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创建哈军工急需人才,向中央要一个死刑
一提到陈赓大将,就不得不说到他创建的哈军工。我们都知道,在革命年代,陈赓主要是在一线指挥部队打仗。像我们都看过的电视剧《亮剑》,里面李云龙口口声声叫的旅长,就是陈赓的原型。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也去朝鲜指挥过战斗,担任过 副司令员。可在年6月,毛主席一纸调令,把远在朝鲜的陈赓调了回来,调回来干嘛呢?
毛主席给了他一项特殊的任务——创办一所军事工程院校,为祖国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陈赓以前是带兵打仗的,现在让他去创办军事院校,这也说得过去。可压在陈赓身上的担子不轻啊,要想创办一所这样的学校,最基本的一些条件设施总该要有吧。
但现实情况是,啥也没有!没有校舍,没有教材,没有设备,最关键的是没有老师!
没有怎么办?从头开始呗!一开始连学校建在哪里都不知道,陈赓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决定把校址设在哈尔滨,这才有了哈军工。
说到创办哈军工,陈赓遇到了很多困难,要想办学,学生自然很好找,军队里大老粗、需要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指战员大把的是,可教授知识的老师实在是不多啊!当时他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为了寻找 的老师,陈赓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这不,为了邀请一位专家,他不惜找到中央,找到毛主席,请他们帮忙。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人不是一般人,是被关押在牢房里的死刑犯!
结果怎么样呢?在陈赓的多方求援下,总算是成功了,毛主席拍板:“我批准了!”
陈赓这才如愿以偿把人带到了哈军工,投入到了工作一线的岗位。
那么,这位死刑犯到底是谁呢?居然让陈赓能够为他去求中央、求毛主席。这位死刑犯后来怎么样了,被处决了吗?
图
毛主席
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后面会一一揭开,现在让我们慢慢说起……
一、万事开头难
年, 打响了,我人民 ,抗击帝国主义的军队。在战斗初期,我军打了一系列的漂亮仗,不仅把“联合国军”打得连连败退,还帮助朝鲜收复了国土。一讲到这个战果,国际社会都表现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其中有对我国出兵朝鲜的惊讶,也有对我军凭借低端装备,打败了拥有海陆空优势、武器装备先进的美军的敬佩。国际上对我军能依靠这样的装备,取得这样的战果,表现得极其惊讶。
不可否认,这是事实!但在另一方面,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和前线指战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我们和美军在武器装备和技术力量上差距悬殊!
这就促使毛主席等人决定加快建设国防现代化,年, 已经打了快两年了。3月,聂荣臻和粟裕向军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
这份报告周总理、朱德都表示同意,毛主席批示:“同意!退粟裕办。”
年7月,毛主席签署命令,由陈赓担任哈军工 任院长兼政委。
对陈赓来说,他创办的不仅仅是一所军事院校,更是承担了建设国防现代化的重任。可现在要想创办哈军工,要啥啥没有,万事开头难,他得从头开始。
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困难没有吓到他。陈赓先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各地调查研究,走访了各个地方,最终确定在哈尔滨办学。
确定了学校地址,他又开始筹建校舍,教学大楼、宿舍楼、家属院、食堂等都开始破土动工。为了修建教学科研大楼,陈赓经常去到工地,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他都和基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一起商量解决。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还时常爬上脚手架,跟一线工人交谈,查看施工进度和质量,全然不顾自己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腿伤……
只花了七个月的时间,10万平方米36栋教学科研大楼便拔地而起,这一切离不开陈赓的悉心指导和督促。
年9月1日,哈军工成立大会暨 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陈赓在会上隆重宣布:“我国历史上 所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了!”
图
哈军工成立大会
后来,钱学森从海外回国,陈赓邀请他去哈军工参观,在看完哈军工后,钱学森动情地说道:“这么短的时间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的军事技术学院,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可谁又知道,为了创造这样一个“奇迹”,陈赓在背后付出了多少……
二、寻找专家
在这“奇迹”背后,陈赓不仅需要为修建大楼付出心力,还有各个方面的事,其中对学院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寻找专家!
