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砥平里从宏观角度,把 的攻
前序:
年2月15日将夜,整个由联合国军把守的砥平里环形阵地上,弥漫着一股大祸临头的气氛。
因为一到天黑,不知道会有多少中国士兵从周围的树林里、山坳中向他们发起潮水般的进攻。
中国军队六个团的士兵从13日开始,连续两个夜晚加一个白天的凶猛进攻,已经让美军第二师23团加一个法国营的六千士兵死伤惨重且疲惫不堪,团长弗里曼也身受重伤。
他们的援军就在距砥平里大约两公里的地方。这也是这些守军能坚守两夜的 的心理支撑。
白天本来是拥有飞机、坦克和重炮的联合国军的天下,但 于14日晚上发起攻击并激战一夜后,并没有因为天亮而撤退。他们在敌机狂轰滥炸之下继续奋勇进攻,于上午攻入了砥平里,在街中与美军搅成了一团,守军已经被压缩在不足两平方千米的极度狭小地段。
眼看砥平里风雨飘摇,很快就要被中国军队拿下。
这时,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严令之下,外围由美骑一师第五团团长柯罗姆贝茨率领本部在三十多辆坦克和一百多架飞机的掩护下,不顾一切向砥平里疯狂开进,却受到负责砥平里外围阻击的 顽强阻击。
可以说,艰难阻援的 已经把大部分坦克和援兵击溃。激战中只有四辆美军坦克和二十三名步兵,跌跌撞撞地冲破了明显缺乏反坦克武器的 阵地,到达了砥平里。
已经在砥平里浴血奋战一夜一天的 见敌人增援部队到来,包围圈被打破,并不知道这只是几辆强弩之末的援军坦克,不得不暂时退出了砥平里,回到了进攻前的阵地。
命悬一线的守军还没来得及欢呼,又很快重新陷入绝望之中。已经没有了弹药的四辆坦克后面再没有看到其他援兵,二十三名士兵里面,还有十三人受了重伤。
这只不过是两支残部的会合。他们再也经不起中国军队再一次狂风暴雨般的攻击。
据后来的美二师第23团团长弗里曼回忆,那天黄昏,他指挥的这支曾经在诺曼底登陆立下头功的荣誉部队,此刻官兵们的心理防线,已经处于即将崩溃的绝望之中。
天黑了,一场大雪悄然降临,重新覆盖了环绕砥平里阵地前的焦土和两军士兵的尸体。
死一般的寂静中,联合国军的士兵们紧张而绝望地等待着阵地周围再次响起中国士兵们的胶底鞋摩擦冻土的声音,和那令他们毛骨悚然的小喇叭(冲锋号)声。
这两种恐怖的声音两天以来,已经成了他们入夜后的梦魇。没有人怀疑,中国军队再一次的进攻将把他们的梦魇变为残酷的现实。
然而,环形阵地里的法军士兵没有等来 的 一击,却看到一副异常的景象。
从远处的大雪中逐渐出现了一队中国士兵的身影,他们没有呈战斗队形,每人手中高举着火把,全然不顾已处于联合国军士兵射程之内的危险。
火把的光亮让他们看出,那是中国医护人员和士兵在寻找伤员和自己战友的遗体。
火把在砥平里环形阵地的四周晃动了整整一夜。联合国军的士兵屏住呼吸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没有人开枪……
第二天,紧张了一夜的守军惊喜地发现,砥平里周围的中国军队已经不见了。
暗自庆幸的美军开始打扫战场,二十几辆道奇卡车排成一排,搬运阵亡的联合国军士兵尸体。尸体已经冻僵,保持着他们死前的动作。搬运者们不得不像拼七巧板一样把八百多具尸体拼在一起装上卡车。
砥平里之战, 一万人进攻联合国军六千多人,这场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规模并不大的阵地攻防战,但却是整个 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对联合国军来说,这场甚至称不上战役的阵地争夺战是里程碑式的。
那么,第四次战役中规模占比并不是很大的砥平里之战,在整个 中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为什么能够成为整个 攻防转换的转折点呢?
又是什么原因让开战以来一路摧枯拉朽的 ,拿不下一个小小的砥平里呢?
