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士冻饿减员36,迟浩
“向总司令报告,因后勤补给困难,大雪封山等等因素,我方建议将开战时间延迟……”
总司令指的是,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拟定电报的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伦。
据说,当年的长津湖地区气候条件恶劣,那一年又是百年不遇的寒流,将近零下40度的低温,到处都是超过膝盖深的积雪;并且,长津湖畔以陡坡山地为主,不利于行军。因此,宋时轮综合利弊之后,不得不报告给总司令彭德怀,将预定的开战时间推后两天。
电影《水门桥》日本版海报宋时伦是谁呢?
他是著名的开国上将。他率领的十纵队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多次战役,指挥经验十分丰富。他的部队以擅长打“阻击战”而闻名,所以有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美誉。
右一是宋时伦彭德怀命令宋时伦9兵团,阻击美军于长津湖,是有上述考虑的。但同时也忽略了一点,忽略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兵家根本。
志愿军战士的标准棉服由于9兵团刚刚进入朝鲜,棉服等后勤物资发放不及时,和对气候条件的判断不精准,导致了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付出了超过预期的惨重代价。而实际上,时间不等人战机稍纵即逝,根本不给你考虑的时间。
长津湖战役示意图有资料显示,长津江汇入长津湖,而长津湖最终流入鸭绿江,同饮一江水,孕育出中朝两族同胞。
在长津湖周围有崇山峻岭,平均海拔约米。当年的冬季交通情况是:
该地区人迹罕至,山道狭窄又被积雪掩埋。尤其是对于缺少机械化交通工具的志愿军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美军拍摄长津湖地貌当时面临的问题是:
79军战士在行军途中,一旦停下来休息,是要点燃火堆取暖的。问题是,等再出发之后,很多战士的手脚,就变得僵硬了。
撒泡尿能结出冰溜子的低温,会使汗水结冰,在棉服外面形成硬壳。棉鞋和脚冻在了一起,想脱脱不下来。烤完火之后,冰化成水,但要想脱下鞋,就要揭去整张脚皮。
不止志愿军战士受到冻伤的困扰,美军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美军老兵伍兹曼抱怨说,“要想把手从枪上拿下来,要沾下去一层皮……”
美军陆战1师,7团A连下士海洛德·摩尔豪森,回忆长津湖战役时说:
我们到达长津湖时,到处都是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度。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一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便不寒而栗……
美军服装同样是美军陆战1师的老兵罗兰德·马鲍,在他出版的回忆录中,对残酷的长津湖战役有过特别描述。
他抱怨说,我们身穿棉服和棉皮靴,晚上还有温暖的睡袋,可是还有士兵冻死在睡袋中;他对中国士兵打扫战场,捡美军皮靴的事情很不理解。
他又哪里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当时甚至没有过冬的服装呢。美军的棉皮靴成了好东西。
外国人拍摄的长津湖战役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在美军每天出动架次飞机的情况下;
美军飞机在南韩军队,和美军联军围追堵截之下,当27军千里奔袭,出其不意穿越封锁线,成功抵达长津湖,并采取主动,赢得了战斗胜利的时候;
当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冰雕连”,呈现在美军眼前,美军1师长史密斯震撼了。从那个时候,便已经预感到了(朝鲜战争)的失败。
史密斯按照韩国总统尹锡悦舔美的说法是:美军同样“奇迹”的,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包围。是的,我们必须承认,美军逃得比兔子还快。
而当时的团3营的教导员迟浩田,组织了1个加强排,奉命打通与团的联系。他们收集了3挺轻机枪、18支冲锋枪、每人8到10枚手榴弹。在2挺重机枪、1门92式步兵炮,和2门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选择白天出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出色完成了任务。
据悉,迟浩田所在的27军79师3营以及团,是整个9兵团冻亡减员最低的。这得益于迟浩田个人的冻伤防护经验。
迟浩田迟浩田的战友们下面将迟浩田整理出来的防冻经验分享给大家,以促进血液循环为主:
1,不管多累,不能休息,哪怕是慢一些。保持运动状态。不要在室外睡觉。
2,感觉冷了,用雪搓手脚和脸,用雪和冷水洗脸。
看似简单的防冻措施,却能在寒冷的天气救人一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