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珍贵的历史镜头9兵团入朝前动员,不少
我们知道,在电影《 》中,7连的60炮排排长和炮手是戴着钢盔的,这跟大家印象中的 形象不同。
之前我们写过相关文章,简单谈了下 是否戴钢盔的问题。
结论是, 的高炮等部队是配备了钢盔的,现在 戴钢盔的照片大部分也都是高炮部队。除了高炮部队外, 的步兵部队其实也有戴着钢盔作战的情况。
不过后一种情况不大普遍,而且也不是上级统一地配发钢盔,而是各部队原来就装备有钢盔,入朝时也就带着去了。
从现在留存的极少数珍贵照片和 烈士的遗物中,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钢盔的型号,既有缴获的美式盔,也有日式盔,还有极少数的德式盔,可以说也是五花八门,从现有照片来看,比较多的是日式盔。
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 9兵团所属各军的前身部队,其实早在抗战时期就用缴获的日式钢盔装备了自己。
在解放战争中,这些部队头戴钢盔作战的场景有很多。比如 的“济南 团”,该团是27军的头号 团,即便是步兵部队,但也大量配备了钢盔。
尤其是在渡江战役的备战和解放上海作战期间,还有大量三野部队的彩色影像资料,其中很多步兵也是头戴钢盔的,这一点没有问题。
那么9兵团在抗美援朝的 作战期间,也很有可能是带了少量钢盔过去的。
为什么说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呢?因为到目前为止,起码就笔者看过的影像资料,还未发现有东线部队带钢盔作战的场景。
但是最近在看年首播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纪录片,其中第六集“冰湖血战”,便是讲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
在9兵团入朝前的动员中,有一组镜头便是战士们头戴钢盔时的场景。
由于是历史资料,所以视频图像不是特别清晰,但战士们头上戴的钢盔还是能很清楚地能分辨出来的。
在这仅仅只有几秒钟的画面中,我们会发现头戴钢盔的战士们大多数是集中列队。
除了近处看得最明显的几列战士们是头戴钢盔外,在远景的队列后方,其实也有较为集中头戴钢盔的战士。
在视频中的动员画面中,大约出现的是一个营的部队,那么我们也可以猜测下,是不是远景处队列后方戴着钢盔的战士们是连属炮排的炮手们,而近处集中戴着钢盔的战士们则是营属机炮连的兵呢?
因为按照当时我军的习惯,一般来说都是炮手、机枪手优先配备钢盔,钢盔要是充裕的话,也会装备给步兵突击队。
那么通过这组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起码可以得悉9兵团在入朝作战前的动员中,仍然是配备有相当数量钢盔的。
如果要是以这个配备钢盔的比例入朝参战,那么在战场影像资料中,应该是有一些照片留存的。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的原因是 战役现在的影像资料很少,无论是官方的图集还是纪录片中,其实图像资料公开的都不多。当然了,有些资料可能已经公开了,但是起码人们看到的还比较少,这也是个因素。
另外主要的因素可能是9兵团入朝比较紧急,大部分钢盔被轻装留在国内了。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整体的宏观形势,来聊聊这个很小的话题。
我们现在的人都容易开上帝视角,在已经发生的史实基础上去指点江山,其实比较欠缺地是宏观地了解背景形势,以及由形势变动所导致的最终结果的出现。正是因为比较忽视这些,所以大家对很多事情都不理解,但要是结合了形势变化的实际,其实反倒就好理解了。
比如我们最早入朝的部队是13兵团所辖的4个军,这几个军在 爆发后就在积极备战,所以兵员武器的补充都比较充分,在 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那为什么是动员4个军,而不是8个军或者12个军呢?
因为一开始朝鲜战局还没有特别恶化,直到美军仁川登陆后形势发生突变,但美韩军是否越过 向北进攻当时尚未有定论,我们当时对其警告也是不要越过 。结果美军不顾我警告,越过 并向北进攻,那么我们必然不会无动于衷。
我最初的入朝作战计划是在平壤、元山铁路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线。
我们看看朝鲜地图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区域是比较狭窄的,以4个主力军在人民军的配合下坚守防御,兵力够用,后续兵力调用的时间也够。
但是人民军当时战力已失,难以抵御甚至是迟滞美韩军的进攻,而后者机械化行军速度很快,在 出兵的同一天已经占领了平壤,随后全速北进。这样战线在朝鲜北部全面展开,而朝鲜越往北战线宽度越大,我原有的4个军兵力就不足了,后来又调了临近的50军和66军参战,打响了 次战役。
次战役虽然胜利了,但 现有兵力数其实也不充裕,尤其应对东线的美10军无法分出过多兵力,而后者又严重威胁着西线 主力的侧翼、后方。
当时我们已经在国内抽调9兵团北上,该兵团原定是在东北有个整训期的,以补充武器和物资,适应寒区作战。
但在战场形势极为严峻,美韩军均有部队已抵达鸭绿江边的情况下,9兵团不得不提前参战,并投入东线战场。
当时部队的作战任务很急,而且还是出国作战,在有限的负重能力下,都是优先带弹药和粮食。甚至当时有的部队已经领到了冬装,但因缺乏寒区作战经验,也将冬装给轻装了。
在这种情况下,钢盔被轻装自然是不难理解的。事实上即便是在解放战争中,担负紧急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一般也是不戴钢盔的——即使该部配备了钢盔。
一般戴着钢盔作战是在阵地攻坚战和城市攻坚战中,而9兵团向东线挺进时间紧、任务急,那么本来配备的不少钢盔在入朝前被留在国内,而尽可能多带弹药和粮食的情况,就很可能发生。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了,钢盔才多重,戴着又有何妨?
其实坐在办公室敲键盘很多事情是体会不到的,对负重极大而且还要急行军的部队来说,一斤一两都是要“斤斤计较”的,钢盔相较于武器弹药和粮食药品来说,显然优先级是要低些的。
所以在9兵团入朝前,本来装备不少的钢盔应该大部分是被轻装了,但要说全部轻装掉,应该不至于。因为各部的情况不同,具体到基层所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那么有些营连依然还保留了部分钢盔,戴到朝鲜作战的情况应该也是存在的。
所以总的来说,电影《 》中7连的炮手戴着日式钢盔其实不算突兀,也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了,如果后来要是发现了9兵团的战士们戴着钢盔在东线作战的具体历史照片,那就更好了。如果有9兵团的老战士在回忆中,能够确认这一点,那也是比较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