一,交锋:
纵观整个 ,双方大的攻防转换的转折点一共三次。
次是“仁川登陆”。
年6月25日, 正式爆发。在斯大林的授意下,金日成认为武力统一全国的时机已经到来,北朝鲜军队迫不及待地一脚踢开了 上的障碍,势如破竹地杀入朝鲜南方,并于28日攻占了汉城。
汉城战役后,朝鲜人民军在南进作战中,又先后组织实施了水原、大田、洛东江和釜山战役。至9月14日,朝鲜人民军先遣部队打到了北纬三十五度线,占领了朝鲜半岛90%以上的土地,美、韩军队被压缩在釜山附近背靠大海的一片狭小地区。
拒绝把战场战争视为南北朝鲜之间内战的美国人,以联合国军的名义指挥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援军火速应战。
趁朝鲜人民军后方兵力空虚之机,指挥美第十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组织实施了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随即实施战略退却并处于崩溃状态。
年9月15日, 指挥联合国军的仁川登陆作战,成为 次攻防转换的转折点。在击败朝鲜人民军之后,联合国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向中朝边境挺进。
美国荡平北朝鲜的目标,彻底无视了中国在自己 的工业基地的边境上,保有一个战略缓冲区的需要。应该说,在美军向北悍然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宿命般的对抗历程。
不光是美国,恐怕整个世界都把新中国政府禁止美军向北跨过 的警告,当做一种色厉内荏的恐吓。
从10月19日开始,中国人民 第十三兵团第38、39、40、42军,以及第66军和第50军相继 入朝参战。同一天,美军占领平壤。
年10月25日,继 爆发整四个月后,波澜壮阔的新中国立国之战——“ ”正式打响了 枪。
原定 入朝作战,是准备采取防御作战,掩护朝鲜人民军撤退集结,伺机反击的策略。由于联合国军推进太快,原定防御作战的位置已经被联合国军突破,先头部队已经直抵鸭绿江边。
因此,不得不在战略战术上,做出更大的调整。
抗美援朝 次战役的重要性之一,就是利用敌人傲慢和对我军缺乏清醒的认识,战略上改消极防御为积极进攻。
毛泽东电告彭德怀,放弃原来的计划,改为从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方针。要充分利用熟练的夜间作战,和敌人完全没有想到和准备的突然性,发起迂回穿插的运动战,全歼敌两到三个南朝鲜师。之后又连续发电提示:“隔断东西之敌”、“东顶西打”、“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等等。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从始至终一直在东西两线分别展开。
彭德怀制定了“东顶西打”的战役方针,部署东线第42军在黄草岭一带顶住美军的进攻。西线第40、38、39军为主力、第66、50军为侧翼配合,在温井、煕川、云山等地,展开针对以歼灭南朝鲜军为目的作战计划。
然而原本准备歼灭南朝鲜第1师的 第39军,在云山南朝鲜军崩溃后,遇上了美军 精锐一师第八团。这是中美军队 次面对面的较量。
截断敌退路后,一举攻占了云山城,第八团全面崩溃。美军被歼余人,被击落飞机3架,被缴获飞机4架,坦克28辆,汽车辆,火炮门。
美国战史如实地记载了己方这次丢人的经历。这也是美骑一师自独立战争建军以来 次惨败。美国陆军被迫取消了美一师第8团3营的番号。
美军悲哀地将云山之战称之为:“一场中国式的葬礼。”(详情见本文作者的文章《风起云山——抗美援朝 战》)
就在兵锋正鋭,士气正旺之时,彭德怀却突然喊停,并命令全线后退,联合国军随即开始全线反攻。
第二次攻防转换的转折点即将到来,那就是堪称伟大的、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史称:“清长大捷”。
二,震动:
抗美援朝 次战役胜利结束, 依靠灵活的战士和坚强的意志,虽未能大量歼敌,但基本稳住了战场态势,抑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势头,也堪称意义重大。
但纵观全局,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年积弱而正在百废待兴之时,中国与工业化发达、拥有世界上 装备的联合国军,根本不是一场实力对等的战争。没有空军,只能夜间作战。相比之下,简陋的装备和脆弱的后勤补给是中国军队致命的硬伤。
但通过 次战役的交锋,让彭德怀信心大增。 完全可以凭借精妙的战术、夜战技巧和顽强的意志打大歼灭战。
但此役让彭德怀意犹未尽的是,由于38军因沿途恋战而没有及时到达军隅里,未能将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彻底歼灭,使之大部逃回了清川江以南。
惜恨之余,一个更大的作战计划开始在彭德怀的脑子里构思,那将是一个彻底扭转朝鲜战局的构思。
随着11月7日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加入朝鲜战场,接替42军,部署在东线 一带。朝鲜战场上, 总兵力已达38万。
