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是否记得朝鲜发誓大明之恩永世不忘,

朝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何他自称小中华?凭什么说自己才是是中华正统?

在朝鲜半岛,有一个人名字叫李成桂,他的父亲吾鲁斯不花是元朝一个千户,原名李子春,一三五六年,他与父亲趁元朝大乱时,协助高丽军队,将隶属于元朝辽阳形省的双城总管府打下交给高丽王,同时归附高丽,并改回本名李子春。

反抗元朝统治的红巾军,在潘成的率领下,有四万多人渡过鸭绿江,红巾军连破高利静州,铁州,麟州,攻入平壤,高丽王派20万大军围攻红巾军,李成桂帅人参战,在战争中,他因战功卓越而受到提拔,后来在抵抗元军,女真,倭寇中表现出彩,他也得以跻身高丽上层。

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

二十年后,李成桂发动军事政变,夺得高丽王朝的军政大权,一三九二年,他将高丽王一脚踢开自立为王,并改名李旦。

随后,李旦便派人到南京向明朝称臣请求赐国号,朱元璋赐国号为朝鲜。

因此,朝鲜自建国之日起便是明朝的附属国,很多问题上,必须要听从明朝的命令。

当然,作为宗主国的明朝,也需要为朝鲜的安全负责。

一五八八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之后准备入侵明朝,它的步骤是首先征服朝鲜,然后再征服明朝。

他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理由,挥军入侵朝鲜,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之内,变侵入了朝鲜王京汉城,驱逐朝鲜国王李昖,占领朝鲜大部分国土,直逼鸭绿江,丰臣秀吉甚至还做起了迁都北京的美梦,朝鲜国王急忙给明朝发信,请求支援,明神宗看到朝鲜王的求救,于是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帅兵对抗倭寇。

此时的丰臣秀吉志得意满,甚至还做起了迁都北京的美梦,朝鲜国王急忙给明朝发信,请求支援,明神宗看到朝鲜王的求救,于是派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为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帅四万大明军队入朝作战。

在明军打击之下,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馆之战之后,明日双方开始议和,同时朝鲜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多次取得海战胜利,鼓舞了军民士气和抗敌决心,这就是壬辰倭乱。

一五九五年,战争 阶段基本结束。但两年之后,不死心的丰臣秀吉再次组织14万军队入侵朝鲜,朝鲜第二次向明朝求援,这次明朝直接派出七万军队赶赴朝鲜抗日救朝,一年之后,因丰臣秀吉死亡,日本军队难以为继,不得不从朝鲜半岛撤退,明朝和朝鲜联军在陈林,邓子龙,李舜臣的指挥下取得了鹿梁海战的胜利,最终在万历朝的 中以明朝和朝鲜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李舜臣和邓子龙却壮烈牺牲。

朝鲜王在大明的帮助下,恢复王权,收回国土,对明朝更加中心,还修建了宣武词,武烈祠,专门祭祀李如松,杨镐等明朝将领。

而这次战争也给丰臣秀吉的势力造成了影响,最终导致德川家康统一日本,而对明朝来说,国力受损,导致辽陈兵力削减,给处在中国东北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提供了发展势力的机会。

这次战争对于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奠定之后东亚三国之间年和平局面打下了基础。

一九二七年,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敏率领三万女真将士攻打朝鲜,朝鲜被打败与后金签订盟约,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但暗地里仍然和明朝保持联系,皇太极对此忍无可忍,一六三六年再次攻打朝鲜,一六三七年,朝鲜被迫隔断与明朝的宗藩关系。

一六四四年,崇祯皇帝 ,明朝也随之灭亡,清朝建立之后,朝鲜上线并不承认清朝的正统性,是满清为犬羊夷狄,私下把青帝称为胡皇,但迫于清政府的压力,又不得不对清朝称臣纳贡,所以朝鲜对清朝的蔑视和朝贡形成了奇怪的共存状态。

朝鲜孝宗时期,还曾积极策划北伐起反清复明,但孝宗死后,北伐计划因国利不足和清朝统一中国而被迫终止,不过朝鲜内部仍然以小中华自居,对明朝愈加思念,可以说自壬辰倭乱之后,整个朝鲜王朝世代都感恩明朝,朝鲜肃宗李焞更是直言,“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

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于东征。而我国小力弱,既不能复雠雪耻,弘光南渡之后,亦漠然不知其存亡,每念至此,未尝不慨恨也。

肃宗为强化尊周思明思想,以报打在壬辰倭乱时,明朝派军援助朝鲜明神宗的再造之恩。一七零四年,在明朝灭亡60年之季,朝鲜修建了大报坛,并感恩明朝,说神宗皇帝“竭天下之力,东出兵救之,得以再造邦家。吾东方昆虫、草木,何莫非皇灵所被也?”

在这种感恩之心的驱使下,祭祀明神宗的大报坛也就应运而生了。那对于朝鲜祭祀明朝皇帝的事情,清朝不管吗?

