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战士溺水而亡,事故通报成请功报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展开,最终以胜利完美收场。

在这期间,涌现出许多国际主义战士,他们视死如归、英勇顽强,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本文的主人公罗盛教便是其中之一。提起他的名字,中朝两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

罗盛教

不过,罗盛教的壮举起初并未得到重视,在老志愿军中一直流传着“没有叶师长,罗盛教不会成为英雄”这样一句话。那么,叶师长做了什么?罗盛教是怎么被发现的?英雄的家人后来又过得怎么样?

溺水而亡是“事故”?

年初,朝鲜正值千里冰封的时节,当地气候十分恶劣。志愿军第47军师师长叶建民刚打完仗,从团里回到石田里的师部驻地,远远的他就看见:师部门口被朝鲜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男女老少,个个情绪激动且沉痛。

叶师长眉头一皱,猜想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难道跟部队里的人有关?他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走了过去,一打听这才知道:有一位叫做罗盛教的战士为救朝鲜少年牺牲了,这些朝鲜群众一致要求为罗盛教请功,并请求用当地风俗习惯安葬他。

其中,一位年迈的老大娘主动让出自己的墓地,声泪俱下地说:“罗同志是我们的英雄,他是个好同志啊,这块墓地我要让给他……他同我自己的儿子一样,请志愿军同志说说吧!”

一众朝鲜人民听完,情绪更加难以控制,有些还哭出了声。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从人群中走出来,眼中闪烁的泪花证明他此刻的心情,他说:“罗同志都是为了救我们的孩子才身亡的,我们真的很感谢他。请志愿军把他的遗体交给我们吧,我们要用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他,好吗?”

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叶师长的眼睛都湿润了,对他们口中的罗盛教,他其实并不陌生。就在前几日,师部印发了一份“事故通报”,上面赫然写着:罗盛教溺水身亡!

当时,叶师长虽然倍感心痛,却只当是一起意外事故,并未深究。可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罗盛教一事不会是一场简单的事故,或许背后另有故事。当即,叶师长就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让人将宣传科长和直工科长叫来问话。

叶建民

叶建民询问起此事时,两位科长回答:“知道这件事,他是掉进河里溺水身亡的……按淹亡事故向各团作了通报,目前还没有接到什么反映情况。”

对这样的回答叶师长很不满意,他想知道的是罗盛教溺水的细节,几番询问下得知,罗盛教事件主要依据是下级的电话报告定的性。

叶师长认为机关办事不能光靠听汇报,必须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正确的结论要放在调查之后。随即,叶师长就决定带着两位科长,亲自到案发地点查明真相。

于是,在零下几十度的酷寒里,他们来到了事发的河边。获救男孩崔莹的母亲听闻叶师长要来,赶紧拉着孩子前往出事地点。

一见面,崔莹母子就跪在他们面前,眼中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叶师长大为震惊,立即将母子二人扶了起来,从他们口中得知,罗盛教舍生救崔莹的详细经过。

年1月2日清晨,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独自来到河边,练习投弹的技巧。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不远处突然传来少年的求救声,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去,几名少年露出惊恐的表情,手足无措,在冰面上一边大喊着“救命”,一边急得在原地绕圈。

原来,崔莹和三位少年结伴来这滑冰,但崔莹不慎滑到薄冰区,冰面承受不住他的重量,崔莹跌进了八尺多深的冰窟里。赶过来的罗盛教虽然听不懂朝鲜语,但通过三位少年打的手势和碎裂的冰块明白:有人掉进冰窟窿里了!