创办一所军事院校需要大批的专家来教学,虽然中央从各地征集了一批人,可还是有缺口,而且技术精湛的专家不多。
为了聘请 的老师,陈赓请弹道专家张述祖教授根据学院安排的专业,提出需要的教授和专家名单。当张述祖教授拿着名单找到陈赓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难色:“我写是写出来了,可要调齐名单上的人,难!太难了!”
陈赓接过名单,粗粗看了一眼:“你说,调集这上面的人,需要经过什么人同意?”
“有些人起码要副总理级别才能批,有几个甚至还得总理亲自批示……”
陈赓看着那份名单,心里也在打鼓,他明白这的确很难。但一想到为了建设这样一所军事院校,难怕什么呢?
陈赓决定先易后难,有些不用批示的,他先下调令,从各个学校、工厂调人。然后再去找贺龙、陈毅等几位副总理,同他们商量,让他们帮忙。
到了 一些人,不得不找周总理了。可周总理每天的事很多,经常忙得抽不出时间,一般人都很难见到他。陈赓没有办法,有的时候只好在早上或者晚上到周总理的家里去“堵人”。
有一次,陈赓打听到周总理要在国务院西花厅开会,他一早就在那等着。可周总理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民主人士,周总理进去就和他们打招呼,然后开会。
图
周总理
陈赓一看这个情况,自然不方便闯进去,他就一直等在门外。突然,他瞧见周总理起身了,应该是要上厕所。等到周总理走到厕所,陈赓就站在门外等着。当周总理上完厕所后,陈赓立即走上前,把周总理堵在了厕所门口。
周总理看到陈赓,有些奇怪:“陈赓,你怎么到这来了?”
“总理,有几个教授的名单,请您批复一下。”陈赓笑道。
“这个事这么着急吗?连我解手的时间都不放过。”
“很急啊!您不是让我抓紧办哈军工吗?”
“你等一下不行吗?”
“等一下你就走了。”陈赓有些着急了。
周总理开玩笑说道:“你这个陈赓,可真有办法,找到厕所来要我办公,这是你的一大发明。”
陈赓笑笑不说话,周总理接过报告看了一遍后,就签字表示同意了,陈赓喜笑颜开,对周总理连连表示感谢。
在陈赓的努力下,一大批的专家、教授陆续来到了哈军工,哈军工总算是办得有声有色了。
三、要不来的专家
这么多专家来了,可把筹建处的干部忙坏了。不仅是筹建处,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忙得不可开交,保卫部副部长刚整理好一摞调查表,准备送到陈赓那里审定。
陈赓的办公室安排在一栋旧房子里,走廊外面堆满了一些旧家具、建筑材料,各种脚步声在走廊里咚咚作响。
副部长敲了敲陈赓的门,走了进去,发现弹道专家张述祖教授也在,他把那一份调查表交给陈赓,然后坐了下来。
陈赓摘下眼镜,拿起调查表看了一会,随后问道:“上面的问号是什么意思?”
副部长坐近了一点:“是有疑问的,她的哥哥是 要员,留在我们学院工作,我怕不合适。”
陈赓对那名教授的情况也很了解,立即说道:“你忽略了更关键的一点,你只知道他有个哥哥是 要员,却不知道她还有个哥哥是我们的中央委员。她没有跟那个哥哥跑到台湾去,而是跟共产党的哥哥留在大陆,不正说明她进步吗?”
副部长犹豫了一会,随即说道:“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把她留下!”陈赓坚定说道。
图
陈赓
陈赓随即又问张述祖:“张教授,您刚才说的那个弹道专家怎么样?”
张述祖扶了下眼镜:“他曾经去法国留学,在我们这一行,他可是个宝贝!”
“宝贝?”陈赓搓了下手,眼里流露出了对人才的渴望,“既然是宝贝,咱们赶紧要过来啊!”
张述祖摇了摇头,又看了一眼副部长:“这个人恐怕要不来。”
陈赓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为什么要不来?是不是又要总理批?”
