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战役中美王牌的首次交锋,美骑1师遭遇
前言
年10月末,朝鲜北部地区的山峦早已被漫天的大雪所覆盖,此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部队(下辖第、第、第师)正在这凛冽的寒风中隐蔽行军,准备进入朝鲜北部战场.......
志愿军入朝39军来头不小,其前身可是曾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过大功的徐海东大将,所带领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早在红军时期,这支部队就曾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军中。
在红军长征期间,虽然二十五军部队仅三千人,也是出发时间最晚的一支部队,但却成为了最早到达陕北地区的部队,甚至还在漫漫长征路上,留下了一个陕南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不仅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过赫赫战功,在抗日战争时期,编入新四军后,也曾让日本军队为之胆寒。
在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也曾为我国解放东北立下大功,并在那之后整编为了第三十九军。
正是这样一支拥有过光辉战绩的中国军队,在入朝作战后的第一次战役中的表现,也未让我们失望,甚至还打破了美国王牌之师的不败神话,为我们上演了一场王牌与王牌之间的巅峰对决。
39军打响战斗
“老子要用云山城里的南朝鲜一师下酒。”
这正是时任三十九军军长的吴信泉,在面对地图上的云山城时,所发出的一番痛快的豪言壮语。
吴信泉身经百战,军功赫赫的吴信泉军长在入朝以后确实憋得太久了,39军的志愿军战士们也等得太久了,在别的志愿军兄弟部队都捷报频传时,39军还在隐蔽在云山周围,只能眼看着云山城内的敌军,却还只能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云山,朝北大山中的一个小县城,四周被大山环绕,山峰连绵不断,山上树林茂密,山间河谷纵横,距离鸭绿江也仅55公里的距离。
既是朝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带,也是朝鲜北部山区的入口,其军事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一旦成功打下来,志愿军部队便可直冲清川江平原,彭德怀总司令也正是看中了云山的这一点,才命令吴信泉和他所带领的39军部队务必要拿下云山。
在分析了云山周围的相关地形和美军方面的动向以后,彭德怀决定采用“迂回结合,正面突击”的战略打法,即对敌后进行穿插迂回,并从正面采取主力猛攻战术。集中兵力,歼灭敌军。
吴信泉则指挥8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加1个高射炮兵执行首攻云山的任务,而进攻的具体时间被确定为:年11月1日19时30分。
11月1日,美骑兵第1师第8团部队由平壤北上,开始进入云山,以接替南朝军的防务。
当师部队观察到云山外围敌军的坦克,军车,步兵正在向南移动时,我们以为这是南朝鲜军正在撤退,熟不知却是美军与南朝鲜军正在进行换防。
于是,吴信泉果断下定决心,提前发起进攻行动,好打他个措手不及。11月1日下午14时40分,我军部队的炮火凶猛地朝着云山城内呼啸而去,霎时间,整个云山城被战火的硝烟所弥漫,山谷间升腾起白烟,山谷正逐渐被炮火所吞噬。
“美军开国元勋师”
就在此时,我军部队与敌军真正到了交手的那一刻,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我们的打的不是南朝鲜军,而是更加强大的美军部队,且还是美军中的王牌部队美骑兵第1师第8团。
这支部队算得上是美军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王牌军队了,最早可追溯至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并由美国国父华盛顿亲手创立,因而也被人们称为是“美利坚开国元勋师”。
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曾参与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身经百战,功勋卓越。在战场上,总是作为“开路先锋”而出场的它,历经年战场风云,都未尝败绩,因而也一直享有“常胜之师”的美名。
之后虽经过改编成为了一支重型机械化步兵师部队,但是却一直保留和沿用了“骑兵师”的番号,其下辖的士兵每人皆佩戴一个带有着马头图案的臂章,所以在战场上也很容易分辨他们。
到了云山战役前,由于志愿军的介入,南朝鲜军第1师部队被39军分别从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进行了包围,眼看着盟军部队行动受阻于云山。
于是美军沃尔顿·沃克中将便计划将在此战中,先打出他们的这张王牌,并命令霍巴特少将:
“我要用你这个王牌,杀开一条血路,饮马鸭绿江。”
沃克遇到美军强敌,志愿军就忌惮了吗?不,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不仅不会惧怕美军,他们只会遇强则强,越挫越勇,更急奋勇杀敌.....
