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中, 围攻敌方精锐部队,赢
最近抽时间去看了电影《 》,“雄赳赳气昂昂, ”每次听到这个旋律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先烈们参加抗美援朝的场景,这部气势磅礴,场面逼真的电影,高度还原了当时抗美援朝战役的惨烈与悲壮,展现出了 们,不惧生死,勇往无前的精神,让人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
《 》取材于抗美援朝战场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 战役,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战役,因为这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美双方两支精锐部队的对决。这场战役直接扭转了战场的局势,但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它惨烈的结局让人不忍直视。
在影片里,自从有了“伍万里”这个人物,角度就变化了。他的视角,仿佛就是观众的视角,他那颗懵懂的心,也和观众们一样,对于战争的好奇、对英雄的渴望,都是我们这些没经历过战争残酷的观众们,人人都有的心理。但他替大家去走了一趟,去感受战士们的饥饿与寒冷,平凡和恐惧,用他所看到的一切告诉观众们,一切的恐惧、饥饿和寒冷,比他经历的的还要残酷——因为起码他还活着,很多和他一般大的战友已经牺牲了。临摹战争现场境况,让观看电影的我们也万分紧张,就像影片中伍万里那样,躲在石头上祈祷,敌人的飞机不要冲过来。——我想创作者就是想用这类似VR的实景模拟告诉我们,当年的 们就是这样去拼命的,你感受到了吗?
叙述视角的变化,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在以前的战争片中体会不到的。即使相同抗美援朝题材如《 》,它也是让我们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而不是“体验”那个故事,其实回顾我们看过的大部分战争片,它们都会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但是在战争中——当人们面对极为恶劣的环境和生死的时候,做出的所有选择,恰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为什么《 》让我们如此感慨,因为它呈现的不是那些离我们遥远的战场,而是一个个跟我们一样年轻的中国小伙,他来自浙江,他来自山东,他的父母打渔为生,他想念着上海家里的囡囡,他说着东北话,他至死还唱着《沂蒙山小调》……好多人还没来得及熟悉彼此,很快就看到他们战死沙场。生命多么脆弱,就像一团火花瞬间熄灭,《 》中 出现的战士杨根思,他的一位战友回忆起来不无遗憾地说,“当时他可以下来的,却非要自己待在上面完成任务……”正如伍千里小本本上记下的名字—— 他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名字,伴随生卒年月,永眠他乡,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人没有不带着遗憾的,遗憾的是他们身边的一个个战友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但更敬畏的是,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有的人明明可以活着的,却欣然赴死。“视死如归”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在关键时刻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冰雕连”,也是真实的故事。当美军被打到必须撤退时,在山里设伏的一个连,全连的战士已经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全被冻死,他们可以选择走的,选择生存下去,但他们却趴在雪地里保持着握枪的姿势,以生命为代价来完成任务。影片里无论是吴京扮演的伍千里,胡军扮演的雷公,还是段奕宏扮演的“打不死的英雄”,他们都是在知道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奔赴了战场。当指导员说到“二次恐惧”时,我们才知道,不是经历过战争就不会怕了,他们打过,他们依然害怕。
让我无法平静的,不仅是在“模拟战争现场”我们看到的火光一片厮杀一片血肉模糊一片,我感慨的是,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同样的上了战场,我会怎么选择?电影中3个小时的呈现,就是为了记住他们,也让更多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了解,有这样一群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选择了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信念。有了当时先烈们的付出,才会有我们今天在和平盛世中的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