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抗美援朝 人,临危受命,义无反顾
年,新中国建立不到一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朝鲜战场和台湾,威胁和控制新中国的发展。国庆节刚过,朝鲜战场的战火已经烧到了家门口,加上台湾尚未解放,局势十分危急,似乎闻到了战争的气息。
经过艰难的抉择,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以 的形势入朝参战。
年10月19日傍晚,一辆吉普车驶上鸭绿江大桥,在桥的另一头嘎然而止。车上走下一位威武的军人,他面对江对岸,深情地望着祖国的大地,他就是中国人民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滚滚硝烟,隆隆炮声。在颠簸的车子里,他思绪万千……
他完全理解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定下抗美援朝的决心,理解毛主席把率军赴朝参战的重任交给自己。此时此刻,毛主席的话又回响在他的耳边:“德怀呀,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的,一声令下,三军出动,那就关系到数十万人的生命。打得好,没有可说的,打不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丢了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哟。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大家的担心都是有道理。不过,金日成有困难,处境危急了,我们不帮,那算什么朋友呢,那社会主义阵营不是一句空话吗?”
危难之中见真情,他听后眼睛湿润了,主席的胸怀多么宽大,眼光多么深远,他理解毛主席.......
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彭德怀懂得:战争一旦打起来,就没有界线,美国飞机可能会轰炸东北,美国军队也可能打过鸭绿江,把战火烧到中国;战争究竟打成个什么结局,很难意料。
黑夜里的照明弹、枪炮声,紧张战争气氛,使他突然想起三国时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联吴抗魏,英武一世, 病死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难道我临危受命,也会步他的后尘,遗恨千古吗?作为军人,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何必考虑那么多!我还要活着回来,回来建设大西北,回来建设新中国。
陌生的国土,复杂的军情,悬殊的装备,几十年的戎马生涯,还有 和人民的重托,使他清醒地知道:入朝 战一定要打好。打出国威、军威,实现毛主席和军委的“谨慎初战、战则必胜”的战略意图。
军委确立了在朝鲜中部的峰腰部组织防线,建立一块根据地,然后与美军、李承晚军周旋的战略。
这样一个战略设想,在美、李军的陆、海、空军立体攻势下能否实现。如果我军一旦在峰腰部站不住脚,或者虽然站稳却十分勉强,对我并不利,又怎么办?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我们应以变对变才是。
他又想起了毛主席签发渡江命令的庄重情景:中南海颐年堂,灯火辉煌,毛主席在主持召开中央会议,听取各方面情况以便做出最终的历史性决策。气氛庄重严肃。毛主席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后说:“你们同意,我就放心了。”又对彭德怀说:“德怀,你代我起草一个电报,给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和东北军区的贺晋年,告诉他们渡江计划不变,立即着手准备,从明天起开始渡江,严格保密。”
彭德怀奋笔疾书,草就电报,送给主席。毛主席认真阅看:邓、洪、林、解并告贺付司令:
4个军3个炮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丹)东和辑(集)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密,渡江部队每日从黄昏开始至翌及4时停止,5时以前,陈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 晚(19日晚)准备渡两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况。10月18日21时。
主席阅毕,庄重的签上“毛泽东”三个遒劲有力的字,深情的注视着他,随后,用那扭转乾坤的巨手摆了摆说:“发出去!”这份具有历史性的电报,随着一道道电波,穿云破雾,直达设在鸭绿江边丹东附近镇江山的 司令部。
19日,这个不平常的日子,彭德怀和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深情话别后,告别北京,飞赴沈阳。下了飞机,会见过东北方面的领导同志后,驱车直抵镇江山的 司令部,向邓、洪、韩、解诸位领导传达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指示,交谈工作意见,随后便带着警卫人员、报务人员,乘坐吉普车,先期 ,与朝鲜人民的 金日成接头。
4个军3个炮兵师按照与彭总 确定的人朝路线,雄赳赳气昂昂地 ,向军委和毛主席预定的作战地区迅速开进:40军从安(丹)东和长甸河ロ出发,过江后,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39军尾40军之后,一部至枇岘、南市洞地区布防,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42军从辑(集)安过江,然后向社仑里、五老里地区猛插;38军尾42军渡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抗美援朝拉开了序幕。敬爱的彭总又以当年打鬼子、灭顽军的高超军事指挥才能,再现“百团大战”的辉煌。在现代战争史上,树立起又一座捍卫正义的丰碑;在军事艺术的宝库中,又増添了光彩夺目的璀璨灿明珠。
鸭绿江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年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起始日,彭德怀则是先期 的抗美援朝 人。#彭德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