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海奔赴朝鲜战场,嫂子等待几十年,八十
年4月,山东莒(jǔ)南县一个小山村里,来了几个特殊的人,这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只见这两个人身穿绿色的军装,气度不凡,不过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在找什么人。
这时,一位热心的村民上前搭话:“您好,请问你们是在找什么人吗?”
军人回过头,看着眼前这个质朴的村民,笑着说:“是的,老乡,请问你们村子里有位叫王月花的老人吗?”
村民好奇地打量了一会儿眼前的军人,然后点了点头说:“有的,我们村有个叫王月花的老人。”
军人听到村民的回答后,很开心,便又继续问道:“你可以带我去她家吗?”
村民点了点头,把那些军人带到了王月花家。
刚到王月花家,印入眼帘的是一栋破旧的房屋,门口坐着一位老人,大概八十多岁,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呆呆地望向远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老人没有察觉到这些人的到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图破旧的房屋
这时,只见那名热心的村民大喊一声:“老嫂子,这些人找你有事。”听到村民的叫喊声后,老人才缓缓地回过神来,她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村民,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旁边军人的身上,问道:“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军人上前一步,问道:“请问你就是王月花老人吗?”老人点了点头,继续用疑惑的眼神看着那名军人,似乎是在等着军人接下来的话。
这个时候,只见军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虽然是放在口袋中,但是照片却没有一点皱痕,足见军人对这张照片,或者说对这张照片中的人很重视。
老人也很不解,她不明白军人为什么会拿出一张照片,不过她隐隐感觉到将会发生什么。这时,军人将照片递到了老人面前,然后问道:“照片里面的人你认识吗?”
老人颤颤巍巍地接过照片,当她第一眼看见的时候,眼睛睁得特别大,嘴里还不停地说:“这是我的小叔子玉海啊,他现在在哪里?”
军人先是在一旁安慰了老人,让她把心情平复下来,等老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后,军人对老人说:“曹玉海同志已经牺牲了,是我们国家的大英雄。”听到军人的话后,老人身体一震,显然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不过,老人忍住没有哭,只是低着头,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玉海是个大英雄,玉海是个大英雄……”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重新抬起头,看着眼前的军人问道:“这张照片能送给我吗?”军人说:“可以。”接着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细心地把照片包在里面。
老人把军人们带进了家,给他们倒了茶,然后跟他们讲着那些过去的事情。
年,山东省莒南县涝坡乡东店头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一名男婴降生,取名为曹玉海。曹玉海小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就连住的几间茅草房,也全都是向地主家借的,那个时候,虽然一家人的生活很贫穷,但至少是在一起的。
然而就在曹玉海六岁那年,曹家出了一场变故。那天,曹玉海一家人正在一起吃饭,远处走来了一群人,他们来势汹汹,如果是当地的人就会发现,带头的那个人就是当地的地主。
看见地主过来,曹玉海的父亲隐隐察觉出会发生什么,只见他来到门口,把地主引到一边,笑着说:“您怎么来了?”地主用高傲的目光瞥了瞥曹玉海的父亲,然后说:“你这几个月的房租是不是该交了?”
