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军在朝鲜打了败仗,原军长张祖谅得知后
图丨张祖谅
前言
年5月,60军师在抗美援朝中打了败仗,严重受挫的消息传回国内后,立即引起了一阵热议。
张祖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的原军长,他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十分心痛。一个师在作战中几乎覆没,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罕见的,偏偏这支部队又是他曾率领过的,这让张祖谅无比的心痛、焦虑。
自己的老部队作战失利丢了脸,元气大伤,一定要打个翻身仗才能恢复过来。想到这里,张祖谅当即向王近山请示:我要重回60军,率领60军打翻身仗!
不久后,中央军委下达了命令,任命张祖谅为中国人民 第60军军长兼党委书记。
张祖谅:我要重回60军,雪耻
年10月,第六十军率第、、三个步兵师和新组建的炮兵团,由成都出发,赶往河北沧县、青县集结,准备作为 的一部分,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
张祖谅在解放战争后期接替王新亭任第60军军长,在60军赴朝参战时,张祖谅因为胃病发作,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外加上川西军区又刚成立不久,剿匪、反霸、建政等诸多工作都十分艰巨,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让张祖谅留在川西,调第六十一军军长韦杰任第六十军军长职务,率部赴朝。
面对上级的命令,张祖谅无条件服从,对于第六十军能够入朝作战,他感到非常地高兴。
图丨抗美援朝
为了能够支援这支部队出征,张祖谅除了要求留下的机关和部队把 的马匹、 的枪支和 的服装及大衣输送给出征部队外,还特地将出征部队中文化程度不高的干部家属送军区文化速成班学习,子女优先送到军区保育院上学、保育,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六十军于年3月入朝,编入 第三兵团。
4月22日,第五次战役发起,第六十军随第三兵团担任中央突击任务。在战役 阶段,第师一举突破位于攻击正面的土耳其旅防线,攻占汉江北岸的釜谷里,迫其溃退,第、师随即发起追击,较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第二阶段,第、师奉命配属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指挥,第六十军第师配合友邻部队牵制正面之美军“ ”陆战 师及步兵第七师,都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过在第二阶段结束、部队向后转移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第师受挫,损失惨重。
图丨张祖谅旧照
当这件事在发生后,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热议,有些同志甚至主张取消第师番号。张祖谅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认为不能因为一次作战失败,就把部队的番号都去掉。为此,张祖谅积极保留第师番号,向有关领导和组织陈情。
年2月,周总理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指出:
现在看来, 会长期拖下去,不是一两个战役就可以结束的。因此,我们只能一边作战,一边建设国防力量,同时恢复经济,将作战与作战结合起来,边打边建设。我们要充分准备对付敌人的封锁、侵扰,巩固大陆,巩固国防。在朝鲜战场上,我们采取轮番作战的方法,让国内的部队轮流去参观学习,空军、海军也要去。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国内各部队陆续派人赴朝鲜参观学习,实地考察 的作战情况。年6月上旬,张祖谅跟随西南军区参观学习团到了朝鲜,在 总部见到了自己的老领导陈赓和王近山,并向他们详细地询问了师受挫情况。
据后来统计,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达多人。
图丨张祖谅(左)
听完老领导对师失利过程的详细讲述后,张祖谅陷入到久久地沉默中。在他看来,第60军是一支能打硬仗、恶仗具有骄人战功和优良传统的老部队,最早是晋冀鲁豫军区的8纵队和13纵队,属于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领导。
刘、邓大军南征后,这支留在内线的部队,在徐向前、周士第直接指挥下转战中原地区。年2月,华北军区部队统一整编,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所属的8纵队和13纵队分别改称为60军和61军。
在之后的岁月中,两个军与其它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先后打运城、战临汾、攻太原、进军西北和西南,打了不少硬仗。
图丨张祖谅(右)
可是在进入朝鲜战场后,却栽了一个大跟头。张祖谅对自己的老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为此他便下定决心,非得来朝鲜来跟美国人见个高低不可!他要率部打了漂亮的翻身仗,雪耻,重新为60军赢得声誉。
张祖谅当即向两位老领导请示道:“我要重回60军,雪耻!”
张祖谅从朝鲜返回后不久,中央军委就下达了命令:任命张祖谅同志为中国人民 第60军军长兼党委书记。
张祖谅准备前往朝鲜时,接到了通知毛主席想要见见他。
在毛主席的书房里,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张祖谅的经历,然后简述了新中国建立后解放军两次影响较大的失利,一次是攻打金门失利,另一次就是朝鲜第五次战役师的失利。毛主席给张祖谅分析了这两次失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并说道:“要我看,师部队的番号不用撤销,你这次去朝鲜动员部队打个翻身仗!”