彭德怀利用联合国军目前尚未对 缺乏足够清醒认识的机会,决定全线撤退,“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而正如彭德怀所料,在 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总指挥 并未过多地引起重视。他仍然坚信中国政府不会大规模卷入 。
全线撤退果然让 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错误,还以为中国是象征性出兵。指挥联合国军地面部队二十二万人,从东、西两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联合国军一路进展顺利,“捷报”频传。东线美第十军第7师先头部队长驱直入,未遇任何抵抗地已经进入鸭绿江边一个叫惠山津的小镇。 特别嘉奖了师长巴大维。
刚刚把上万只火鸡塞进肚子里的联合国军直捣鸭绿江,与美国五角大楼一样,都准备在圣诞节前打到中朝边境,从而结束战争。
一个美军士兵写信给他妻子:“宝贝,把衣服脱好吧!我就要回来了”。
他们哪里知道,在冬日的群山里,已经布满了虎视眈眈的中国军队。彭德怀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圣诞礼物”。像火鸡一样被吃掉的,将不再是他们攻击的目标……。
年11月25日黄昏,伴随着划破天空的信号弹的炫目轨迹,高亢的军号声在寒风中吹响,整个清川江北岸瞬间如山崩地裂,火光映红了天空。撼天动地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清川江以北的西线率先打响。
11月27日,寒冷的东线战场也开始打响了。宋时轮将军的第九兵团在 地区的狼林山脉,将美10军的陆战一师、步7师分割成了五段,开始了围追堵截。
次战役是东顶西打,第二次战役是东西两线一起发起排山倒海的进攻。 各部队把自己擅长的迂回穿插战术,运用到了 。尤其是 次战役中,憋了一口气的第38军军长梁兴初。
战役开始后,第38军穿插带歼灭,仅用了不到四个小时,就把德川的南朝鲜第7师,连皮带骨吃了个干干净净。紧接着,又奉命与第42军相互配合,分别向美第八集团军侧后迂回穿插。
美第八集团军的正面已经被 第39、40、50、66军迎头击溃而迅速南撤。
第38军第、师直插军隅里;师向三所里奔袭中,强行军14个小时,行军72.5公路,率先抢占了三所里和龙源里,切断了美第八集团军第二师的退路。他们所创造的强行军记录,世界范围内,至今无人能破。
之后,三所里、龙源里和松骨峰转入空前惨烈的阻击战,任凭美军重炮、坦克和飞机轰炸,以及步兵的前后夹击,38军各阵地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一步不动。
一支绝无仅有的“万岁军”横空出世。
美军见在三所里突围无望,背后又遭到 39军、40军猛攻,吓得丢掉全部辆汽车、几百辆坦克和上千门大炮,轻装掉头会合美一军,沿肃川一线沿海公路亡命南逃,光俘虏就送过 余人。
十天之内,溃退余里,后自嘲为“美国战史上行军最长的撤退”(艾奇逊)。雪上加霜的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在撤退中,翻车毙命。
相比西线犁庭扫穴、痛快淋漓的胜利,东线的胜利可谓惨胜。
从东南沿海地区急调入朝的第九兵团遇到了朝鲜北部东线地区五十年不遇的极端严寒的天气,仓促入朝时准备不足,单衣作战导致非战斗减员的数字触目惊心。
东线 之战虽然达到了战役目的,以胜利告终,但可谓惨胜。东线第九兵团面对世界最强战力的对手,战斗伤亡一万多人,但非战斗减员却高达近四万人之多。
第九兵团 的对手,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而是当时的极端天气。插翅难逃的美陆战一师也最终逃过 的层层截杀,从咸兴港登船逃出生天。(详情见本文作者《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宏观角度,真正了解 之战》)
虽有遗憾,但中国人民 胜利进抵 。这场发起于清川江边和 畔的中国狂飙,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收复了 以北的全部地区,震惊了全世界。
这就是永垂青史的“清长大捷”,也是 中第二次攻防转换的转折点。
三,危局:
震动世界的“清长大捷”,联合国军一溃千里,全无斗志,不约而同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尽可能地跑到远离中国人的地方。”
中国已经兑现了联合国军跨过 时,对其的警告,也初步达到了拥有北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区的需要。随着联合国军恐慌性的溃败,悲观情绪也蔓延了整个西方。
战场态势到了这个份上,华盛顿也在寻找一个既能保全面子,又能体面的停止战争的方法,以印度为首的十三个亚非国家也在极力促和。
同时,中国军队羸弱的补给线也不断拉长,已几乎达到了极限,这一点,毛泽东不会看不到。
中国还会继续进攻吗?全世界都在屏息凝视。
“务必打过 !”