那年冬天,室外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可想而知冰水的温度。面对这种情况,罗盛教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脱掉身上的棉衣,奋不顾身跳进了冰窟。

见此情景,三位少年错愕不已,他竟然就这么下去了!寒冬腊月,冰凌刺骨,罗盛教在水下艰难寻找着崔莹的踪迹。一番摸索过后,罗盛教终于看见了昏迷过去的崔莹,使出浑身解数,立即将孩子推向水面。

此时,罗盛教的脸和脖子冻得发紫,吃力地喘着粗气。结果,因为冰窟周围的冰层太薄,再加上崔莹掉下去时产生了裂痕,根本承受不住少年的体重,他再次落入水中。

一次、两次、三次,来来回回重复了好几次,罗盛教已经精疲力尽,可还是没能将崔莹救上来。此时此刻,罗盛教还有存活的希望,但他却义无反顾将机会留给了崔莹。

罗盛教再次潜入水下,又一次找到了崔莹,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人顶了上来。恰逢此时,侦察连理发员宋志云闻声赶来,他拖来一根电线杆将崔莹拉了上来。

还在水里的罗盛教再也没有力气了,慢慢沉入水底,他想:孩子得救了,真好!真好!为了挽救这位素不相识的少年,罗盛教付出了21岁年轻的生命,人生也止步于大好年华。

在场所有人听完皆潸然泪下,内心深受触动,叶师长怀着复杂的心情,一步步走向那个冰窟。冰窟边缘有许多犬牙般的形状,足以证明崔莹是被数次托上冰面,又数次落水情况下救上来的。

在零下二十几度的水中,人所能坚持的极限一般在三到五分钟,但罗盛教在水下待了很长时间。从而导致他四肢僵硬,丧失自救的能力。如此看来,罗盛教是为了救人光荣牺牲的,而非普通的溺水身亡!

“事故通报”变成请功报告

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朝鲜群众都赶过来了,他们都表达着对罗盛教的感激和敬佩之情,请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英雄不该被埋没,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学习!

崔莹母亲也站了出来,眼含热泪请求道:“领导,让他和我们永远在一起吧!”眼前的一幕幕,让叶师长为有这样一位好同志自豪时,也下定决心纠正这件事情的结论。英雄就应该被更多人记住,他作为罗盛教的上级,更不能让好战士白白牺牲!

叶师长一回到师部驻地,就马上将调查结果告诉政委彭清云,两人一合计,决定把关于罗盛教一事重新完善并上报上级。当晚,有关于罗盛教舍身救人不幸牺牲的事情报告完毕。不过,“事故通报”却变成请功报告。

彭清云

次日,部队和当地的朝鲜群众为罗盛教举办了追悼大会,大会上到场余人,场面之隆重可以想象。在哀乐声中,大家纷纷向这位英雄默哀,崔莹母子的泪水悄悄划过脸庞,落在罗盛教曾经守护的土地上,心中对他充满了感激,当然最多的还是愧疚。

这么好的同志牺牲了,他的家人如何受得了啊?年纪尚小的崔莹眼神坚定,似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追悼会结束后,英雄的遗体被安葬在石田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地周围都被乡亲们种下了松树,象征着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后来,崔莹给相隔千山万水的罗盛教父亲写信,请求让自己当他的儿子,老人含泪答应了。不久,崔莹告别家人,选择继承恩人的遗志,毅然投身部队。

很快,罗盛教这个响亮、闪着金光的名字在中朝两国传开,一时间成为了青年人学习的楷模。时间不长,志愿军总部追记罗盛教烈士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朝鲜人民也十分重视罗盛教烈士,他被授予崇高的荣誉,金日成也亲自为烈士纪念碑题词。

百忙之中,金日成专门来到罗盛教的墓地,并特地视察了师侦察连。之后,朝鲜人民更是将他牺牲的地方、河流及埋葬的山分别改名为“罗盛教村”、“罗盛教河”、“罗盛教山”!

而后,远在北京的毛主席闻讯,亲自为罗盛教烈士题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老父亲8次上北京,毛主席7次接见

死者长已矣,罗盛教走后,他的亲人过得如何呢?

(一)

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育有两儿两女,长子罗盛教,次子罗盛民。自从得知长子牺牲的消息,罗家沉浸在悲痛的氛围中无法自拔,罗迭开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明明前不久儿子还和家里通过信,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呢?

慰问团

悲痛之余,罗迭开用实际行动支援朝鲜,狠心将次子送到部队。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年10月,彼时美方已经被迫停战,罗迭开也跟随慰问团到朝鲜访问,这里就是长子用生命守护的地方。

抵达朝鲜当日,慰问团受到了金日成的亲切接见。他高举酒杯,祝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时,罗迭开以志愿军父亲的名义向金日成敬酒。在贺龙的讲解中,金日成得知他是英雄罗盛教的父亲,立马笑着迎上前来,亲切地说:“谢谢!谢谢您生了个好儿子!”

