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惨烈到不堪回首的战役,上甘岭,打出了
在西方国家眼中,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或许不是取得对日8年抗战的胜利,也不是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而是中国在人员、装备、武器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靠着视死如归、坚韧不屈的坚强意志,取得了 的胜利,也是因为这场战争,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破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积贫积弱、四散而逃的负面印象,以至于直到如今,也不敢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正面较量。
,是一场国魂之战。而上甘岭战役,更是将中国军人的国魂和军魂体现得淋漓尽致,在43天的时间里,双方在面积仅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共发射了多万枚炸弹,将上甘岭的山头削平整整两米,上甘岭高地的控制权反复易手59次,双方投入兵力8.3万人,伤亡士兵两万多名。而这是中国军队在没有任何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的情况下,用信念赢得的胜利。
十几年前,中国工商业代表团访问美国,一名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麦·卡拉汉,此时他已经是一个失去左腿的残疾人,曾向代表团讲述了他在上甘岭战役的经历:当年23岁的他隶属西方联军某整编连队,在联军飞机、大炮的支援掩护下,他们向高地发起冲击,终于拿下了久攻不下的高地,麦·卡拉汉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个踏上了这个令联军付出巨大伤亡和代价的高地。
卡拉汉描述:整个阵地已经几乎没有人了,只剩下30多具尸体和一名看起来身负重伤的士兵,他依靠在一段半米多高的光秃树干上,树干遍布了弹片和弹孔,这个士兵看起来年纪很小,像个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浑身上下都是泥,他浑身发抖,双眼充满了仇恨,最终不断呼喊着“乌拉乌拉”的声音。
卡拉汉听不懂中国话,他告诉队友:别开枪,活捉他吧。“他手里拿的是步话机!”队友喊道,这句话让美军惊慌不已,但已经晚了,数以万计的炮弹倾泄而下,数百名冲上阵地的美国士兵一瞬间被炸得四分五裂,那个中国士兵也被炸飞了。
“惨烈啊惨烈!我去救护队友,却被炮弹炸晕了,醒来后,随手抓了一把土,里面竟布满了 十枚弹片,整个阵地只剩才三名幸存者,一个没了双腿,一个双目失明、耳朵也听不见了,我的左腿以下被全部炸没……”,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卡拉汉仍然心有余悸,在后来,他始终疑惑那名中国士兵说了什么。
代表团的成员此时已人人泪流满面,一名记者对卡拉汉说:卡拉汉先生,我来告诉您那名战士 说的话吧,他在说:“我是,敌人把我包围了,亲爱的首长们,同志们!请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卡拉汉疑惑地说: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名代表团成员告诉他:不仅是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名战士叫王成,他是所有英勇的 战士的缩影。
上甘岭战役是一场用生命打赢得战役,在整场战斗中,天空没有一架飞机是我们的,我们 的武器是手雷,还只能在 关头留给敌军坦克用,整场战役美军一共发射炮弹多万发,中国只有40多万发,还是在战斗后期才用上,中国战士用轻武器和生命打退了美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年仅21岁的黄继光,为了炸毁美军的碉堡,在扔出了身上 一枚手雷后,奋身扑向敌军,用身体挡住了疯狂射击的机枪口,壮烈牺牲,除了他之外,在上甘岭战役中,跟美军同归于尽的中国战士有38人。
上甘岭位于 以北,面积仅仅3.7平方公里,只能容得下两个连的驻扎力量,并没有太多的战略价值,当时在上甘岭的高地上,我们派遣了一个加强连驻守,在高地上排了一个连驻守,而美军则动用了两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兵力是中国的三倍,再加上多架轰炸机的空中支援,预计的伤亡指标为人。
然而,令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小阵地的有限对抗很快演变为一场为了维护国家尊严的恶战,上甘岭高地也不再是一个狭小的山头,成为了中美双方争夺的无形的“精神高地”,在这种情形下,中美双方不断派兵增援,美军由最初的两个营的兵力增加到7个步兵团加两个营,共四万人参加, 由两个连的驻守兵力增加到9个步兵团加0多新兵,共4.3万人参加,也正是上甘岭战役的原因,将美军逼到主动要求停战,老老实实坐在了朝鲜问题的谈判桌上,这对于两个兵力和国力悬殊的国家来说,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分析上甘岭战役的背景,离不开 大局。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将朝鲜一分为二,新中国成立前一年,朝鲜和韩国分别建立政权,双方都想统一朝鲜半岛,但朝鲜在苏联的支持下,军事实力要优于韩国。6月,欧洲爆发柏林危机,美国的主要精力放在欧洲,苏联趁机鼓动朝鲜发动 ,欲趁美国不备,一举统一朝鲜半岛。
苏联的算盘打得十分精妙,朝鲜统一半岛,可以成为苏联的卫星国,遏制中国,继续抢占东北权益,朝鲜如果失败,美国占据半岛,则可以在中国东北建立临时政府,中国的中长铁路、旅顺和大连港就可以继续使用,并可以借机在东北驻军。这都在中国不参战的前提下。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在 爆发后,审时度势迅速投入战争,支援南韩,朝鲜人民军主力被困,形势危险。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东南方向越南强占南沙群岛,台湾海峡有美军第七舰队驻扎,如果朝鲜再被美国占领,中国整个东部将面临三把尖刀,一旦中美出现危机,三路人马祸患极大。同时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中国十分重要,如果东北被苏联染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多重因素下,中国果断参战。
胶着四年后,美国国内怨言四起,国会十分不满,当时正逢大选,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欲争夺美国总统,一旦可以在 打开局面,至少将战线推进到 以北,也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可以增加不少竞选优势,随后,艾森豪威尔命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想方设法攻破中朝战线,随后,美军在反复评判下,决定在五圣山发起进攻撕破 防线,扭转战局,而五圣山是朝鲜中部平原的屏障,五圣山被攻下,后方将一泻千里。
当时布防五圣山的军队是 第十五军,防守十分严密,美军决定绕过其正面防线,进攻山地地区,而15军布防的重点在平原,上甘岭地区几乎是防守最薄弱的地区,仅仅派了两个连。美军计划在出其不意之下,进攻上甘岭,借上甘岭拿下五圣山,随后居高临下对朝鲜平原发起进攻,这也是上甘岭战役爆发的关键因素。
也正是这场战役的爆发,让美军认识到了中国军人身上坚韧不屈的精神意志,两个防守上甘岭的连队打到只剩下3个伤员,负伤昏迷的战士孙子明被枪声再度震醒后,抓起三个手榴弹和美军同归于尽。克拉克说:这场战役是 的凡尔登。新加波前总理李光耀说:中国人走向伟大复兴的开端是从 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并能战胜它,这是极为了不起的一件事,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心理支撑。
我为什么说上甘岭战役是一场国魂之战,因为这场战役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国魂,还在国内进一步凝聚了我们的国魂,这种国魂体现在哪?体现在我们在听到英雄儿女的光辉事迹时,一次次的热泪盈眶,体现在我们在面对外侮的时候,不管和敌人有多么大的实力悬殊,都能挺起胸膛、前赴后继;体现在病毒肆虐,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听从号召,凝聚出的强大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觉。
上甘岭战役不只是一次战役,更是一种精神,在战役结束后的70年里,我们一直没有忘记上甘岭精神,在前年的阅兵式上,一面布满三百多个弹孔的鲜红旗帜随着解放军一起受检,他是曾经镇守上甘岭的 第15军45师8连,那一刻,全场起立,面色庄重。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不惧所谓的 和包围圈,也不怕所谓的军演和封锁,因为我们有不可战胜的国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