张述祖笑了一下:“总理?只怕天王老子也批不了。”
副部长似乎也知道张述祖说的是谁,对陈赓说道:“司令员,这个人还真要不来。”
陈赓很奇怪,急忙问道:“我不信,他到底是什么人?”
副部长说道:“他叫沈毅,以前在国民党兵工署工作,解放战争的时候在东北起义,对我军建设兵工厂也有过贡献……”
说到这,副部长就不愿意往下说了,陈赓问道:“这不很好吗?既然起义了,那就既往不咎,又是人才,还有很大贡献。”
副部长补充道:“司令员,可是后来他被调到了民航总局担任财务处长,没过多久就查出了贪污,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死缓两年。”
陈赓呆住了,他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复杂,脸色瞬间淡了下来,不停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踩着旧地板吱吱作响。
突然,陈赓停了下来,坚定说道:“把他要来!”
副部长急了,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司令员,其他人都可以调,这个人万万不行啊,他可是个死刑犯。”
“可以叫他立功赎罪嘛。”
“司令员!”副部长还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陈赓却似乎下了决心,丝毫没有犹豫:“你别叫我司令员,这不是战场,我也不是司令员,我现在是哈军工的院长!我要培养人才,就需要专家。他的确是有罪,可他的技术是真的,技术是没有罪的。”
副部长勉强同意了,可心里还是不情愿,脸色带着一丝不甘:“陈院长,这事咱们做不了主。”
陈赓说道:“我知道谁做得了主,你赶紧买两张火车票,咱们去趟北京。”
看着陈赓,副部长明白他又要去北京求人了……
四、专家要来了
陈赓和副部长二人到达北京后,一下车就直奔 人民法院,找到了院长董必武。
“董老,您刀下留情,把那个宝贝留给我们哈军工吧。”陈赓打趣道。
图
陈赓
董必武有些不明白:“什么宝贝?”
“就是民航总局那个沈毅,他是有名的弹道专家!”
董必武笑了笑:“我明白了,这个事我可以考虑,但我做不了主啊!”
陈赓无奈只好又去中南海,好不容易见到了毛主席,把这个情况跟他老人家说了下,毛主席 笑着说道:“你这个陈赓啊,真是有本事,都打起死刑犯的主意了,这件事我批准了,可以让他先戴罪立功。”
经过毛主席、周总理的批准,两个星期后,弹道专家、死刑犯沈毅被带到了陈赓面前。
一见到陈赓,沈毅就痛哭流涕道:“首长,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你说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不打马虎眼。”
陈赓安慰他道:“我们保你出来,是希望你用你的知识,为国家多做贡献。到了哈尔滨,我们会给你找一间房子,你就在那里翻译科技情报资料,一边劳动,一边改造。”
陈赓将沈毅带到哈军工后,就给他找了一间房子,让他在那翻译一些有关弹道方面的外文资料,他也干得很努力。可他在那里工作的态度,却引起了副部长的怀疑。
副部长来到陈赓的办公室,对他说道:“院长,我看那个死刑犯没有悔改,有同志从他房间路过的时候,发现里面经常有一股酒味。”
陈赓也有些奇怪,但还是决定去看看,副部长说道:“现在已经天黑了,外面又下雪了,路上不好走,明天再去吧。”
“就是趁天黑,搞他个突然袭击。”
陈赓和副部长沿着楼梯下来,走向另外一排小平房。到了后,陈赓果然闻到了一丝酒味,副部长从窗户朝里面看,陈赓笑道:“别看了,直接推门进去看。”
他们走进来后,一股酒味从沈毅的位置那飘了过来。沈毅从几摞资料里抬起头,满脸污垢、胡子拉碴,看到陈赓进来后立即打招呼。
陈赓闻到酒味有些不太开心:“你喝酒了?”