毛泽东命令彭德怀。在毛泽东的心里,同样既然在战场上到了这个份上,体不体面这个话题,就已经轮不到华盛顿说了算了!
毛泽东的目光早已越过了战争。当 以骄人的战绩,打断了即将悬在中国头顶上的利剑,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时候,斯大林也瞪大了惊奇的眼睛,中国军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苏联的战略重心,永远是在东欧,而将美国的注意力和兵力吸引在远东地区,高度契合了苏联的战略意图,遂开始了着手全方位对中国的援助。
不显示实力,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打响, 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过 ,攻入了南朝鲜首都汉城。然后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把战线向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前锋已抵达了三七线。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五个月之内,第三次变换了占领者,其悲惨的遭遇在世界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但对于中国来说,攻克汉城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详情见本文作者《朝鲜战场上,那支被严重低估战斗力的部队,却打出震惊世界的战果》)
平壤、北京、莫斯科都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等庆祝活动。苏联对中国从军事装备、工业基础的架构、金融贷款等等援助计划开始提上日程。
但就在从上到下都充满了乐观、轻敌情绪的时候,彭德怀突然叫停了进攻。如此顺利的推进,却还没有对美军有效地大范围歼灭的情况,引起了彭德怀的高度警觉。
后勤补给线一下延长了五百至七百公里,新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加大了对 补给线的空中绞杀力度。敌人后退的节奏,在我军攻势猛烈时并不与我军纠缠,好像算准了 的补给时间。
再说朝鲜是个两面临海的狭长半岛,仁川登陆的教训不能不注意。
据后来的彭德怀回忆道,他打了一辈子仗,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但 打到三七线时,身经百战的彭德怀,嗅出了一丝极其危险的味道。
而他的喊停,引起了苏联驻朝鲜的军事顾问拉佐瓦耶夫的不满,他向斯大林状告彭德怀“军事保守主义”,认为只有 继续向南进攻,就能把美军赶出朝鲜。
彭德怀不为所动,冷笑道:“拉佐瓦耶夫懂什么?他打过什么仗?”
金日成更是想不通,他对拉佐瓦耶夫的推断深信不疑,和彭德怀交涉能否半个月内继续进攻。彭德怀告诉金日成,美军绝不是一触即溃的态势, 即便继续进攻,至少需要休整两个月。两人交涉不欢而散。
1月1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如金日成同志认为不必休整就可以前进,则亦可以同意。让人民军归由朝鲜政府直接指挥南进, 担任仁川、汉城及 以北之守备。”
金日成又称人民军没有恢复元气,不能单独南进。彭德怀道:“可以去实验一下,取得些经验教训也是很宝贵的吗!”
金日成:“这不是好玩的,一试验弄不好会付出几万人的代价。”
“不是说我一南进,美军就会退吗?这么前后矛盾的说法我很难理解。”
彭德怀的意思很明白,中国士兵的生命同样宝贵!