图地主
曹玉海的父亲低下了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小声地说:“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地主一听这话,瞬间就愤怒了起来:“上次你也是这样说的,没钱交房租。就立刻搬走。”
说完,便带着那群人离开了曹玉海的家。接下来的这几天,曹玉海的父亲一直在外面奔波,四处借钱,那个时候已经是寒冬,天气异常寒冷,如果这个时候搬出去,肯定会冻死的,孩子还这么小,他实在是不忍心让孩子受冻。
可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过得艰难,哪里还有钱借给别人,能管好自己家的生活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所以一连好几天,曹玉海的父亲都是失望而归,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房租的钱还是没有借到,这可愁坏了曹玉海一家。
过了几天,曹玉海的父亲在去借钱的路上遇到了地主,地主要求曹玉海的父亲赶紧把房租钱交出来,可是曹玉海的父亲根本就没有借到钱,而地主的耐心也被消耗光了,二话不说,直接让身边的人把曹玉海的父亲打了一顿。
然而,也就是这一次,曹玉海的父亲被地主活活打死了,地主见出了人命,对曹玉海一家人的压迫也渐渐地小了一些,没有再提房租的事情。
对于父亲的死因,曹玉海一家人都知道是地主干的,但是地主却矢口否认,他们一家人拿地主也没有办法,在那个“吃人”的社会里,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
父亲的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生活变得更加地困难,在曹玉海9岁的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曹玉海便去给地主家放羊,然而就是在那一年,曹玉海的母亲也染病去世了。
不久,家里的祖父在外面干活,被日军用刺刀挑死,看着亲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自己,曹玉海恨自己不能快点长大,也恨那些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和“吃人”的地主。
图日军
之后,曹玉海便和祖母以及哥哥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祖母在不久后也去世了,留下了曹玉海和哥哥,那个时候,家里唯一的好事就是哥哥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名叫王月花。
王月花对曹玉海特别好,没有因为这个家里贫穷而选择离开,相反,她一直都在帮助这个家庭摆脱现状,白天跟着丈夫到地里干活,晚上就坐在窗前帮他们纳鞋底。
直到有一天,曹玉海的哥哥因为太过劳累,积劳成疾而去世,留下了曹玉海和嫂子王月花相依为命,其实这个时候王月花可以选择离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一个人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一个瘦小的女人是有多么地不容易。
就这样,曹玉海一直和嫂子生活在一起,他把嫂子当做是最亲的亲人,直到年的一月,发生了一件事,让曹玉海离开了嫂子,会是什么事呢?
年1月的一天,八路军来到了曹玉海的家乡,打倒了这里的地主,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现在全国都在抗战,日本侵略者还没有被赶出去,平稳的生活也只是暂时的,只有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去,人民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
图八路军
当时,曹玉海深知这一点,而且同乡好多年轻的小伙子都选择了参加八路军,曹玉海也想要参加八路军,可是他却放心不下嫂子,担心她一个人生活,也担心她不同意。
可是曹玉海参军的意愿是如此强烈,左思右想,夜不能寐,生怕自己晚了一步,八路军战士就离开了,终于有一天,曹玉海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军,他找到了嫂子王月花。
那个时候嫂子正在缝衣服,见曹玉海进来,便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轻声地询问道:“玉海啊,有什么事吗?”曹玉海支支吾吾半天,本想旁敲侧击地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知给王月华,但奈何自己不忍心,所以一直也都没有说清楚。
见嫂子一脸疑惑,曹玉海下定决心地说:“嫂子,我想要去参军,把日本人赶出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说完之后,嫂子便沉默了许久,曹玉海不知道嫂子在想些什么,内心很是忐忑。
终于,几分钟过去后,嫂子对曹玉海说:“玉海啊,嫂子知道你志向远大,也知道自己拦不住你,不过你要答应嫂子,一定要平安回来。”说到这里,二人已经泣不成声,他们都想起了过去那些苦难的生活,相依为命的日子。
第二天,王月花早早地起了床,为曹玉海精心制作早餐,还给曹玉海做了一件新衣服,她想让曹玉海穿着这件新衣服去参军,吃过早饭后,曹玉海收拾了自己的行囊,跟着嫂子一起来到了八路军驻扎的地方。
