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文戏戳人泪点
《 》开播至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5分,是近期央视晚黄档热播剧中的佼佼者。
《 》不同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刻画人性为主要风格的战争剧,《 》旗帜鲜明地歌颂 和的最可爱的 战士,非常直白地表现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剧情紧凑,文戏值得称赞,台词精炼质朴,细致还原了历史教材中的故事,感人肺腑,常常能催人泪下。
丁勇岱老一辈演员的表演着实精彩,情绪把控得很到位,深度还原了 代 的伟大形象。
丁勇岱饰演的彭德怀被紧急召集进京,彻夜难眠后助毛主席力排众议出兵朝鲜时,观众无不热血沸腾;
唐国强当得知儿子毛岸英牺牲后,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欲言又止、老泪纵横的时候,当主席沉默良久后说出“战争嘛,总要有伤亡,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这句话时,伟人的胸怀让人动容;
前线作战会议上,彭德怀把38军军长梁兴初骂得狗血淋头,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表情都让人产生共鸣。后来38军打出了 的血性,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获得了彭德怀“38军万岁”的赞誉,又一次让观众笑中带泪。
《 》其中《 》中还有很多的“小感动”,比如毛主席与儿子毛岸英的日常交流,彭德怀和众将向牺牲的 敬礼, 战役中的“冰雕连”,这些情节往往能以小见大的反映整部剧的灵魂。
当然,因为只有百天的拍摄时间,《 》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武戏”的处理太过简单。
首先是国产剧通病比较多,唐国强、孙维民等演员的服道化缺少年代感。
《 》历史背景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内忧外患,必要的“烟火气”没有表现出来,相反“横店影视城”的痕迹太明显;
《 》几条故事线的融合有些生硬,个别杜撰角色存在意义不大,比如39军汽车兵和战地护士这两个角色,表演浮夸,从“暧昧”的对话上可能还会有感情线出现,有点煞风景;
当然,作为战争剧 的问题仍然出现在战斗场面的刻画上。
《 》《 》借用了不少电影《北纬三十度线》中的 行军镜头,除此之外的战斗场面却呈现出了抗日神剧的模样,不换弹夹、子弹无限发,战斗没有章法一窝蜂地冲锋;
群演的表现很差,特写镜头中出现了很多战斗中“无故倒地”的群演战士,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来凑数的,影响了整部剧的质感。
阵地战的战术动作都是挺着胸脯,半个身体露出战壕,端着冲锋枪扫射;冲锋时都是直挺着身体,一排人直直的往前冲,缺少对战术动作的细腻刻画,说的不客气就是对“史上最强轻步兵”的侮辱。
个别情节的设计像极了抗日神剧,比如其中一位汽车兵对着美军说汉语嘲笑美军,这样丑化对手其实就是丑化我们英雄的 。
《长沙保卫战》导演董亚春曾执导《长沙保卫战》,也存在“文戏精彩、武戏欠火候”的问题。虽然战争场面宏大,但是打仗就像过家家,炮弹炸弹近身爆炸都对人毫发无损,主角光环加持?
这部《 》依然如此,俨然是《长沙保卫战》的翻版,试图表现出战斗的惨烈和残酷,然而战术动作漏洞百出,是无法匹配“最强轻步兵”这一 美誉的。
《 》众所周知,当时 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其军事力量是高度现代化的,而手持“万国造”武器的 最终能把对手打服并且在谈判桌上签下停战协定,必定在 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术素养。
《 》而类似于《 》《 》之类的影视作品并没有着力刻画 高超的战术素养,而是采用了拍摄抗日神剧时的“套路化”的手法,非但不能表现出 的伟大,反而让我军的形象暗淡了很多。
其实,上世纪我们就有很多 的战争题材作品,早期的电影《上甘岭》、90年代的电影《大决战》三部曲等。如今的国力更强,我们也更有实力拍出史诗级的战争剧,《 》作为全景反映 的电视剧,本应该成为抗美援朝题材战争剧的标杆性作品,可惜因为时间仓促,加上制作人员的敷衍了事,让这部剧质量打了折扣。
《 》说实话,《 》的豆瓣评分能达到8.5分,主要得益于观众对抗美援朝这一题材的期待和喜欢。希望目前正在拍摄中的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能察觉到《 》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尽量避免,因为经历过那场战争中的很多人还健在……
文
宋胖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