历史证明了彭德怀的正确。李奇微指挥美军在大踏步撤退时,从美国本土和日本新调集了四个师的兵力,从欧洲也补充了部队,集结在三七线以南原州、洛东江一带修筑成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虎视眈眈地等待中朝军队落入圈套。
彭德怀的经验和果断,避免了 的灭顶之灾。然而,让彭德怀也没有想到的是,敌人的反击来得这么快。在 停止全线进攻的一个星期后,美军开始了反攻。
而这个时候是 最不适宜作战的时候。
四,恶战:
李奇微一开始的反攻是试探性的。他早已总结出 脆弱的后勤补给,只能使战略性攻势维持七天,战术性攻势只能维持两至三天。随即针对性地制订了“磁性战术”。
八天后的年1月25日,联合国军集中了五个军十六个师,外加三个旅和一个空降团极其全部炮兵、坦克、空军二十五万人,开始了代号为“霹雳作战”的大型进攻。
而彭德怀手中的一线部队加朝鲜人民军只有二十八万人,其中 六个军二十一万人。虽略多于敌人,但装备、火力和后勤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所以,彭德怀给中央军委的建议是暂时后退三十里,但如此一来,势必要放弃汉城,政治影响巨大。但按军事常规来讲,现在迎敌而上,军事上又不允许。
目前各个方面的准备均未完成,战争史上大的战役中,没有一次勉强的军事出击是以胜利为结局的。
身为最 战略家和军事家的毛泽东也并不是看不到这一点,但目前苏联援助 的空军、和苏式军事装备正在全方位配备中,全国性的工业架构建设的计划也正在准备实施阶段。另外,很好地处理中朝关系也是当前必须考虑的政治因素。
前线的军、师、团长都回到沈阳,接受苏式武器和空军、坦克等现代化装备配合作战的培训,后勤补给也没有完全到位。
经过三次大的战役,首批入朝的六个军已经疲惫不堪,伤亡惨重,原定国内补充的四万老兵、八万新兵还没有到位;准备入朝的第十九兵团正在东北更换苏式装备;第三兵团还在出川途中;第九兵团在 减员太大,还在咸兴、元山一带休整。
撤退,在军事上是合理的,但政治上不允许;进攻,军事上不现实,但政治上需要。谋战的背后是谋国,战争本身就是政治的一种手段。
1月26日,毛泽东向彭德怀发来组织实施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命令。
第四次战役必须打了!彭德怀不得不向部队发出“停止休整,准备作战”的命令。他预感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即将打响。
战役规划还是从东西两线开展。第二、三次战役都是进攻态势,故此两线齐进。 、四次战役为反击战,因此需要攻守配合。此次战役与 次战役相反,用有限的兵力采用“西顶东打”。
西线是联合国军的主攻方向,但彭德怀用兵捉襟见肘,只能派出曾泽生的第50军,和梁兴初的第38军正面阻击强大的联合国军。
朝鲜人民军 军团负责海岸防御和汉城守备。西集团由韩先楚统一指挥。
可以预见,西线的残酷程度和巨大的伤亡已经无可避免。
东线则诱敌深入,放敌人进来后,由第39、40、42和第66军分割歼之。人民军三、五军团担任侧翼掩护。东集团由邓华统一指挥。
东线的作战部队离攻击点都在百里之外,仓促和疲惫也是不可避免了。
历史总是充满了遗憾,这次战役将正式让中国军队 次面对现代化战争所必须付出的一笔学费。
对于 来说,朝鲜战场上最严峻的第四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原国民党起义部队的第50军在这次战役中,爆发出了惊世骇俗的战斗力,在汉江南岸的烈火硝烟中一战封神。被美军战史称之为中国军队中打防御战最强的军队。
这支曾被严重低估战斗力的部队,面对联合国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坚守被美军战史称之为“血岭”的修理山主阵地整整七天,让美军的 部队寸步未进不说,还给美军造成了让他们难以置信的伤亡。
撤到汉江北岸之后,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骄人的战绩震撼了全军,感动了统帅。(详情见本文作者《朝鲜战场上,那支被严重低估战斗力的部队,却打出震惊世界的战果》)
在友邻部队纷纷撤离汉江南岸后,西线所有联合国军的进攻,全部集中在孤军奋战的第38军的阵地之上。
这是“万岁军”建军史上最严酷的时刻。
空中无数的飞机扔下成千上万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美军各类重炮日夜不停地倾泻着炮弹,一片焦土的山头基本被削去一截。成群的坦克、步兵一遍又一遍地轮番冲击……
但就在他们冲到认为不可能有生物生存的阵地前时,迎接他们的依旧是密集而有序冷静的子弹。临近时,总有打不尽、杀不完的中国士兵浑身冒着火焰冲了过来。
以至于对一些活下来的美军士兵来说,这些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景象,成了他们一辈子的噩梦。
1月28日开始,到2月7日第50军和人民军 军团撤到汉江北岸,38军接到的命令依然是孤军坚守汉江南岸。不少阵地的战士经常是全部壮烈牺牲而得不到补充,眼看着兵力被空前消耗……
2月9日,西线在38军血战汉江南岸的时候,邓华集团的四个军克服众多困难后基本到位。在东线反击战即将打响之时,一个决定第四次战役走向的关键选择,摆在了彭德怀面前。
五,抉择:
砥平里位于联合国军东、西两线的接合部,敌军很少,但是一个要点。
