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话马淑宝建桥二三事作者王以太
朱雀桥头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落日暮山横。
诗情画意了的桥梁,清新、幽静、恬淡、唯美;观之尝心悦目,思之舒心怡情,给人以无限的审美和享受。马淑宝先生撰写的《我爱桥》一文,则从桥的意涵、结构、类型、历史等层面多角度地描绘出了一幅桥的全景图,让我们对桥有了全新的认知。及至见到了马先生,又闻听了在他职业生涯里,风雨沧桑、历经磨难的艰辛建桥过程,更让人对桥和它的建设者们肃然起敬了,难怪作者举笔大呼《我爱桥》。
马淑宝先生是水利桥梁专家、学者型的官员,多年来掌门水务,沐雨栉风,举止稳重,谈吐儒雅。熟悉他的人都尊称马总。在与其交谈中,始终离不开一个”桥”字,桥成了他理想的化身,成了他奋斗的目标,成了他精神的寄托,桥也成就了他人生追求的美好事业。
听着他的宏论,相形之下,我对桥的认识是肤浅的,总认为不过就是过河走人的地方嘛!岂不知设计和建设一座桥梁,缊含了多少风雨艰辛和博大精深的学问啊。我最早认识的桥,是我童年上学时,天天经过的家门口圩河上的东门桥,当时的东门桥已名存实亡,早没了踪影,我所看到的就是几块垫在水中的石头,我们小心翼翼地采着石头跳过去,走向不远的小学校。而后到八义集中学了,又走过了小房亭河的三孔李桥、大房亭河的五孔单桥,那是我第一次见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石头建的桥了,桥下流水潺潺,桥头树木葱茏,堤畔茅屋炊烟,田中犁耙耕牛,桥上行人,河中鱼网,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后来到了县城上学,才见到了高大的架在运河上的铁路大桥,桥两头还有站岗的哨兵呢!大开眼界了,感到十分震憾和幸福,乡下人哪见过要人站岗保护的大桥呢?我见到了!但是在紧挨着我们学校的大运河上却没有桥,只有长篙短橹的渡船来回摇晃在渡口上。直到我工作了,才看到在运河渡口的上游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过河大桥,桥北头双曲连拱,一直绵延到街里,玉兰桥灯雪亮,成了小城一景,那就是邳州首次在县城南部建设的运河上的石拱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后又在原址重建了飞跨两岸长长的高架桥,从此运河两岸变通途,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不过我们那一代人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退下来,脚步并未停上,”走出去看世界”成为时尚,于是走过了南京大桥、武汉大桥、西湖断桥、丽江栈桥、日月潭拱桥、钱塘江铁桥、颇和园玉带桥、杭州湾跨海七彩大桥、瘦西湖的五亭桥、二十四桥,海参威钢梁跨海大桥……,当然还有没走过的赵州桥、芦沟桥、泸定桥、风雨桥、安平桥、鸭绿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更有天上的银河鹊桥……等等不一而足,桥成了我们通往运方的希望、成了人间一景,成了我们联结世界的纽带……。
打住!我这不是班门弄斧吗?还是听听马总那附有特色的亲历亲为和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吧。
马总的学问来自于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的经险积累,没有半点的虚假和矫揉造作。他所设计建造的桥梁,现仍星罗棋布地伫立在邳州的大小河流上,其中包括我家乡小房亭河的潘桥、大房亭河的单桥、白马河的吴桥,当然还有建在其它乡镇的桥,枚不胜举。不过有人并不知道,在他设计和建造的众多桥梁中,刚河桥则是他为之得意的处女作。
官湖北的刚河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建造的,当时正是风云变幻、文革动乱年代,也是政治挂帅、知识贬值、文化人沦为”臭老九”的时候。在此背景下,刚河桥的设计遇到了难题,工程技术人员都不愿出头,唯恐在设计上闹出什么莫须有的风险,都抱着洁身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僵局中,有人说话了:”叫小马上”!此话一出,立即得到了大家附和,在众人举荐下,才走上工作岗位的马淑宝同志,临危受命,勇敢地接受了刚河桥的设计任务。这对刚出校门的一位水利新兵来说,是信任、也是重任;是鼓励、也是考险。年轻气盛的马淑宝,”初生犊儿不怕虎,”没有什么陈规陋俗的框框,满恼子都是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不考虑那么多了,干!他要施展才华、他要实现他的抱负和理想。
于是,他第一次拿起附有实战意义的画笔,在展开的白纸上,画下了第一笔、第二笔……,凝聚心中的智慧、调动手里的素材,全身心地投入到设计中来,决心要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好的蓝图、写下最美的文字、实现最大的理想……,他成功了,他的刚河桥设计图,虽属处女作,但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建成后又接受了风雨洗礼,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险。直到现在,它仍顽强地屹立在刚河上。
一砲打响的马淑宝同志,势气大振,更充满了对他专业的信心和追求。于是他踌躇满志地设计着自已的未来:要为邳州人民建造更多更好的桥梁!
他成功了,从刚河开始,又先后在邳城河、房亭河、白马河、手禅河、大运河上建起了座座钢铁枢纽,飞出了道道道风雨彩虹,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华丽的建桥乐章。
他成功了,在成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值得骄傲的脚印,在这串串足迹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建设邳州运河高架桥的时候,恰值寒冬腊月,气温下降,正在争分夺秒紧张施工的时候,忽然发现在浇好的一段混凝土桥面上出现了裂纹,这个裂纹是冰冻所致还是质量问题?一时争执不下,急功近利的官员们迫于形势和时间的压力,极欲早日建成通车,认为不是质量问题,许多人也随声附和:可能是寒冷所致,不会影响桥体质量。最后问题集中到马总身上,让他拍板决定,这对于严把技术大关的他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也知道时间的紧迫,但当他认真细致地观察了裂纹分佈的特点,依据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很快得出了结论:如果是冻裂,只能在表层呈现出龟裂纹路,这影响不大,而现在的裂纹则是拥挤成一溜条状形态,显然是由局部混凝土坍塌折射出来的裂纹,这就是质量问题了,质量是不能马虎的!于是他力排众议,顶住压力,勇敢说不,建议立即推倒重来,重新施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他决心把好质量关,确保大桥安全,为人民负责到底。在他的坚持下,最后报废了已浇筑好的一段路面,再重新铺设,虽然延长了施工时间,但却保证了质量,保障了大桥安全!他为运河高架桥再立一功!
听完马总的故事,我们钦服他的挚着,仰慕他的专业,感动他的精神!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造了一辈子桥的他,退休后仍不甘寂寞,又为邳州人民造了一座新型大桥。即在他被市里反聘到污水处理厂后,不忘初心,利用他的技术和专业,化废为宝,把有害的污水变成有用的清洁水,从而建成了一座从污染水到洁净水之间的无形大桥,给邳州带来了发展,为人民送来了健康,成功地在邳州大地上建成了一座永不消失的彩虹桥!利国利民,功莫大焉。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美好事业,诗意人生,值了!
后排左三为马淑宝先生,前排左一为本文作者王以太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