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李绩再远征,50万大军终灭高句丽

公元年,唐军在老男人刘仁轨的辗转腾挪之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平定了百济的叛乱,灭了日本的雄心。

这一次干仗虽然高句丽又逃过了一劫,但对他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想一下,如果你家邻居天天提着40米的大砍刀在你家门口瞎转悠,而且见一个砍一个,砍一个死一个,你是啥感受?

所以,高句丽紧跟着就认了怂。年,李治准备到泰山封禅的时候,高句丽还把太子派了过来当陪祭。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高句丽态度这么好,李治自然也不好意思立刻去打他,更何况前几次唐军东征都是无功而返。

但是,就在两国关系慢慢升温,准备和和气气过日子的时候,天上咔嚓一下掉下来了一个超级大馅饼——高句丽内乱了。

公元年5月,高句丽宰相,王国的实际掌权者渊盖苏文薨了。这一薨不要紧,还把他的三个儿子给轰蒙了。

老大渊男生,也就是上一集中被契苾何力扁得从鸭绿江狂奔里跑回平壤的那哥们,他顺利的继承了老爹的位置,担任了高句丽的莫离支(宰相)。

但是这位大兄弟的脑子一如既往的进水,刚刚上台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学隋炀帝到全国各地巡演去了。

不过,他还没有学到隋炀帝的精髓,人家出巡是把王公大臣,但凡能威胁到自己帝位的人全给带了出去。他出巡倒好,不仅让两个弟弟渊男建、渊男产(这名字起的)留在了京城,还让他们代替自己处理起了国家军政。

啥叫兄弟?

就是关键时候你也不知道,他会替你两肋插刀,还是插你两刀的那个人。而渊男建、渊男产显然属于后者。

渊男生出巡之后,有人就挑拨起了这三个兄弟之间的关系。

这人先对渊男建、渊男产说:“你们大哥一直想把你们给杀了,你俩想活命,就得先下手为强。”

转过头,他又跑去对渊男生说:“你的两个兄弟准备造你的反,你可得注意啊。”

这人是谁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严重怀疑他要么是唐朝的特务,要么是高句丽国王的狗腿子,没有深仇大恨,正常人干不出这么缺德的事儿。

渊男生被这人一挑拨,脑子里的水算是流出去了一大半,这才意识到当初让弟弟们留守京城处理政务太脑残。

于是,他就偷偷地派人回到了平壤,准备调查一下两位小伙伴在背后搞了什么小动作。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调查还没有开始,这个人就被俩兄弟给捉住了。

按照当时高句丽的法律规定,犯了谋反罪,就要被扒个精光捆在柱子上,然后被一群老男人折磨。

咋折磨呢?简单两个字“烧烤”。这群人拿着火把,轮流往犯人身上招呼,等造反的人被烤的惨叫不断,体无完肤,奄奄一息了,才会一刀给斩了,而且罪犯的家人还得全部充公为奴。

现在大哥已经怀疑自己造反了,未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这俩兄弟想了想烧烤酷刑,又想了想兄弟情谊,毫无心理压力的就反了。

渊男建逼迫国王高藏把自己封为了莫离支(宰相),转过身就派出大军往哥哥身上招呼去了。

渊男生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雄赳赳、气昂昂的也拉起了一支队伍,靠着自己的威望和实力,很快就夺取了至少6座城池,10多万户,准备和弟弟们硬杠。

但是,打了几天之后,他终于认清了现实的残酷——自己虚的不是一星半点。于是,他又赶紧让儿子渊献诚(这家人真不会起名)到唐朝求救去。

从这个骚操作看,不得不让人严重怀疑,这个渊家是袁绍的子孙后代,不仅姓氏读音一样,干的蠢事和袁绍的儿子们也一样,都是自相残杀,都是引狼入室,结果自然也不会有多好。

李治和当年的曹操一样,高兴的简直就要把武则天的大腿给拍红了。

当年11月,李治下诏,任命73岁的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契苾何力、庞同善、高侃、郭待封(郭孝恪的儿子)等几乎所有帝国猛将,以及50多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了辽东。