沈毅点了点头。
陈赓说道:“最近你翻译出了不少资料,给我们帮了大忙,但你也不要骄傲,在生活上也要严格一些。”
图
陈赓
沈毅虚心地说道:“我明白,我明白,我正在加班,争取把这一批资料尽快翻译出来。”
站在沈毅的房间里,陈赓走了几步,突然感觉有些冷,打了一个喷嚏,他环顾了一下,这才发现屋里没有生火:“怎么不点炉子?”
沈毅看着满屋的资料、书籍说道:“这里资料太多了,有些全国都只有一份,我怕炉子管理不善,引起火灾,到时候我罪过就大了。而且一点炉子,人热起来就容易犯困……”
陈赓急忙说道:“那你这样会冻坏的。”
沈毅指着旁边的酒瓶子说道:“不会,不会,冻了我就喝一口它。”
陈赓这下算是明白了,他被沈毅感动了,没说什么就从屋子里退了出去。当他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副部长说道:“想办法把他搬进大楼里去住。”
陈赓话里的语气不是在商量,更像是一个命令。副部长脸色有些难看:“这样也太照顾他了,而且其他的专家也住在平房里。”
“那就把所有的专家都搬进大楼!”
“院长,没有那么多空房啊!”
“把我的办公室搬到平房,你们保卫部也搬过去。”陈赓态度坚决地说道。
“这样的话,老干部会有意见的。”副部长嘟囔着嘴说道。
“有意见叫他们找我提,你要明白那些资料和专家的价值。明天就叫他们搬,要是冻坏了一个专家,我饶不了你。”陈赓对副部长说道。
屋子搬完了,可是有个别老干部发牢骚:“我们是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那些知识分子,读了几年书,为啥就捧得那么高?”
陈赓听到这种言论后,作出了严厉批评:“你们的确是革命功臣,可他们十年寒窗苦读,也不容易啊!现在我们国家急需人才,特别是国防方面的人才,你们会吗?你们是老共产党员,调你们来,是让你们起带头作用,不是来比待遇的。”
不仅老干部的房子让给了专家,陈赓连自己的房间也让了出去。除此之外,陈赓还为专家修建了餐厅,请厨师专门为他们做饭,还帮助解决专家家属的就业问题、子女上学问题。
在陈赓看来,知识分子就是支撑学院的两根柱子之一,另外一根是军队干部。在业务方面都安排专家当领导,生活上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好的待遇。
对于沈毅,陈赓还为他申请特赦,让他安心在哈军工办学。带地板和卫生间的三层楼房盖好后,陈赓让专家先住进去,自己还是住在一个简陋的平房里。
正是因为陈赓长期生活条件艰苦,在哈军工又经常超负荷工作,加上在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痛,导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
年,哈军工初具规模,陈赓却病倒了。在这之后,医生一再提醒他要注意休息,可他还是不停奔波。
年12月,陈赓访苏刚回国不久,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卧床休息了三个月。对陈赓来说,那段日子太难熬了,他本就是闲不住的人,医院三个月,可想而知多难受。
休养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于是,他就天天去找医生,要求准许他回去上班。多次要求下,医院将陈赓的想法报告给了中央, 中央同意陈赓出院,但是每天只能花一点时间处理公务。一忙起来,陈赓早就忘了这些,经常干起来就停不下来。
有一次,一个国防科研项目需要在距离北京几十里的郊区试车。当时,陈赓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怎么说都要去。去的那天,陈赓的妻医院的电话,都让她劝说陈赓,不要让他到试车的地方去。
但是陈赓怎么听得进呢?就是坚持要去。从那里回来后,一进门就对妻子说道:“傅涯,你去汇报吧,就说我活着回来了。”但实际上,那一天陈赓的身体已经有点吃不消了,脸色都有些发白。
年冬天,陈赓的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了。从死亡边缘救回来后,陈赓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胸口也更加疼痛。
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想抓紧剩下的日子,为国家多做点贡献。他一直惦记自己亲手创办的哈军工,提笔给哈军工的院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出自己对学院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哈军工的老师和学生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陈赓写给他们的 一封信。
年3月16日,因为长期劳累突发心脏病,陈赓在上海逝世。
图
陈赓塑像
陈赓为哈军工的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虽然过早逝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