横城则有大量的南朝鲜军和美军,打此地可以大量歼敌。
但以目前 的兵力,不可能同时攻击两个地方,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彭德怀陷入了罕见的犹豫不决之中。致电邓华和韩先楚,两人意见也出乎意料地不一致。
韩先楚主张先打砥平里,可以一举拿下关系战役全局的枢纽,敲其一点便可导致东、西两线敌人阵型出现龟裂。
邓华主张先打横城,理由是可以大量歼敌。如果先打砥平里,两线敌人往后一缩,我军又追不上,还是个击溃战。再说,砥平里敌人较少,打完横城再打砥平里相对容易。如果先打了砥平里,再打横城就难以达到大量歼敌的目的。
从大面上看,显然邓华的想法更加周到合理,因为从砥平里只有一个法国营的布置上看,敌人尚且还没有意识到砥平里的重要性。打下横城,砥平里就成了突出部位,敌人只会弃守。
但让身经百战的 副司令员、公认的名将邓华没有想到的是,李奇微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砥平里,之后的敌情出现了大的变化,砥平里成了李奇微的一个赌局。
战争本身就是此消彼长、各领风骚。
战役结果证明了韩先楚的正确,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对邓华有过多的求全责备。西线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如不能在东线拿到像样的结果,这是邓华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战争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一分钟的敌情变化,往往决定着一场大战役的胜败。
经毛泽东同意后,彭德怀决定,先打横城。
年2月11日夜,西线在38军仍在汉江南岸苦斗恶战的同时,东线邓华一声令下, 的横城反击战打响。
战斗进行十分顺利。 以娴熟的穿插迂回战术,一夜之间粉碎了横城地区南朝鲜三个师的抵抗。
本来美军是把南朝鲜军放在前面充当炮灰的,结果第二天清晨,南朝鲜军的溃散使突出的美十军第二师一个营被全歼。据美军战史记载,五百多人的美军,仅三人幸存。
这是整个 中,美军生命损失最集中、惨重的一次。陪葬的还有南朝鲜军四个炮兵营,缴获的火炮之多,可以装备 一两个炮兵师。
2月13日,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两天一夜的战斗中, 歼敌一万六千人,其中光俘虏南朝鲜军七千一百多人,美军五百人。这是 中,俘虏南朝鲜军数量最多的一次。
战斗尚未结束,分别隶属于三个军不同建制混编的六个团一万多人,在第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下,杀向砥平里……
在东线大胜之时,西线38军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战几乎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地步。一半以上的步兵连已不足40人,每个班只有三、四支步枪还能打响,其余的战士只有手榴弹、刺刀和石头可用。
美军虽有几百倍于38军的火力,九倍于“万岁军”的兵力,却始终无法在这支钢铁部队面前越雷池一步。
横城反击战打响前一天的2月12日,38军公认的 “钢铁营长”曹玉海,和教导员方新一起倒在了已经一片焦土的阵地上。
他们在每天承受几万发炮弹和几百枚炸弹的阵地上,击退联合国军 部队上百次进攻,击毙美军六百多人,战斗结束后,这个英雄的 步兵营只有两人幸存。
战后,这个营被授予“抗美援朝英雄营”的光荣称号。以这场战争的名字命名一个步兵营,这是无上荣光了。在中国军队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荣誉更重要。
艰苦卓绝的阻击战一直打到2月16日。让拥有全世界 的军队和最现代化武器的联合国军付出惨重代价不能前进一步的中国人民 第38军,战斗力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极限。
在退往汉江北岸的时候,丝毫没有感觉到轻松的38军将士不觉奇怪:“如果美军在东线大败,西线也应该向南溃败才对啊……”
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东线那个叫砥平里的小小村庄,将成为整个 攻防转换的第三次转折点。
在那里, 遭受了入朝作战以来 次失利。
六,砥平里!砥平里:
开始联合国军驻守砥平里的确实只有一个法国营。横城反击战开始不久,美十军第二师23团团长弗里曼率部赶到了砥平里。
小小的砥平里一下就被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营共六千多人挤得满满当当、水泄不通。
如此高密度人员,集中在如此狭小的区域,简直就是给对手的炮兵当点心。横城那边的炮声让弗里曼不详的预感越来越重,一切迹象表明,四面八方马上就会出现中国军队。
他建议马上放弃这个处于危险的突出部位的阵地,美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亲自坐直升机过来考察了砥平里,也同意放弃砥平里撤退。
开始这一切都如邓华所料。
然而邓华没有料到的是,李奇微的命令到了。他越级命令弗里曼:“不惜一切代价,坚守砥平里!”