当时,曹玉海很顺利地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看着曹玉海脸上的笑容,王月花也为他感到高兴,几天后,八路军队伍就要离开这个小山村前往另一个地方了,当然,已经是八路军一员的曹玉海肯定也要跟着队伍走。
村口处,王月花一直望着八路军离开的背影,直到夕阳西下,再也看不见那群人。而曹玉海则是每走几步,便要回头看看身后的村庄,这个地方有着他太多的回忆,有快乐的,也有痛苦的,在那座村庄里,还住着曹玉海最敬爱又亲爱的人。
就这样,曹玉海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活,他所在的部队是罗荣桓将军指挥下的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那个时候,曹玉海跟随着队伍来到了东北,参加了著名的四平保卫战。
曹玉海记得那个时候,他们负责坚守四平东边的一座高地,这座高地对于这场战斗来说意义非凡,所以曹玉海和战友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决心要与阵地共存亡。
当时敌人也知道这个高地的重要性,所以特意派遣了多人的兵力向着高地进攻,他们配备了非常多的武器,光大炮就已经数不清,毫无疑问,这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斗。
那个时候,作为班长的曹玉海为了鼓舞士气,给每一位战士都做了思想工作,他告诉那些战士,这场战斗一定会胜利。
很快,敌人就从山脚下摸了上来,他们利用密集的火力打开了一处缺口,然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不过,虽然敌人一直在猛烈地攻击着,但是却始终没有冲上来,他们的冲锋被我军战士一次次打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军战士的弹药已经严重不足,面对着黑压压的敌人,曹玉海作出了一个决定,他从战壕里面跳出,端起刺刀,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我军其他的战士也受到了曹玉海的鼓舞,都从战壕里面冲了出来。
当时整个战场都很混乱,双方都出现了一些伤亡,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曹玉海已经击杀了好几个敌人,他的体力也开始有点不支,这个时候,敌人也看出了曹玉海的变化,纷纷围拢过来,想要把曹玉海击杀。
图手榴弹
但是曹玉海怎么能让他们得逞,他一直在找一个机会脱身,眼看敌人正一点一点地逼近,曹玉海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倒下的敌人,在他的腰上别着一枚手榴弹,这让曹玉海想到了脱身的办法。
他故意往那个敌人靠近,这个时候其他围拢过来的敌人并没有发现曹玉海的意图,也都跟了过来,就在这时,曹玉海突然滚到那名敌人身边,迅速地拿起了那枚手榴弹,然后把它丢到了敌人中间。
做完这些之后,曹玉海立刻滚进了一旁的坑道内,只听见“轰”的一声,手榴弹在敌人中央爆炸了,把那些企图逼近的敌人全部都消灭了。
这一仗打完,曹玉海最终击毙23名敌人,自己也负伤21处。战争过后,曹玉海被评为了“战斗模范”,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荣誉称号,叫做“保卫四平十勇士”,曹玉海就是十勇士之一。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曹玉海参加了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天津战役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他也从战斗中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经过统计,曹玉海一共立了三次大功,数十次小功,他也从一个班长提升为营长。
曹玉海在战场上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士兵,然而英雄也有自己的恋爱故事。
曹玉海参加了无数次的战斗,赢得了很多荣誉,同时也负伤多次,复员前最后一次受伤是在湖北宜宾。那时,曹玉海跟随着队伍强渡长江,在渡江的过程中不幸中弹,医院。
因为常年以来的战斗,让曹玉海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不好,加上这次的受伤,曹玉海的身体已经不堪重负,需要好好地休养一段时间,于是组织决定,让曹玉海复员养病,对于组织的这个要求,曹玉海是万分不同意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必须服从组织的命令,所以,医院养病。
那个时候,曹玉海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身体赶紧好起来,这样他才能再次踏入战场,一开始在疗养院的这段日子里,曹玉海每天的心情都不好,但是又没有人可以倾述,于是便一直憋在心里。
图曹玉海
一天,疗养院来了一名新的护士,她细心地看出了曹玉海有心事,便慢慢地接触曹玉海,想要安抚曹玉海的心情,时间一久,两个人也是互生情愫,很快便到了谈婚论嫁的环节。
也正是在那天,曹玉海听到广播上说:“中国志愿军正在朝鲜作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听到这里,曹玉海瞬间来了精神,如今自己的身体已经好了,可以重新上战场。