翌日,金日成陪同罗迭开、崔莹一行人给罗盛教扫墓。罗迭开抚摸着冰冷的墓碑,好似能感觉到上面属于儿子的温度,种种回忆涌上心头,不自觉已泪湿眼眶。

眼看罗迭开沉浸其中,众人都不好上前打断,崔莹当即拉住他的手,说:“爸爸,别难过了,您还有我啊!”一声“爸爸”让罗迭开猛地一怔,泪水夺眶而出,他一把紧紧抱住崔莹。泪水模糊间,罗迭开仿佛看见怀里的是儿子罗盛教,他回来看自己了!

随后,金日成同罗迭开等人合影留念,他应邀来到崔莹家中。一间站几人就很挤的小屋子,里面被主人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一切都给人温馨且亲切的感觉。

罗迭开等人坐在炕席上,聊起了家常,期间不免又提到了罗盛教。崔莹瞬间就压不住心头的激动,眼中流出热泪,对罗迭开说:“我每时每刻都不会忘记,那天是盛教哥将我救了出来。同样,我也不会忘记您,我要替盛教哥好好照顾您老,做您的儿子。”

罗迭开感动得不行,拉过崔莹的手,轻声说道:“好孩子啊!你盛教哥的母亲让我嘱咐你,以后要好好读书、提高文化,将来好为人民服务。这样啊,盛教就如同活着一样!”

夜渐深,话未尽。罗迭开和崔莹还有许多话想讲,但出于罗老的身体考虑,约好之后有时间再继续聊。这次访问朝鲜只有一个星期,崔莹一家人在人群中挥动着双手,依依不舍送别罗迭开。

年11月,罗迭开应邀参加全国烈士军属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毛主席和代表们在怀仁堂合影,这是罗迭开第一次近距离见到毛主席,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面对面进行交谈。

罗迭开哪里会知道,这只是自己和主席交往的开始。三年后,罗迭开再次前往北京参加军属代表大会。大会上还有,董存瑞的父亲、黄继光的母亲、张思德的母亲等,毛主席和大家一一合影。这年10月1日,作为英雄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参加了国庆十周年观礼,毛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他。要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年10月25日那次。

当时,罗迭开到北京参加志愿军出国作战十周年纪念大会,毛主席慢慢朝他走来,罗迭开有些紧张起来。一会儿,主席走到了他身边,亲切地说:“不用这么紧张,在北京可以随便些。我记得你是罗盛教的父亲吧,听说你在国外还有个儿子?”

话音刚落,罗迭开立即向毛主席汇报了崔莹的情况,笑道:“多亏了您的教导,我才能有个国外的儿子。现在他越来越像我儿盛教了,坚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主席听完很是开心,拍着罗迭开的肩膀说:“看来你和朝鲜人民相处得不错嘛,要多向你儿子学习!”这天晚上,罗迭开还和周恩来等领导人同桌吃饭,喝酒。

往后的日子里,罗迭开前前后后又去了好几次北京,多数时候都会被毛主席接见,有次还在主席的热情邀请下,在中南海住了三天。

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年,罗迭开到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毛主席派专车接罗迭开来到住处,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如何,罗迭开对此十分感动。

临别时,主席叮嘱道:“要尊重当地领导,要好好培养接班人!”想必罗迭开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会是他们之间最后一次见面。

伟大领袖毛主席

年,是罗迭开第8次上北京开会,他虽然已经年过八旬,但政治热情丝毫不减当年!