丢了砥平里,“霹雳作战”就会泡汤,搞不好会全线崩溃。李奇微并不是不知道砥平里很难守住,中国军队只要一个炮团几个基数就可以让砥平里的守军彻底崩溃,但他要拿弗里曼的23团在砥平里做一个赌局。这个局值得他赌一把。
然而,他赌赢了,赢在了运气。
配合攻击砥平里的炮兵第42团,因为马匹受惊暴露目标,遭到美军飞机的空袭。这就意味着,攻击砥平里的 没有了炮火支援,只能靠轻武器作战了。
无奈的弗里曼把所以的部队收缩到一个直径为1.6公里的圆圈内,组成环形防线。中央是六门毫米口径榴弹炮、十八门毫米口径榴弹炮,和二十辆坦克,还有六十多门迫击炮间隔排开。
弗里曼还命令在预计 攻击阵地前面泼水成冰,并密集地布置了防步兵地雷,和足够的照明汽油弹。
李奇微命令十几架直升机运来足够十几天的食品,和堆积如山的弹药。对于只靠轻武器攻击的 来说,这里已经是个难啃的硬核桃。
而 方面,被任命为攻打砥平里前敌指挥的 第40军师师长徐国夫此时心里十分恼火。攻击部队建制混乱,有的团长都名字都不知道。最主要的是通讯手段落后,根本无法协同作战。
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得到的情报这里只有一个法国营,原本以为可以轻松拿下的……
年2月13日夜, 围攻砥平里的战斗打响。
通讯问题很快造成了混乱,第39军一个团由于天黑地形又不熟认错目标,激战了半夜,攻下了和砥平里差不多的马山。
而第42军一个团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指挥部接到他们兴奋的报告:“我们已经攻占了砥平里!”之后经证实,他们攻下的是一个叫田谷的地方。
这天夜里,正式攻击砥平里的第40军两个团,不到三十门迫击炮的弹药,不到两分钟就打完了。在火力对比严重失衡的攻击中, 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中国士兵无所畏惧的精神、和精湛的攻击技巧给美军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想象的震撼。
凌晨时分,前仆后继的 一度突破了一处前沿阵地,就在 即将扩大突破点之时……天亮了!白天是美军飞机的天下。
美军的飞机铺天盖地而来, 战士们从来没有见过在这个巴掌大的天空中,能集结密度如此之大的机群。轰炸了一个上午后,砥平里的美军和法军在坦克和重炮掩护下,发起反扑。
只能固守几个简陋的出发点、树林和山坳,又有大批战士们倒在美军现代化立体火网覆盖之下,在这样严酷环境下,战士们终于撑到了天黑——黑夜是中国人的。
14日夜,攻击砥平里的六个团终于到齐。守军突然听到随着一种小喇叭(军号)的吹响,环形阵地四周,响起了密密麻麻的胶底鞋摩擦冻土的声音。四周随着照明弹的升起,就看到密集的、呈进攻队形的中国士兵,从四面八方向这个方圆不到两公里的防御阵地冲来。
联合国军凭借数量众多的炮火,组成了密集的火力屏障, 战士前仆后继,勇猛的、不间断的进攻终于在凌晨逐渐逼近并突破敌人防御阵地。
15日天亮时, 这回没有撤退。在阵地前沿打开了近战和肉搏,于上午攻入了砥平里与守军搅在了一起,美军飞机只能轰炸外围。美军没有崩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援军已经近在咫尺。
李奇微严令美骑一师第5团团长柯罗姆贝茨,率三十多辆坦克和两个名士兵,在一百多架飞机掩护下援助砥平里。
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的 阻援部队,用自己的血肉和炸药包炸毁了几辆坦克,并击毙了一百多美军步兵,但仍有四辆坦克和二十三名士兵率先冲了过去,剩余的十几辆坦克被阻挡在离砥平里不到两公里的地方。
下午,就是这冲进去的四辆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坦克,成了美军致使砥平里战场天平发生倾斜的 一根稻草。
而这个时候,正是砥平里守军即将崩溃的关头。
之后的一切,回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联合国军万分侥幸地松了一口气。
15日夜,已经绝望的砥平里守军并没有等来 的 一击。
16日,守军发现,在漫天大雪中, 没有了踪影……
后记:
这是 发起横城反击战的第五天,联合国军已经在原州一线组织起了坚固的纵深防御。即便攻下了位置突出、坚守不易的砥平里,后勤供给已成强弩之末的 ,也很难继续向南挺进了。
面对联合国军强大火力攻势,在砥平里一线固守,是没有什么价值和胜算的。
再说,西线阻击大部联合国军进攻的38军已经到了极限,也不得不撤向汉江北岸……
就像李奇微在布下砥平里赌局时,所估计的那样,在美军强大的空中绞杀下, 有限的粮弹医疗等后勤补给线,已经拉长到了极限,不再具备大规模进攻的实力。
通过砥平里,李奇微开始慢慢撬动了整个朝鲜战场上的天平。在联合国军的心理层面上,打破了开战以来中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小小的砥平里之战,让 在美军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从此美军认准 火力极弱导致攻坚不足,即使穿插突破也难以大面积歼敌。