于是,他便找个机会跟那名女护士说:“现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作战,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我也要去。”当女护士听到曹玉海的话后,瞬间就不高兴了,还和曹玉海吵了一架,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曹玉海想要上战场的决心。
第二天,也就是年的6月25日,曹玉海收到了来自女护士的一封信和一对枕头,女护士在信中写道:“昨天思考了一个晚上,你的批评是正确的,我不应该把个人的幸福看得这么重,现在国家需要我们去保卫,你能勇敢地站出来,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这对枕头请你带在身边,有空的话记得给我写信。”
当曹玉海看到这封信后,也十分地感动,看着枕头上绣着“永不变心”四个大字,他回想起了这些天的快乐时光,把枕头好好收起来后,便出发去寻找队伍。
可能是曹玉海天生就和中国军人有缘,在武汉寻找几天后,他找到了自己原来的老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在不久后就要奔赴朝鲜战场,很快,曹玉海就跟上级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顺利地回到了队伍中,还被升为营长。
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年10月25日,曹玉海跟随着大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战场,刚来到朝鲜战场,曹玉海就遇到了敌人的六师十九联队。这场战斗,我军打了一场大胜仗,曹玉海一共消灭了敌人一个营的兵力,抓住了几百名俘虏,其中还有美国顾问。
首战告捷,大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之后,我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和敌人展开了五次大战役,曹玉海参加了其中的四次。
第一次战役,曹玉海收到的命令是带领二营战士守住月峰山,配合大部队进行转移,当时敌人进行了好几次地进攻,但都被我军战士挡了下来。由于在兵力上以及武器装备上,我军和敌军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曹玉海决定采用灵活的战术。
那个时候,曹玉海白天和战士们守住月峰山,等到了晚上,便带领着战士向敌人发起攻击,由于敌人不擅长夜间作战,所以那个时候还在驻地唱歌娱乐,曹玉海也正是抓住这一点,迅速发起攻击,拿下了敌人好几处阵地。
第二次战役,曹玉海已经被调到了九团一营担任营长,那个时候,三师占领了嘎日岭,决定继续沿着公路向敌人发起进攻,几天后,队伍行进到了阳站附近。
阳站有着一个土耳其旅驻守,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挡我军行军的步伐,当时,三师首长决定拿下阳站,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九团,九团的团长为了打好这场战斗,便把突击任务交给了一营,也就是曹玉海的队伍。
这场突击战一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好在曹玉海及时调整战斗策略,拿下了敌人的两处阵地,给我军大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顺利攻下了阳站。
第三次战役也是一场突击战,共歼灭了美军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火炮就有好几十门。
图美军
然而这第四次战役,却是最残酷的一场战役,当时,曹玉海率领着一营的战士接替二团的防务,主要是.3高地。这场守卫战至关重要,因为.3高地直接影响着三十八军防御阵地的稳定,所以不容有失。
这场战斗十分残酷,敌人出动了很多重武器,大量炮弹向着.3高地飞来,但是这些都没有打倒曹玉海等人,他们依然坚守在.3高地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
年2月12日,敌人向.3高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那个时候,我军战士的弹药已经严重不足,而后方的补给一直没有到来,敌人的攻击一次比一次猛烈,而我军战士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仍然抵挡住了敌人6次冲锋。
很快,敌人就发起了第七次冲锋,也就是在这第七次冲锋中,曹玉海不幸中弹牺牲,倒在了.3高地上。
后来,在整理曹玉海的遗物时发现了那个女护士给他写的信,以及那对绣着“永不变心”的枕头,而老家的嫂子,还一直在等着曹玉海回来,这一等待,就是几十年,直到年,嫂子才知道曹玉海牺牲的消息,才知他是特等功臣。
曹玉海的事迹让人感动,他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英雄,要是没有这些英雄,哪里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在过着如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一定不要忘记这些先烈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