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选读侯德云听吴渔川说
《庚子西狩丛谈》简介
书跟人有关。先说人,一个名叫吴永的晚清文士。
吴永,字渔川,号槃庵,别号观复道人,祖籍浙江吴兴,同治四年()生于四川。早年入湘军将领鲍超幕府。光绪十四年()娶曾纪泽次女。光绪二十一年(),以直隶试用知县参与办理中日《马关条约》换约事宜。光绪二十三年(),由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密保,调任直隶怀来知县。
光绪二十六年(),正当八国联军剑指北京之际,慈禧携光绪仓皇西逃,时人讳称“庚子西狩”。
七月二十一清晨,两宫“微服出走”,两日间凄苦难耐,寝食难安。至怀来县境,吴渔川仓促相迎,伴驾左右,尽心尽力,一度日夕召对,深受慈禧宠信。后将吴提升为道台,赏二品顶戴,“恩眷优渥。京外啧啧,称一佳话。”
民国十六年(),吴渔川与友人闲谈,道及庚子年亲历之旧事,“具述当时事实”,众人“环坐促膝,如听柳麻子说《水浒传》,心摹神会,目无旁眴。渔川旋亦自忘其疲,描述拳匪始末,殊清切动听;忽惊忽愕,忽笑忽怒,顷刻万态,听者亦不觉随而颠倒。”“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所谓“草具”和“立成”,是旁观者的夸张,实际上,刘治襄是“历更三彻夜而后竣事”,并“持示渔川”,让他订正漏误,再跟他当年的日记核对,“填补地名时日,并就中择要节抄二十余则。于是自拳匪发难,洎出狩以至回銮,首尾粗具,居然足成一片段。”取名《庚子西狩丛谈》,后于民国十七年出版。
吴渔川在此书序言中说:“后之览者,毋徒矜佚事逸闻,即作当时信史读之,无不可也。”
该书近七万字,共分五卷。第一卷自义和拳发难至两宫出逃;第二卷写吴渔川在怀来县与义和拳之间的纠缠和屡入险境;第三卷写吴渔川在怀来至太原间的伴驾经历;第四卷与第五卷写两宫自西安启程回銮,至黄河南岸登舟北渡为止。
此书的价值,如刘治襄所说:“虽属于一人之际遇,而其间事实,率关系于政闻国故与一时大局之得失,为当局所不具悉者。”对老侯这般晚清史发烧友而言,真就是“一字一语,皆成瑰宝”。
老侯所读,是中华书局年《近代史料笔记丛刊》版本,蓝白两色书衣,且素且雅,堪称装帧佳品。老侯对此书的基本评价是:可信而生动。书中亮点很多,现将本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