(二)

然而,人生的天空有晴就会有阴,罗盛教牺牲后,罗迭开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培养次子罗盛民身上。可在一次训练中负伤后,引起骨髓硬化症,罗盛民再也没有机会重回部队。

退伍后,罗盛民跟在父亲身边,兢兢业业处理事务,慰藉罗迭开失落抱憾的心情。年6月7日,罗盛民挽着新婚妻子陈纯走进了婚姻的圣殿,罗迭开在台下老泪纵横,万分激动。婚后,陈纯先后为罗家诞下了两个男孩,可还没高兴多久,现实就狠狠打压着他们。

原来,罗盛民次子生下来没多久,病情就开始恶化,发展到最后竟寸步难行。不幸的冲击,让这个原本和和睦睦的家庭,难以轻轻松松生活。

陈纯也一夜之间变得成熟起来,用瘦弱的身躯带着丈夫四处求医。可经历过一次次失望后,她深深感受到丈夫的顽症药石无医。

噩运也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中。年3月,罗盛民的病情急剧恶化,随时都可能有性命危险,罗迭开就跟老了十几岁一样,眉眼间是化不开的悲伤和忧愁。

长子的牺牲伴随骄傲的同时,也深深伤透了他的心,如今次子又身染重病,罗迭开这颗心被伤得千疮百孔。看着罗盛民虚弱的身体、惨白的面孔,罗迭开无数次在心里祈祷,希望可以出现奇迹,希望儿子转危为安,希望儿子长命百岁。

可命运张开了黑色的羽翼向罗家扑来,一医院都做了,可就是无法压住罗盛民病情的恶化趋势。焦急等待结果的罗家人,看着医生们连连摇头,心都凉了半截,罗盛民的生命已经走进倒计时。

同年7月10日,罗盛民从昏迷中悠悠醒来,对妻子说完了最后一句话:“难为你了,这些天你都瘦了,以后我怕是不能和你一起了。你自己要多保重,孩子们和我父母就拜托你了!”

虽然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这天真正来临时,罗家人还是无法接受。次子的离去,又一次带给罗迭开致命的打击,原本还算健康的身体也垮了,精神也开始变得恍惚,整日嘴里喊着罗盛民的名字。罗母也无法从打击中走出来,卧病在床。

看着他们俩这般失魂落魄的模样,陈纯坚强地站了起来,一人将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并且作出终生不嫁的决定,此后她一心照顾罗家上下,罗迭开夫妇也慢慢走了出来。

活着的“罗盛教”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罗盛教人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而在后来涌现出更多的“罗盛教”!比如说志愿军战士——史元厚。

年12月1日,黄昏时分。史元厚和战友们路过平安南道安州火车站,附近山岭下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条河流,现已经被厚厚的冰冻住。不过,即便天气再怎么寒冷,也无法阻止孩子们的玩心。特别是在极寒天气下,形成的天然滑冰场。

因此,每当到了这时许多孩子都会出来滑冰,他们大多都对危险还没有个概念。这不,就出现了有人掉进冰窟的情况,两个孩子被卡在冰层裂缝中,大声呼喊着“救命”。

这里刚好距离史元厚的位置不远,所以他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孩子顺利逃脱,另一名仍在冰窟中垂死挣扎。顾不上那么多,他一边飞快跑向冰窟,一边将身上的棉衣脱去。因为情况太过紧急,史元厚没有注意到冰层底下开始产生裂隙,伸出手想要拉孩子上来。结果下一秒冰面坍塌,自己也掉进了冰冷刺骨的冰窟中。

接下来遇到的情况,竟然与罗盛教那年如出一辙。史元厚多次将孩子托出,奈何冰面的缘故,一次都没有成功,只听“哗啦”一声,又失败了!

史元厚

此时此刻,史元厚已经麻木了,四肢也开始不听使唤,最后一次他用尽所有力量,将那名冻得发抖的孩子托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得救了,可他自己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终,史元厚闭上了沉重的眼皮,随着冰层底下的水流慢慢飘去,等到支援人员赶到时,水下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众人前仆后继跳进河流中,不死心地寻找着史元厚,历经近一个小时后,终于将烈士遗体打捞上来。

昔日的战友们全部围在他身边,都无法相信不久前生龙活虎的史元厚离开了。有人在做人工呼吸、有人大声呼喊史元厚的名字、有人将棉衣脱给史元厚穿……但终究都是徒劳罢了,这个年仅24岁的志愿军战士再也不会醒来,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天!

不论是罗盛教也好,史元厚也罢,他们的名字都将永远刻在后人心中!

谨以此文,向千千万万个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烈士们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0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