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将士跨过鸭绿江一幕残酷战场映入眼帘
作者:原志愿军第二十军老战士、特等功臣、反坦克英雄潘泽民
年11月19日,我志愿军第二十军约5万将士从辑安跨过鸭绿江。放眼望去,整个行军队伍好似长江蜿蜒曲折,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如激流勇进,好一幅气势磅礴的“出征”画卷啊!凌晨2点左右,我们通过江界,一幕残酷的战争场面映入眼帘。一座百年的边境城市,遭美军一批又一批B-26轰炸机的重磅炸弹夷为平地,燃烧的余火映红了天空。
江界以西的大榆洞是彭总的指挥所,他在那里指挥了第一次战役,组织策划了第二次战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已移到江界郊区,而江界的公路通往长津,这里自然成了美军空中重点封锁区。
年11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们第二十军和第二十七军将美陆战第一师包围在以下碣隅里为中心的长津湖地区,并将其分隔成若干段,战斗在各地段激烈地进行着。
11月27日夜,我们部队从10里之外的盆周出发,半夜12点左右通过长津湖冰面,穿过小铁路和公路占领了黄草岭,切断了敌人前方及后方路线。
长津湖位于北纬40.6度,狭长的盆地由西北向东南注入东海,海拔千米以上,初冬气温零下二三十度,积雪有30多厘米厚。我们占领山头后,首先是清除积雪构筑工事,可是地面冻得比石头还硬,一挖一个白印。铁锹挖卷了刃,十字镐刨断了把,战士们满手都打起了血泡,挖到天亮人还蹲不下去。拂晓,放眼山下敌营,白茫茫的雪原上,布满了敌人的帐篷。
28日上午8时,敌人从古土水向下碣隅里调兵,几十辆卡车的美军在两辆吉普车带领下,由4辆坦克开道沿公路北上。毛张苗连长率领的第一七八团五连突然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回古土水,重新组织反扑。下午2点左右,敌人约1个营的兵力,在二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连、五连阵地发起进攻。之后,敌人用飞机向我阵地疯狂轰炸。
战斗空隙,我们用军用斧头砍破冻土层,加快了构筑工事的速度,防炮洞野战工事与休息洞形成体系,敌人炮火袭击时,我们进入防炮洞;敌人进攻时,我们就立刻进入野战工事猛烈还击;战斗空隙,到休息洞休息,两尺多厚的天然冻土层,如铜墙铁壁,足以防御大口径炮弹袭击。
28日至30日这三天的战斗异常激烈,古土水的敌人要北上增援下碣隅里,首先要打开通道,黄草岭首当其冲。每天,敌人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轮番对我阵地发起冲击,敌人用几十门大炮集中轰击黄草岭,飞机丢下凝固汽油弹,浓烟烈火布满山头。我们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白天坚决地打退敌人的进攻,晚上,除阵地留一定的兵力防守外,各连积极组织小分队出击,偷袭敌人的宿营地和坦克。
战斗持续到第五天,我们随身携带的口粮吃完了,御寒装备也没有到位,又由于是穿插到敌营的纵深作战,弹药等装备都得不到及时补充,真可谓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这几天,每人每天只有几个冰冻的土豆可以吃,尽管如此,我们的战士还会在怀里存上一两个土豆,等着在冲锋之前再吃下去,好有力气打仗。
战斗到了第七天,我们连队每人发了约一斤多榨过油的黄豆饼,我们就用柴灰的余火烤熟后,一口豆饼一口雪地吃,这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也算得上是一顿美餐了。于是,在黄草岭阵地,战士们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土豆加步枪,打败了美国的飞机、大炮、坦克加凝固汽油弹。”
来源:《志愿军老兵回忆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