联合国军也从被 痛打后的彷徨与崩溃当中,逐渐恢复了自信,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遇到迂回穿插就全线崩溃。
美国政府于此役后,坚定了在朝鲜打下去的决心。李奇微也因此役证明了他堪称彭德怀的对手,不久 被解职,李奇微继任了联合国军总司令。
经此一战,中国军队也意识到了重武器装备的重要性,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不足之处。不再是单纯凭借战术和意志就可以在与世界上 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中,“从北到南,一推就完。”
砥平里之战被韩国战史和美军战史中大肆吹捧。只有李奇微在巡查了砥平里战场后,诚心客观评价道:“算是幸运!总算没有被中国人整垮……”
此战之后,粮弹补给几乎消耗殆尽的 各部,再也无力死守汉江以南的三七线区域,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交替撤退。撤退中阻击的艰难和残酷程度,比汉江南岸有过之无不及。
三十天后, 放弃了占领了仅仅七十天的汉城,退回了 以北。
继“霹雳作战”后,李奇微又发动了“撕裂者行动”的大规模攻势继续向北推进。3月15日进入了已经四度易手、空无一人的汉城。战线又慢慢向 逼近。
当 批入朝的 退回 以北,并稳住阵脚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和一半的军官。
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他们已经用自己惊世骇俗的勇气、意志和牺牲,完成了民族自尊 落差的反弹。
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基石。是对外打遍天下 手,对内是老百姓的子弟兵;在世界军事史上,他们是战术大师、世界轻步兵 ……
像又被打了强心针的联合国军,兴高采烈地大举北上的时候,他们大惊失色地发现,对面出现的是装备全套苏式武器的中国军队。
年4月21日,联合国军停止了进攻,惨烈的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宣告结束。此役, 伤亡五万三千多人;联合国军以七万八千余人的代价,向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
三月中旬, 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分兵力开始正式亮相。到为期87天的第四次战役结束时, 批入朝作战的 ,已经在朝鲜战场上苦斗恶战了整整六个月之久。
第十三兵团第38、39、40、42军退至朝鲜北部后方补充休整;第50、66军回国休整。
下旬,美国侦察机发现,通往 的道路上,运动着大批中国军队。以前主要以骡马组成的后勤补给线,现在已经全部成变了苏式卡车。
更加让他们惊惧的是,朝鲜的天空中,出现了中国战机的身影。
美军的无线电监听中,也不断出现中国军队新的番号。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中国人正在策划一场大规模的全线反攻。
即便在撤退的艰难日子里,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消灭更多的敌人,和一举扭转朝鲜战局的想法,也从来没有从毛泽东和彭德怀的脑子里消失过。
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已经到达作战位置;陈赓、王近山的第三兵团正在从东北赶往 ;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已经休整完毕、摩拳擦掌。 在朝鲜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七十多万人。
反击!立刻向敌人发起反击!
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中国人展示自己顽强的民族性格。不到 ,绝不停止战斗,也永远不会认输。
朝鲜战场上,即将迎来一场影响世界格局的较量。这是一场在 历史上规模空前,也最为惨烈的厮杀。
中国人称之为“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有关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文章正在创作中,敬请期待!)
是怎样让对手见识到——谁才是战术大师和世界轻步兵
昔日不共戴天的仇人携手,率领杂牌部队两次击溃日军皇牌甲种师团
西汉“桑弘羊之问”,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讨论
鏖战碾庄圩——粟裕最难缠的对手黄百韬,到死也解不开的三个心结
谈笑帷幄间—林彪看似毫无章法的打法,让敌最强野战兵团灰飞烟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