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国是单枪匹马PK17国联军
01一剑霜寒
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84号决议,组建“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
意味深长的是,这一天刚好是“卢沟桥事变”13周年,13年前的今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作战,历尽沧桑的中华,迎来了一次凤凰涅槃。
卢沟桥上明月夜“联合国军”的作战部队,包括这样16个国家——
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
除此之外,还有5个国家: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印度,派出了医疗队在后方进行支援,它们不是参战国,但这也是一种战争资源的投入。
加上为数众多的韩国军队,他们因为不是联合国会员国,所以不算在“联合国军”之列,但却接受“联合国军”司令 的全权指挥。
因此,当3个月后 战士“雄赳赳,气昂昂, ”的时候,他们所要面对的,其实是以上22个国家的军事后勤联合体。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三个(美、英、法)站在了对抗的最前沿,还有一个所谓的“常任理事国”,也积极请缨,想要反攻倒算,后来也派出专门人员,参与了战俘营的管理工作。
美英澳加新,这是站在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金字塔尖的“五眼联盟”,在这里也凑齐了。
除南极洲之外,世界上有人类居住的六大洲,全都派出了代表参战……
什么叫做“与全世界为敌”?
如果这还不算是的话,那还有谁能当得起呢?
02孤胆英雄龙潭穴
当然也有人会说,我方阵营里也有朝鲜和苏联,中国不能算是单枪匹马。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了——
首先说朝鲜人民军,当时基本上已经崩盘,帮不上什么忙了。
年9月27日,也就是中国出兵前大约一个月,朝鲜前线发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说——
人民军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坦克和大炮均已被毁,部队缺乏组织和指挥,通讯时断时续,缺少弹药和燃料,有些师团已经完全失联。
9月29日的报告称——
(人民军)斗志全无,已经不能指望有组织的行动。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日,就在这一天,金日成向中国驻朝大使递交了他写给伟人的亲笔求援信,信中说——
不惜流尽 一滴血……正集中全力编训新的师团。
由此可见,他手里的有生力量,还剩下多少?
退一步说,就算刚刚开战,朝鲜方面齐装满员时,主要也是靠中国给输的血:
人民军7个主力师里,有3个(4师、6师、7师)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朝鲜师和朝鲜族战士改编而成的,他们带着超配的武器装备入朝,进攻时做尖刀,撤退时任后卫,是主力中的主力;还有这7个师长,4个出身东北抗联、3个出身八路军——这用的,不还是中国力量吗?
再说苏联方面的支援。
具体到作战部队,苏军只派出了空军进行支援。但苏联航空师最初只是在中国境内保护后勤基地,真正入朝作战,是在年的年中——这个时候,就连第五次战役都打完了。
有斯大林致伟人的电报为证,直到年3月15日,苏方才做出部署,预备调拨一个歼击机师去安东(丹东),以便原有的驻守安东的歼击机师,可以入朝作战。
米格走廊真正与美国空军展开激烈空战,打造“米格走廊”,已经是9月份之后的事情了。即便如此,苏军战机也只是负责后方掩护,严禁越过北纬39度线——这就注定了,前线的将士们不可能有制空权。
而且路人皆知的是,苏联仅仅出动了歼击机,从来没有出动哪怕是一架轰炸机,没有对联合国军的地面目标或舰队发起过哪怕是一次的战术轰炸。
综合可见,至少在 的前半段,说中国人是单枪匹马对战22国,难道有错吗?
实力如此悬殊,怕了吧?
03圣诞节之约
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伟人,为了这一重大决策,也是辗转反复,也一度是会场里的 少数。
即使是我们的“老大哥”,二战战胜国之一的苏联,也曾经害怕服软。
年9月,一架苏军训练机,没有装载鱼雷或炸弹,只是起飞执行训练任务,竟遭到11架美军飞机围攻并被击落,苏联也只是抗议了事。
10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准许美军越过 ,侵占整个朝鲜。第二天,两架美国F—80战机就侵入苏联领空,对苏哈亚市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进行了机枪扫射——很明显,这是一次警告也是试探。
对此,苏联非但没有派飞机拦截,就连机枪和高射炮都没打,拖了将近30个小时后,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才约见美国大使,但美国大使却称病不出,苏方只能向美国公使参赞宣读抗议照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可想而知,如果 前几次战役打得不好,苏方恐怕是不会派出飞机越境作战的。
将军这也难怪, 要在他的感恩节慰问活动中,在前线放出那段 的预言:
第二十四师的小伙子们,我已经向你们的妻子和母亲们打了保票,你们将在圣诞节回国。可别让我当骗子。赶到鸭绿江,我就放你们走。
那一天,是年的11月24日,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
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也就是11月25日,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就打响了,一个月后,朝鲜兴南港变成了美国人的敦刻尔克。
12月24日平安夜,美国海军航空兵麦克上尉从“普林斯顿”号航母起飞,去往兴南港执行 一次任务,他说:
我看见了从未经历过的忧郁和悲伤的情景。在下面, 一批士兵和物资正往坦克登陆舰上登载,其他舰艇正驶离码头。大地成为一片火海,到处都在燃烧……
当然了,大火是美国人的狂轰滥炸造成的,是为了掩护港口外那个越来越小的防御圈。
至于麦克看不到的陆地上的情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随军记者玛格丽特写道:
官兵们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脸被寒风吹肿,流着血,手套破了,线开了,帽子也没了,有的耳朵被冻成紫色,还有的脚都冻坏了,穿不上鞋,光着脚走进医生的帐篷里……第五团的默里中校,像落魄的亡灵一般,与指挥第五团成功进行仁川登陆时相比,完全判若两人……
04不能忘却的纪念
嚼着炒面将高傲的美国人打到“像落魄的亡灵”,先辈们的伟大牺牲和赫赫战果,已经无需多言了。
正如文史作者李峰在《决战朝鲜》中所言:
不是我写得好,而是先辈们打得好!
就在战前十三年,两个日本的下级军士,就能在中国首都的街头,丧心病狂展开杀人竞赛;就在战火初燃之时,在 们的眼中,中国人还像当年租界里的车夫,只要用手杖敲一敲脑袋,就会佝偻着身子,如牛马一般跑开;但当硝烟散去时,这世界才发现,只要远东龙吟,那么强大如“联合国军”,也会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能越雷池一步。
一场“立国之战”,确如作者李峰所言:“先辈们打得好”啊!
时光荏苒,七十年过去了,有些人忘记了疼,有些人忘记了耻。诸如英国的右翼人士道格拉斯·穆雷,不久前就曾建议英国政府派出军舰前往中国,以逼迫中国为英国国内疫情的损失进行“赔款”……
随着时间而逐渐模糊的,还有当年那些英雄的面孔,无论今人如何理解那场战争,总之,他们是不应该忘却的纪念。
李峰在他的两卷本《决战朝鲜》的序言中说:
或许,在我们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历史硝烟里的伟岸身影时,他们也在云端冷冷地鄙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浅薄和低劣。正因为我深深地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灵,所以我能写好他们,这也就是《决战朝鲜》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吧。
这是李峰的真情实感。也许,李峰的书不能写出英雄伟绩之万一,但真实的英雄伟绩,无需刻意渲染,足以感天动地。
《决战朝鲜》全两册,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有权威性,史料价值 的 书籍之一,内容也颇有可读性,档案解密拨云见日、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一部难得的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佳作。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