事实上,在肃宗时期,朝鲜已经基本得到清朝信任,所以,对朝鲜的监控也逐步放松,大报坛才得以修建。

其实,在此之前,至少有四次朝鲜世人上书请求朝鲜王卫明神宗建庙,但是,因为蕃属祀天子的礼仪以及清朝的干涉和大兴土木引发的民生问题等,一直没有决定下来,但到一七零四年丁月十日,肃宗和大臣们商议如何纪念明朝灭亡60年的问题时,肃宗才主张为明神宗建庙祭祀。

但是大臣们却只有一人支持这个想法,不过,消息从朝廷传出后,得到了朝鲜成均馆儒生的大力支持,成均馆是朝鲜高丽和李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朝鲜 学府,正月二十二号,有多名儒生联名上书,请立神宗皇帝庙,三月,大多数大臣又改变主意,赞成为明神宗建庙祭祀。

他们将祭祀明朝皇帝的建筑称为大报坛,大报”之义,取自《礼记·郊特牲》,云“大报天而主日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致上帝也。郊之祭,大报反始也”。取其语为坛号,“亦是郊天之义,而兼有报德之意,意义俱宜”,为谨慎起见,他们将大报坛修建在隐蔽的昌德宫后苑春塘台。

而在群臣讨论修建大报坛之际,宋时烈的学生全上下等人,按照宋时烈的遗命,在清州华阳洞建成了万东庙,开始祭祀明神宗和崇祯皇帝,在坛内供奉着明神宗的牌位,当时素宗想要祭祀崇祯,但被朝鲜大臣拒绝,一七零五年三月,肃宗首次祭祀大报坛,并要求国家每年都要祭祀,与国共存,以表达对明朝的感恩与怀念,进而引申至对华夷之辨和君臣之义的宣扬,彰显朝鲜王朝在华夷颠倒的天下秩序下的存在意义与正统性,所以大报坛也成为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意识形态的象征建筑。

但在大清建立几十年之后,由于朝鲜饥荒向清朝借粮,朝鲜肃宗和一部分坚持尊周思明大意得士大夫们,看到朝鲜官民心安理得的食用粮食,内心深恶痛绝,当时,朝鲜政治家,哲学家宋时列的门人金干就说,“燕米之至,士大夫家无不甘心争食,略无愧耻。其中有识者,亦皆以为食此少无所害于义理,多引不当引之事,游辞周遮。间有据义不食之士,反相嘲笑,目为怪异之人。噫!人心之晦塞,天理之泯灭,至于如此,岂意以我东礼义之俗,服穹庐腥膻之化若是之深哉?诚可叹也!诚可痛也!”

还有人公开宣扬“皇朝(明)如祖,幽燕(清)如父,祖与父,事之何异?素宗看到这种现象,内心痛苦不已,这才有了修建大报坛,祭祀明朝皇帝的想法。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朝鲜对明朝的忠心天地可鉴。而到了朝鲜英宗的时候,大报坛的祭祀对象不仅是名神宗,还增加了明太祖和崇祯皇帝,一七六二年时,更是增加了徐达,李如松,范景文三人,从祀三黄。

而每每国王亲自去祭祀时,都会有明朝移民的后裔,以及在清朝攻打朝鲜时忠臣的后羿,他们全部都站在朝鲜文武百官之前,以凸现他们在祭祀中的地位,而且这个祭祀的,隆重程度要远高于朝鲜自己的宗庙祭祀,是朝鲜所有祭祀活动中规格 ,最隆重的是其他祭祀所无可比拟的。

当时,朝鲜肃宗 次进行祭祀时,在台上设置黄帐殿,奉安明神宗排位,按照论语中八佾,跳了八佾舞,奏乐,素宗行三现和饮福礼 ,姜继文焚烧,王世子率文武百官陪祭,祭祀完毕之后,肃宗感慨地说:今晓袛诣黄坛,已举殷礼,几年经营,竟遂至愿。

当然,朝鲜修建大报坛并大肆祭祀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宣扬华夷之辨,凸显朝鲜在华一颠倒的天下秩序中存在的意义是朝鲜有理由自己为四海兴山之中 一片干净的土地,朝鲜高宗甚至几次询问担任燕行使的官员,中国汉人是否知道朝鲜有大报坛,当得知汉人知道时,高宗充满自豪感。

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朝鲜被迫独立,不再是清朝附属国,自一八九四年之后,朝鲜国王不在亲自祭祀或亲自到大报坛祭祀。

但是会派大臣前去,一九零五年,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因为日本不希望朝鲜与中国之间有所关联,更不允许他们祭祀明朝皇帝,所以将大报坛破坏,一九零八年,大韩帝国的内阁总理大臣李勇建议废除大报坛,七月,以纯宗皇帝名义废除大报坛,朝鲜帝国末期大报坛被拆除,后来修建了纪念12位朝鲜国王的新璿源店。

朝鲜国王希望借助大报坛,由自己身体力行的履行自己作为蕃臣对国明朝永恒不变的忠诚,让自己的臣子臣民都能效仿,希望他们像终于明朝那样忠于自己,它必须要强化与明朝的关系,才能找到解决正统危机的办法,引导民众反清爱国,他的正统性源自宗主国中国的确认,但当女真以一敌入主后,有悖于朝鲜秉持的春秋义理观念,所以祭祀明朝皇帝一来是感恩,二来又是正统的象征,因此大报坛也具有一定的强化国王权利和提高国王威严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87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