图丨毛主席
毛主席的这番话,保留了师的建制,也让张祖谅吃了颗定心丸。张祖谅兴奋地点点头,心里感到热乎乎地。回到招待所后,张祖谅反复思考毛主席和自己的对话, 在纸上写下16个大字: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上下信赖,团结一致。
在抵达朝鲜战场后,张祖谅不断用这16个字提醒自己,兢兢业业地打好每一仗。
许世友:张军长有魄力
第五次战役后,第六十军经总结、整顿、补充,并完成了构筑二线工事、筑路等各项任务,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军政训练,于10月12日再次开赴前线。张祖谅到任时,第六十军刚接替了东线第六十八军以鱼隐山为核心的防御阵地。
不久后,张祖谅召开了60军新班子组成后的 次党委会。
在听完王诚汉等人对部队近况的报告后,张祖谅充满感情地说:“我在国内对师在第五次战役中受损失的事已有所耳闻。师是我指挥过的老部队,受到这么严重的损失,我很痛心……不过在听到你们对部队的介绍后,我放心了。要告诉师,仗是有的打的,大显身手的机会不久后就会到来。”
图丨张祖谅(左二)
张祖谅随后深入各部队,找干部战士谈话,倾听他们的想法。他鼓励大家说:“打仗不能光有决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信心从哪里来?要靠全军上下一致,积极查明敌情,开动脑筋想出克敌的办法。办法有了,信心也就强了。”
在张祖谅的指挥下,60军上阵地后连续进行了26次小型反击战,除一次未完全解决战斗外,其余都打成了歼灭战。60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第20兵团首长特发来嘉奖电报。整个部队在打好“翻身仗”的口号鼓舞下,越战越勇。不过张祖谅并不满足,他还要打大的胜仗,使60军大翻身!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到了,年4月,因战俘问题中断了6个半月的停战谈判恢复了,但美方一直拖延时间,不想很快达成协议。外加上当时韩国总统李承晚一意孤行,企图继续北犯。他在汉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叫嚣必要时单独作战。
为了教训敌人,配合停战谈判,促进停战早日实现, 总部决定对敌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打击的重点是韩军。
图丨张祖谅
张祖谅率领的60军归20兵团指挥,根据兵团首长的战役决心,攻击的目标是海拔.7、、.7等敌人占领的几座高山阵地。
不过想要夺取这几个高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敌我阵地前沿都在高山顶上,海拔都在几百米以上,并且深沟相隔,地形复杂,距离又远。根据张祖谅的计算,从我方阵地出发,先要下山,走两三个小时,然后再过沟上山,需要三四个小时部队才能展开。
这样攻击前的准备大约要七八个小时,如果晚上8点行动,到达敌人阵地前沿已经是拂晓。如果攻击不能在预定时间内展开的话,那么白天攻击部队的伤亡损失就会很大。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可以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又能够减少伤亡,并且还有充裕时间完成次日作战的准备呢?
张祖谅反复思考,最终决定采取潜伏的办法。不过在以往的战斗中,一般是小分队的潜伏,人数不会太多。然而这次要打的是敌人一个团的防御阵地,这就导致潜伏的人数会很多,这个办法能行得通吗?
图丨张祖谅在前沿阵地
张祖谅反复思考这个计划实施的有力条件和困难。不久后,第20兵团召开作战会议,会议讨论的重点是怎么打?
参加会议的有20兵团的各军军长、政治委员和参谋长,还有新到任的第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及从国内来观战的李天佑、李成芳等高级将领。兵团代司令郑维山所提出的想法,和张祖谅的不谋而合,也是希望通过潜伏的方式来完成作战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张祖谅也发言了,他简单阐述了下60军自身的情况:自从张祖谅入朝作战以来,已对敌人进行了26次小型反击战,其中25次都打成了歼灭战。他对敌人的特点、地形都已经比较熟悉,如果精心组织,潜伏是有可能成功的。
经过张祖谅与兵团首长反复协商后,采用潜伏手段的作战决心就这样定下了。为能够保证作战计划顺利实施,张祖谅想得最多的是,一旦有什么闪失的话,该如何去应对。
图丨邓华
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参谋长李达等听取作战部队汇报后,邓华代司令员特意强调两手准备:潜伏暴露,奇袭不成,立即强攻,要及时投入后续部队。
张祖谅听后表示赞同,回到第60军后,张祖谅要求各队伍将准备工作做得细致一点,不能有任何差错。
年6月10日凌晨,共计多人秘密进入南朝鲜军第5师第27团阵地正面和侧翼,潜伏在3公里地带上,距守军阵地前沿米至米处。直至战役发起前,敌人对我方的进攻企图竟然毫无察觉。在经过17个小时的潜伏后,我军终于发现了战机,立即发动了进攻,在经过一番艰苦奋战后,终于成功将敌人给歼灭,完成了既定的作战目标。
在此次作战中,师的表现也是非常的亮眼,张祖谅和军里其他领导联名致电祝贺:
师全体指挥员:祝贺你们的胜利,你们以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与机智灵活的指挥,一举攻占敌军另一主阵地.2高地,并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至水洞里、孙佑目一线,捷报传来,全军振奋。你们打得英勇顽强,完成了任务,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对师的胜利。
图丨张祖谅(左二)和许世友(左六)接待外宾
通过这次战斗,师终于以胜利郑明了自己的存在,出了气,报了仇。
在60军取得胜利后,许世友对张祖谅说道:“张军长有魄力,把几千人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出其不意,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在之后的岁月中,张祖谅率部听从上级的指挥,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打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战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