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的装备,实力最强的13兵团,虽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年10月,中国人民 奉命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当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百废待兴,还没有时间和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系统,因此当时解放军手中的武器还是万国牌。
当时我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依靠缴获,自产的数量很少,所以战士们手中的枪械和火炮种类非常杂。据不完全统计,仅枪械和火炮,就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型号多达多种,仅步枪的型号就有几十种,单口径就有从6.5mm到11.43mm之间的13种。
因此我军战士手中的武器被称作是万国牌,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这样杂乱的枪械,就给部队的后勤补给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为了尽量解决这一问题,在首批部队入朝时,各部门全力配合,尽可能地给部队换了一次装,但由于时间紧迫,数量并不多。
在13兵团入朝前,东北军区共计向其补充了步枪支轻、机枪挺、重机枪76挺、60毫米迫击炮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九二式步兵炮步兵炮55门以及个燃烧瓶。总后勤部又为其调拨了重机枪28挺,82毫米迫击炮71门、山炮17门以及枚反坦克地雷。
虽然紧急调拨了装备,但是这些装备对于有着25万大军的13兵团来说,只算得上是九牛一毛。为了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只得以营连为单位,内部调换枪械,尽量的将营连级单位的枪械型号和口径统一,以便后勤补给。
但就这样,13兵团已经能够算是入朝初期最富裕的部队了, 中妥妥的美械部队。在解放军所有的序列当中,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装备也是 的,其中又以39军最强。
但就是这样的顶配部队,装备依旧是杂牌,根据入朝前的装备统计,39军全军共装备:
日制38式步枪支,国造79式步枪支,美制春田式步枪支,美制冲锋枪支,捷克式轻机枪挺,美制M式轻机枪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1挺,美制M式重机枪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毫米化学迫击炮12门,国产6管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毫米山炮12门。
39军的这个配置,在当时 序列中 是顶配,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虽号称美械,但主要是美式冲锋枪,主力装备步枪以及火炮依旧是日械,并且全军缺少大口径火炮。即使是这样的配置,那也是相当的好看了,如果看一看同批入朝的第50军,才知什么叫杂乱。
50军入朝命令下达得比较仓促,准备时间更不足,因此没有来得及补充、更换装备。据入朝前统计数据,50军共装备:
日制38式步枪支,国造79式步枪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支,美制M1式卡宾枪支,美制冲锋枪支,捷克式轻机枪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挺,马克沁重机枪挺,92式重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门,81毫米迫击炮4门,82毫米迫击炮5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4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4门,美制75式山炮16门,日式3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
50军的装备同39军相比,不仅杂乱,而且缺少自动火力,近战火力不足。但当时整个 还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装备老化,亟待修理。而且在经历了前两次战役后,各种武器短缺率普遍在五到六成,个别火炮损失甚至达到了九成。
其实从上面可以看出来, 的装备,依旧是以日械为主,再配以少量的美械、英械,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换装苏械为止,我军才算是装备了较为整齐的装备,不再是“万国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勤的压力。
估计有很多读者就奇怪了,为什么 是以日械为主呢?解放战争打下来,有运输大队长给我们输送美械,不应该是美械为主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美式装备的补给线。
解放战争时期,依靠缴获我军的确装备了数量颇为可观的美械,而且当时成建制的歼灭蒋军的大兵团,各种武器弹药和替换零件都不缺,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我们可以大量的使用美械。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当时的我军和装备美械的蒋军共同面临的,那就是美械没有生产线,全部依靠美国援助,而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基本断了援助,所以在高强度战斗下大量损失的装备无法补充,就成了美械越用越少的局面,逐渐换回了日械。
日械我军接触得很早,从东北抗战算起,到抗美援朝时,我军已经接触了20年了,很熟悉。更关键的是,日本的整套生产系统都留在了东北,经过解放战争的建设,东北已经有了完整的日械装备生产线,对于弹药补充和枪械、火炮维修都不是问题。因此,出于后勤保障的考虑,我们的部队依旧以日械为主。
虽然随着战斗的进行,各部队均有大量缴获,但这些缴获以轻武器为主,并且缺少弹药。这就是美军同蒋军的不同,在解放战争中,成建制歼灭蒋军后,缴获的物资基本上就可以慢慢统计,然后后运了。
但是朝鲜战场的美军却不同,虽然他们在撤退的时候非常的舍得自己的装备物资,基本上都是轻装撤退,除了能开走的车,其余全部抛弃,甚至在无法行车的时候,车都扔掉,各种扔掉的物资眼花缭乱。
但这些物资却没有多少可以到 手上,因为美军撤退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轰炸,美军会出动大批的轰炸机,将这些物资全部毁掉, 通常只有几十分钟搬运物资,所以根本来不及大量的运走缴获的物资,只能运走一小部分,导致我军装备依旧不足。
面对我军装备杂乱,后勤供应难保障的情况,为了保证作战需要,统一口径,简化后勤,我军迅速与苏联展开谈判,从苏联买进了45个师的轻武器装备,用于换装 部队。
这之后,我 便形成了以苏械为主,美械、日械为辅的装备模式。其中轻武器包括 、步骑枪、冲锋枪、轻机枪等主要为苏械或仿苏械,各型迫击炮、火箭炮、无后坐力炮、战防炮、榴弹炮、加农炮则以仿制、苏械、美械、日械混合使用为主。
整个 ,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同样收获了许多的经验教训,让我军见识到了什么是现代化战争,认识到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后勤保障对战争的影响。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薄得像鸡蛋壳一样的工业基础上,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虽然最初拿着万国牌的武器装备,但后勤依旧保障了部队最基本的装备要求,甚至在后期能与美国军队在炮战上打的有来有回。
到战争结束时,我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装备制式化,向军队现代化迈出了结结实实的一步。我们不仅打赢了战争,还超越了自己,向伟大的 战士致敬。
文章整理不易,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