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大荒指的是哪里为什么停止开发
北大荒指的是哪些地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北大荒并不是一个地名,它更准确的名字应该叫做黑龙江农垦区域。不管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还是“棒打滚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都是对原始北大荒既夸张又写实的描述。
北大荒在地理位置上纵贯了10个维度,覆盖了三江平原、黑龙江谷地,以及包括嫩江流域在内的广大荒无人烟之地,但曾经的北大荒已经变成如今的“北大仓”。
但是,在很多东北人心中,北大荒的构成主要是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完达山这三个部分,而位于兴凯湖畔的密山县,便是北大荒一开始开垦的地方。
也就是说,三江平原(大片区域都是沼泽地带,苔草沼泽肆意生长)富锦、集贤等地,以及松嫩平原和黑河地区的开垦时间要更靠后一些,这便是为什么老农垦人并不会把最后开垦的一些地方也叫做北大荒。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在年的时候,黑龙江垦区公开申明停止开发北大荒,这场持续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开荒历程。因为,这个让我们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地方,不仅出现了生物多样性骤减的情况,还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像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也因为湿地面积减小和湖泊失去了最基本的调水能力而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发生。
在开荒之初,北大荒的粮食产量增长,实际上主要还是源自于新开垦的黑土地,但是,在年停止垦荒的时候,该年度的粮食产量反而突破了90亿公斤,而相比往年,增长的粮食产量也并非源自新的垦荒。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想当然的做这个重大决定,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果。
众所周知,北大荒的黑土地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在刚开垦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0%以上的水平,但现在这些位于表层的黑土却只有2.5%到6.5%的有机质含量,而目前黑土地的厚度也从最开始的80到厘米,下降到目前的二三十厘米左右。试想一想,如果北大荒没有了黑土地,它又怎么可能继续种植出更多粮食?
而且,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那么,北大荒只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变成没有黑土层的荒凉之地,而参与的亚粘土却完全不适合农作物种植。而这一切都和北大荒在过度开垦的时候没有对湿地进行保护有关,我们都知道森林就像是地球的肺一样,而湿地也同样如此重要,它们都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当北大荒的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那么受到牵连的就不仅仅是那些逐渐消失在我们视线里的野生动物,同时,让我们吃饱饭的黑土地也会逐渐消失不见。事实上,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的确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湿地,并对那些并不适合进行粮食耕种的土地进行了退耕还林还牧,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退耕还“荒”的说法。
北大荒没有继续开垦,但粮食产量却越来越高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北大荒退耕还“荒”这个说法还是不够准确,会让一些对北大荒不了的人以为北大荒已经开垦出的广大耕地,是不是又要全部恢复为原来的样子。毫无疑问,当初进行北大荒开荒的决定是很伟大的,因为我们活着的前提就是填饱肚子,而后来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还原为最开始的状态,则是为了这片土地能够更长久的生产我们需要的口粮。
像北大荒这么大面积的黑土带,即便是放眼全世界也为数不多,而这里的黑土地面积占据了全球总体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在已经开垦并用于种植的这片黑土地上,生产出了全国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玉米和小麦等其他粮食类型,而玉米产量也占据我国总产量的近二分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北大荒粮食产量越来越高,除了土壤本身条件较好以外,主要是因为粮食生产水平早已不是以往可以拿来比较的。现在,天气预测越来越准确,不管是霜冻,还是大雨,都可以做到有效预测,有效减少了农业灾情来临时的严重程度。
而耕种方式的现代化,也让粮食生产变得更加便捷而科学,更减少了很多人力投入,当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那么粮食总产量自然也就提起来了。而北大荒的高产,除了土壤本身具有优势、农业种植水平提高以外,同时还和该区域内有50条河流经过有关。
这些河流有的属于黑龙江水系,有的属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水系,比如嫩江、鸭绿江和牡丹江这些大家熟知的河流。简而言之,即便北大荒因为气候的原因有霜冻期,但只要种植的时候注意低温冷害,并在收割小麦的时候避开大雨,便可以有一个很不错的收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