一条东西向大河,全长多公里,是平壤以北的一条重要天然屏障。根据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的指示,战前整个西线第八集团军都被沿青川江一次排开,从西向东分别是,下辖美国第24师、英国第27旅、韩国第1师,以及土耳其旅在内的美国第9军,还有由韩国第6、第7、第8师组成的韩国第2军,美国 骑兵师则在后方附近担任预备队。
美军的防线从入海口一直延伸到东面的狼林山脉,美军各式部队依托清川江北岸险要山地构筑防御工事,顺江而下一字排开,同时扼守各个桥头堡和主要公路,进可攻,退可守。
这个排兵布阵有点像解放战争解放军惯用的一字长蛇阵。 这样的排兵布阵看似首尾相顾,坚不可摧,实则漏洞很大。
将军队分别部署在不同地点西线美国第8集团军由于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各作战部队很难形成紧密的战线。
打开地图可以发现,清川江是朝鲜半岛北部战场的一道地理分界线,过了清川江战线,朝鲜半岛骤然加宽,战线宽度从公里变为多公里,越往北越宽,这意味着要想用同等兵力守住战线,战线就会更加疏松,再加上朝鲜北部山峦层叠,道路蜿蜒曲折,陡峭狭窄,有些地方不过羊肠小道。美军不得不兵分多路才能达到快速推进的效果。
正在朝鲜北部山脉上行走的美军时任美美国第8集团军总司令沃尔顿.沃克对此曾有过忧虑,他在视察前线部队的时候发现,由于距离太远,以及地形等问题,友邻部队常常无法发现对方,这样的漏洞在战场上非常致命,尤其是面对善于穿插迂回的中国 。
举个例子,清川江战役发起的第二天,位于战线中部右侧的美国第二师的一支连级部队在据守某一高地时,发现了正在运动中的 部队,或许没有发现山头上的美军,这支 部队没有做任何掩护,光天化日下在美军枪口下行动,这让美军误以为是他们的友邻部队,直到很近时才发现是中国 。
冲山汕头,奋勇杀敌尽管美军火力凶猛,但由于距离很近,遭到 不计其数的手榴弹的攻击,并且很快冲上美军阵地,使美军遭受很大伤亡。
问题来了,一向严谨的美国军队为什么会在战术上出现如此大的漏洞?这就牵连出美军在战前存在的第二个漏洞,轻敌冒进。
此时的美军士兵还不知道,接下来他们将会被走过来的 用手榴弹攻击在此之前,美军先后在9月和10月分别在朝鲜半岛西侧的仁川和东侧的元山大举登陆。按照预定计划,美军初期只打算推进至清川江北部至西南一线,也就是朝鲜半岛北部战线宽度突然变宽的临界点上。由于进展太过顺利, 头脑发热数次修改作战计划,最终将目标定为推进至中朝边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对于 的冒险北进,美国政府和军队内部都有不少反对意见,美军情报部门也早就发现中国 在中朝边境地区有大规模集结部队的迹象,但此时中国 尚未介入朝鲜战局,美国军政决策层也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的同时,认定中国不会介入,最多只是武力威慑。
中国人民 雄赳赳、气昂昂准备 ,和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年10月末, 对美军发起一次进攻,给美韩联军带来不小的打击后,由于 迫于后勤补给困难而撤退,这让美军司令进一步坚定地认为,中国军队并未大量入朝,小规模的 参战只不过是外交上的小伎俩。
事实上,当时中国不仅仅决定全面介入朝鲜战局,派出的基本是第四野战军原封不动的全部主力部队,包括精锐的38、39、40、42军。
自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 总计有万人先后入超参战11月24日, 向清川江以北地区发起圣诞节攻势的第二天,中国 先发制人,使用他们最得心应手的穿插迂回战术,打了个美军措手不及。
在西线清川江战场,中国 先是以重兵猛攻美军战线西端的韩国 师,将其向后推开,然后沿着美国第8集团军在沿清川江一线的各支部队逐一试探。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是在寻找不堪一击的韩国军队,并且很快发现并打开缺口, 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韩国第7、第8师,然后向联合国军后方进行纵深穿插,不仅切断了美国第8集团军的退路,还设置了层层阻击阵地。
彻底失去右翼掩护的美军部队陷入中国军队的围攻,战线很快在 的穿插迂回下被肢解得四分五裂,混战中还发生了美军辖下的一个土耳其旅将溃逃的韩国军队误认为是中国 ,将这些韩国友军的全部消灭。
中的土耳其旅美国第8集团军右翼的崩溃和 深远的迂回使得联合国军不得不全线撤退,并在突围中因后方中国 的层层阻击付出沉重代价,最惨的要数紧挨着溃退的韩国军队左翼的美军第二步兵师,在这场战役中损失多人,被迫撤到后方修整,另有多美军士兵被俘。
最终,在 的进攻下,美军开始“美国历史上最长的退却”。与此同时,在东线同时爆发的 战役中,美军同样遭受很大的损失,哪怕是撤退都非常困难,整个第二次战役最终以美军的惨败而告终。
撤退的美军,整个第二次战役最终以美军的惨败而告终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川江战役中,除了战前美军高层指挥存在的轻敌冒进和战局误判外,仅从战役角度看,间接导致美军西线大溃败的正是不堪一击的韩国军队。
韩国军队战斗力低下,美军其实非常清楚,很多士兵都是几天前刚从汉城街上和农地里抓来的新兵,肯定不是久经沙场,战斗力强悍的中国 对手。
中国军队蜂拥而至,先头部队越过韩国军队的防线,在后方建立阻击阵地,切断退路,然后再配合主攻部队前后夹击,韩国军队瞬间土崩瓦解,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只顾保命。仅仅几个小时,美军的右翼门洞大开,毫无掩护。如果仅从战役的角度来看,美军在第二次战役西线溃败的原因,韩国军队得背这个锅。
不堪一击的韩国军队既然这样,为什么美军还要将他们布置在战场上,还将自己的软肋交给他们呢?
主要还是迫于无奈,由于之前美军推进速度过快,导致战线拉长,东西两线的正面防线宽度也随着朝鲜半岛北部地形越来越宽,各部队之间无法形成紧密的防御间隔,这才不得已将韩国军队分散布置在中间,以填补空缺。原本作为查漏补缺用的韩国军队反而成为波动美军全线崩溃的 块多米诺骨牌。韩国军队都是这般不堪一击,没有正常能打的部队吗?
中的韩国军队其实在 中还是有部分韩国军队有较高水平的战斗力,比如在清川江战役中,首先被 打后退的韩国一师,是 一支有效掩护美军撤退,在撤退时还保有一定战斗力的韩国部队,还有韩国6师,也在 中几次给中国 带来不小的麻烦。
简单总结一下,二次战役西线的清川江战役,以联合国军撤公里,放弃平壤而告终,成为联合国军在 中最为沉重的一次失败,也是中国穿插迂回战术典型战例。
美军在清川江的失败其实并不是偶然,联合国军在战役初期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和设想让前线部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让善于打分割包围穿插迂回战术的中国 抓住漏洞,将美军一举击溃, 也因为他的傲慢轻敌,付出了联合国军在 中最为惨重的代价。
美国此时已经认识到拿下整个朝鲜半岛的战略目标很难实现,中美俄三方也都有了和谈的意愿,只可惜中美之间再次出现误判, 第三次战役很快打响。
第三次战役图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