王牌对王牌
师
中美王牌对战,真正的血战开始了。作为主攻部队的师从云山西北方向的鹰峰洞开始发起进攻。
尽管负责右翼的团,遭到了美骑兵1师的火炮阻拦,多次冲击行动未能成功,但是左翼的团却顺利攻下.8高地,突破了美军的前沿阵地,继续纵深推进。
交战过程中,美军依旧在武器配置,火力方面占据着巨大优势,地面有坦克大炮,和打不完的弹药,空中则有战机随时进行火力支援,一直苦战到夜晚凌晨1时,师才占领了云山城的外围地区。到凌晨2时左右,师3个团的兵力继续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朝云山城市区挺进。
我军战场指挥员拿起刺刀,高喊着“杀,杀”,志愿军的作战士气再次被点燃,一时间杀声四起,刀光剑影,刺刀被鲜血染红了。
美军哪里见过这等短兵相接的场景,竟被志愿军打蒙了,不知该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慌作一团。美军的优势在于利用猛烈的炮火攻势,进行远距离打击。但是若要论近距离作战,还是志愿军要更胜一筹。
于是,趁此良机,志愿军师开始加快作战步伐,采取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分割相结合的战术打法,直接一举切断了美军骑兵1师的后撤道路。
师另外一边的师,此时也已经进入到了云山东北处的泥踏洞地区,以配合师,负责阻拦敌军的援军队伍。
无论是师,还是师,他们在此战中所直面的对手都是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美军,虽然这些美军看上去都不是好对付的主,但中国志愿军却依旧利用自己的战术配合,巧妙地将美军部队围困其中。
当双方激战到拂晓时分时,随着师和师的顺利会师,39军已成功攻破云山。此时的战场之上,满目疮痍,遍地皆是还佩戴着马头牌醒目标志的美军尸体。
就在师与师会合的同时,师部队也捷报频传。
师兵分三路,一部截断了美军在云山到宁边的退路;另一部则在泰川以北地区成功阻击了美军24师部队;还有一部分则将本想从云山撤退的美骑兵第8团的直属部队,及第3营的多人进行了围攻。
抢占·8高地
美军方面,美骑兵1师为了救出骑兵8团,曾派遣骑5团,在骑7团1个营发榴弹炮,1个营榴弹炮这两个连的配合支援下,向北进行快速突进,且无论如何都要救出骑8团。
正是这样一支头顶荣光,年以来都未尝败绩的骑兵1师部队,却在遇上了志愿军团后,遭遇了迎头痛击。
当志愿军团行进至距离龙头洞大约5公里时,他们与美骑兵1师不期而遇了,美军的炮火向他们倾泻而来。
战况紧急,此时时任团团长的王扶之,在用望远镜观察了战场局势和周遭环境以后,龙头洞北边的一出高峰.8高地,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如若让美军先一步抢占了此处高地,届时团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被美军严防死守,用火力压制在山沟中,难以前进。
于是,王扶之当即便做出决断,发出命令:
“立即抢占·8高地!如果敌人先我占领,就给我夺回来,如果我先占领,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坚决守住”。
在收到作战命令以后,志愿军团第9连的志愿军们开始展开行动。
王扶之只见志愿军们先是纵身一跃上了山坡,随后又向下俯冲,消失在山谷间,而后又出现在密林中,最后爬坡直上,终于先美军一步,提前一分钟抢占了·8高地。
并利用此处的高地优势,自上而下,对正在爬坡的美军,进行一顿火力袭击,直至将美军彻底打下山坡才结束,此时山坡上再次留下了30多具美军士兵的尸体。
夜幕降临,志愿军团第8连也投入战斗。除了近战以外,夜战也是我军部队最擅长的一种作战方式。
8连,9连相互配合,熟练地进行着分割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打法,此时美军骑兵1师5团1营1连部队,也前来进行支援作战。然而他们不仅没能挽救战场局势,甚至连骑兵5团的团长约翰逊上校也被炸死。
这个消息也立即被传到了军中,彭总司令对其非常满意,为了表彰39军的功绩,还专门为其发出了一则表扬通令《我一个连歼美一个连传令嘉奖》,内容如下:
“各军、师、炮司并报军委、东司:39军师团1连,1日在龙头洞(云山西南)歼灭美骑1师第5联队1个连。”
结语
至此,这支战功赫赫,来势汹汹的美军王牌之师已经几乎被志愿军部队给完全打散了,几乎溃不成军。
云山一役,从11月1日开始到11月3日结束,激战2天三夜,志愿军39军全军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却凭借着灵活多变的战术,与英勇不屈的作战精神,成功在云山歼灭了美军王牌部队美骑兵1师第8团的大部分兵力。
共毙伤俘敌余人,这其中美军就占余人,此外,还缴获了美军战机4架,汽车多辆,以及各式火炮门。
于是,中美双方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交锋,就以志愿军方面的胜利而告终。谁又能想到,美国陆军的“天之骄子”美骑兵1师,最后竟也折戟与志愿军的手下。
云山一战,振奋了国人,震惊了美军,就连李奇微后来也在《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过这些记述:
“这支中国部队当时就像从地下钻出来一样,以很凶猛的近战,几乎全歼该团.......中国人对云山西面第8骑兵团第3营的进攻,也许达到了最令人震惊的突然性。第8骑兵团在云山总共损失一半以上的建制兵力和很大一部分装备。”
就连杜鲁门的女儿也曾在回忆中表示:
“在朝鲜开始发生了惊人事件,第8骑兵团几乎溃不成军。”
在云山战役之后的朝鲜战役期间,美骑兵1师也曾多次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有过正面交锋,但最后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美骑兵1师持续了近年的辉煌与荣耀,也因一场朝鲜战争而从此黯然失色,神话终究也有破灭的那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