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如果猿猴来入诗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年秋季温暖,一位诗人朋友转来一则征文启事:首届“猴王杯”全球华人诗歌大赛开始接收投稿。他想一试身手,问我是否也参加。写猿猴无疑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儿,获奖则难度更大,两件事叠加,可谓难上加难。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和动物的关系就密不可分,动物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更是不胜枚举。不必说杰克?伦敦的《白牙》,张承志的《黑骏马》,《哈姆雷特》的动物界翻版《狮子王》,雄鹰、和平鸽、海鸥、鲨鱼也多被作家青睐,传世之作可谓多多。而说到猿猴,人间百态只是一种泛指,假如有好事者欲为人间百态增加一态,入选的一定是猿猴。

很多人是否和我一样自以为对猿猴很熟悉了,比如曾近距离见过猿猴本尊,或从阅读过的与猿猴有关的库存名目里稍加检索,应声而来的都是经典唐诗宋词中那些猿猴的声音或是身影,它们从诗词中呼之欲出,它们已经惊艳千年。还有那部《西游记》中的悟空,作为唐僧的配角,跋涉迢迢万里,历尽重重磨难,变化在人、神、仙、妖诸界,在金箍棒的加持和金箍咒的规范下终修成正果,几百年来一直妇孺皆知,构成了一代代人成长和传播的文化基因。

但真正遇到猿猴题材,我发现问题来了,我遭遇的困窘至少有三个:一是人与猿猴既微妙又夸张的“关系困窘”,二是伦理或情感的“照相式困窘”,三是创作中如何突破常识储备、达到具有题材创造境界的“命名困窘”。

首先,何谓“关系困窘”?就是作家们对不同种属的动物可能有更多的想象,而对于同属“人种”的猿、猴子感觉是在照镜子,是写自己。其次,伦理与价值观的“照相式困窘”是指人们对猿还有几分正面肯定,而对于猴——看看成语吧,看看比例高于平均值的贬义,杀鸡儆猴、轩鹤冠猴、尖嘴猴腮……人类高居在生物链条顶端,在文艺作品中要么把猿猴设计成基因突变,异化、妖魔化,成为人类公敌,最后被人类消灭;要么经过敌对和共识,与人类握手言和,或者离去,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对立。最后的“命名困窘”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短板,对于自己的无知区域,可能既有无能为力的虚弱,又有跃跃欲试的孔见,能心怀敬畏的同时尽量补上欠缺,则属于一种理性了。应心怀敬畏。

而对猿猴的了解,每个人都有很多盲区,概括来说就是三少和三多。三少就是了解少、认识少、思考少。而传统的猿猴文化中,人们心里传统意义的猴子形象固化多、沿袭多、模仿多。孙悟空在《西游记》作为神怪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不是文学传统中的正典,只是个鲜活的配角,可歌可泣可笑可悲可悯。按理说,写猴子就是写人、写自己,而且比较容易写到生命本质和哲学思考的层面。

关于猿猴或任何一种动物题材,你是否经历了畏难的停滞、尝试的小心、打开僵局的希望、寻找入口的信心,直到修改定稿后那种完成的喜悦?你是否也有被大量的常识信息封堵在思维中的“箱底”阶段,它们不停发酵、呼喊,每种信息都有存在感,都要求被优先使用,而如何取舍那最终有效的,你一定犹豫不决了很久。当“箱底震荡”产生了足够的语言能量后,你是否有能力抓住最本质的意向,结合正确的价值判断、先进的人文理念,引导它成为创造上升的“龙头股”?并且,你还得向人类学家学习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爱的素质,包括微妙的语气分寸——你是否因为拥有进化优势、身处生物食物链顶端而扬扬得意?是否会姿态不当,转而成为暂时的“退化论赞美者”——呼吁人类重新回到树上、回到丛林,只为使一组诗显得更出众?

最后,除了上面的三个困窘,我还曾恐惧所有的评奖。一位心理咨询师归结为参评恐惧综合征。多年以来对参加文学比赛(评奖),我的心态经历过一个转折点后,逐渐由排斥和紧张转为放松和接受了。

而十多年前有效安抚过这种焦虑的,竟是无意中读到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第一篇是《圣西尼》。小说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是一位文学青年,二十几岁,“穷得赛过老鼠,住在赫罗纳郊外一间破房子里……刚刚丢了巴塞罗那一处营地守夜人的工作”。在参加一次省级文学大赛时与仰慕已久的资深作家圣西共获鼓励奖。多次通信使“我”知道了圣西尼推荐和参加的各种文学大赛,也了解了圣西尼由于房租、女儿上大学等生活负重,身陷“中产阶级下层的贫困”中。他们在交流中无话不谈,“我”和圣西尼讨论着奖金数额和获得后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到换算成一张甚至幽默教授给“我”如何改换标题,用同一篇作品多次参赛。“我”还了解到圣西尼的长子格雷戈里奥的失踪,圣西尼的女儿米兰达产生了朦胧的感情。圣西尼离开马德里几年后去世了,某天米兰达突然如约到访,与“我”共同回忆圣西尼生命的最后时光。两人之间虽无奇迹发生,但那种文学同行者加挚友间的怜悯、惋惜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今年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赛虽然结束了,但诗人们鲜明的生态意识,努力探索和刷新的猿猴文化仍然在路上。正如组委会所倡导的,关切猴(猿)的形、意、神、情,思量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关系;将猴(猿)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想象空间联系起来,托猴喻物,藉物喻猴,寄寓人生的精神意义;总体表达猴(猿)与人及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生态世界,以及猴(猿)所体现的生命旨趣和美学、哲学意蕴,是有志于开辟生态诗歌的诗人共同的选题和目标。

铁菁妤

刊发于年4月第7期《鸭绿江》

作者简介

林雪,女,年参加诗刊社第八届“青春诗会”。年获《诗刊》新世纪全国十佳青年女诗人奖。诗集《大地葵花》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出版诗集《淡蓝色的星》《蓝色钟情》《在诗歌那边》《林雪的诗》等,随笔集《深水下的火焰》,诗歌鉴赏集《我还是喜欢爱情》等。获《星星》年度诗人奖、中国出版集团奖、中国百年最具影响力诗人、十佳女诗人、当代诗人十佳奖等。现居沈阳。

《鸭绿江》是中国文坛久负盛名的文学杂志,年创刊,为国内创刊时间最早的老牌文学刊物。创刊70多年来,始终倡导现实主义创作与多变的文学形式相结合,始终鼓励创新,凝聚和团结了文学史上许多重要作家,推出和彰显了文学现场的无数新人,在作家、读者中拥有深远的影响。

投稿信箱:yalujiangvip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