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 因为酷寒,战斗减员21366人
说起来, 战役的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上甘岭战役,它发生于年11月至12月。
当时的朝鲜战场可分为东西两线,而 位于东部战线的关键位置,它位于朝鲜北部,是朝鲜北部 的湖泊。11月下旬,美军就集结重兵进攻 地区,而一旦敌军占领 地区, 很有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鉴于 地区的重要性, 总部决定派由20军、26军、27军组成的第九兵团负责消灭 地区的美军。美军于11月27日进攻 地区,我军于当天黄昏发起进攻,并于28日凌晨实现对 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
美军为了打破分割包围的状态,向 发起了疯狂的反扑,但在 的顽强抵抗下,美军的多次反扑均没有成功。自29日起,美军就采取了收缩防御的策略,但仍然被 抓住机会全歼了美军一个整团。可以说,从战略上看, 一战, 是胜利者。
但这一战却是惨胜, 减员人数巨大,而且在我军优势兵力的包围下,美军精锐部队陆战一师大部分都逃出 的包围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与酷寒、 的后勤保障能力有关
战役发生于冬季,那时候, 还遭到了朝鲜五十年不遇的寒流, 气温达到零下三四十度。而 第九兵团来自南方。
事实上,按照原计划,第九兵团应该在福建一带厉兵秣马,准备收复台湾,但 的突然爆发,却打乱了我军的计划。在苏联不愿意出兵的前提下,当时党内领导人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辩,决定暂缓收复台湾,援朝抗美。
由于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进展过于顺利,战线拉得太长,再加上率先入朝的42军有意且战且退,这时候,围歼美军的机会已初步出现。
第九兵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年11月10日被紧急通知入朝作战。
兵法云,兵贵神速。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自然知道,于是就在 时间入朝,但这样也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部队“满员”但不“齐装”。
按照原计划,久居江南的第九兵团战士需要先到沈阳换冬装,但因为时间紧迫,这一计划也被取消了,十几万 就穿着南方单薄的棉衣准备入朝作战了。在经过边境时,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看到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不由得大吃一惊,说:“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是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于是,贺晋年连忙将库存的数万件日军棉衣和棉鞋拿出来分给第九兵团的战士,但因为时间过于紧迫,只有 一批入朝的26军战士换上了一部分冬装,更多的是穿着单薄的衣裤,戴着根本不能抵御风寒的大盖帽。睡觉时,九兵团一个班十几个人,只能分到两三床棉被。
在 战役期间,平均气温是零下20度,最寒冷的时候甚至出现零下40度的低温。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九兵团的冬装来不及发放,很多战士都被冻伤了,当时, 的非战斗减员达到惊人的程度,仅27军的非战斗损失就超过一万人。由于第九兵团的大部分战士都来自江浙沪,长期在华东驻扎和作战,缺乏在高寒地区生活和作战的经验,也没有什么防寒防冻的经验,许多战士手脚冻僵后,直接就放在火边烤着取暖,由此造成大量的截肢。
除了严寒, 的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虽说 的后勤补给背靠东北,但因为美军的狂轰滥炸, 的运输车有限, 全军的运输车甚至不如美军一个师的汽车多,所以后方的补给很难运到前线去。而美军在打了败仗后直接将物资烧了,一点都不剩,所以 也很难从美军那里获取补给。在交战期间, 战士连一个冻土豆都很难啃上。
酷寒和后勤运输的不足,让来自南方的第九兵团的非战斗减员超过战斗减员。根据年官方公布的数据, 战役中,第九兵团战斗死亡人,伤员人,冻伤伤员人,战斗伤亡人数加起来还没有冻伤伤员多。
总的来说, 战役,就战略上看, 自然是胜利者,但具体到战术层面,则有太多可以检讨和吸取教训的地方。
年9月,第九兵团奉命从朝鲜回国。# #
车开到鸭绿江边时,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宋时轮朝着 方向默立许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抬起头来时,头发花白的宋时轮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