另外,黄河以北地区租赋,立刻全部运往辽东以供军需。

大唐对高句丽的最后一战,也是用兵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战终于开始了。

年2月,李绩率领50多万大军,终于到达了辽东前线。

蓝色为河流,红色虚线为进攻路线

这一次,李绩依然是绕过了里宽的辽泽,以及里长的长城,直接杀向了高句丽在辽东的另一个重镇——新城。

新城建立在今天抚顺市北部的高尔山上,东西长约1米,南北宽约米,最高处海拔米,地势险要,城高墙厚,极其难攻。

李绩看罢,倒抽一口凉气,感觉这会是一场硬仗。于是,在开打之前,他对全军下达了死攻的命令:新城是高句丽西部要塞,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必须将它拿下。

随后,唐军在高尔山西南方向安营扎寨,准备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但出人意料的是,唐军刚刚点了俩腰子,老板直接把饭店给砸了。新城内出了一个大高奸——师夫仇。他看到外面唐军威武强壮,自知不是对手,麻溜的就把新城的守将给绑了,直接打开城门就投降了。

李绩大喜过望,乘胜四处出击,很短时间内,就连续攻克了新城周围的十六座城池,一时间唐军名震辽东。

初步打开局面之后,李绩把50多万大军分成了两路:

一路由契苾何力、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一群猛将率领,继续留在了辽东,攻打其它城池。

一路则由自己率领,直接开往了鸭绿江边的重镇乌骨城(此城早已被渊男生控制),为下一步渡江作战做准备。

蓝色为河流

李绩走后,新城周围的形势,其实依然非常严峻,还有将近20万的敌军在周围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冲上来吃掉新城的可能。

其中15万高句丽军驻扎在金山、扶余等辽河上游,另外还有数万靺鞨兵驻扎在新城东边60多里处的南苏城周围(今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

靺鞨兵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就是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叛变了大唐,被李世民活埋了俘虏的那个民族,也是后来女真人和满清的祖先。

面对这种困局,契苾何力决定先挑软柿子捏,打下南苏城,再回头收拾那15万高句丽军。于是,契苾何力留下了庞同善、高侃等人防守新城,自己则带着薛仁贵向南苏城杀了过去。

靺鞨兵这个时候还没有开挂,和上次一样还是超级不经打,基本就属于一触即溃型,契苾何力和薛仁贵怎么打怎么胜,很短时间内就连续攻克了七座城池,斩杀了1万多人。

但是,就在他们节节胜利的时候,背后的危险也随之而来了。

高句丽15万大军趁着新城空虚,迅速地围了上去,而留守的庞同善和高侃等人竟然拿高军毫无办法,新城被高军攻破,貌似已经成了时间问题。

契苾何力听闻战报,大吃一惊。急忙让薛仁贵率军回去救援,自己则带着其他部队继续和靺鞨兵作战。

薛仁贵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带人狂奔了60多里,终于在新城被攻克之前赶到了城下。

此刻高军正在全力攻城,所以,对背后的薛仁贵根本没有丝毫防备。跑红了眼的薛仁贵顾不得半点休息,直接就冲进了高军的阵营,一顿猛砍猛杀,一时之间烟雾弥漫,喊杀震天。

不一会,地上就躺满了高军的尸体,唐军的战马践踏在受伤或死去的人身上,急速地向前飞奔着,周围的惨叫声此起彼伏,惨不忍睹。

新城里的庞同善、高侃等人见此情景,士气大振,也纷纷打开城门率军从山上杀了下来。高军在两面夹击之下,留下了无数具尸体,大败而逃。

但是,战争依然没有结束。此时不痛打落水狗还待何时?

薛仁贵让高侃率领本部人马,先去踹那些逃跑的高军,自己则稍作休息,也紧跟着追了出去。

双方你追我赶,一直在东北大地上狂飙了多里。到达金山之后(辽宁康平县东),高句丽军终于是跑不动了。他们缓了几口大气,摆好了阵型,挥舞着大砍刀就要找唐军拼命。

都说穷寇莫追,眼看高军已经被追得急红了眼,有乱咬人的危险。但是,高侃也追得急红了眼,根本顾不得什么兵法大忌,朝着高军就砍了过去。

奈何唐军不是铁做的,高军也不是一群猪。在高句丽军的拼命抵抗之下,刚刚还在追着别人跑的唐军,竟然又被高军追着跑了回来。

眼看唐军就要被追到辽河里喂鱼了,薛仁贵带领的后军终于出现了。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冲上去救援那些逃命的兄弟,而是很聪明的绕到了高军的侧翼,等到高军追得正嗨的时候,他突然带着唐军从侧后方杀了出来。

高军被这么一惊,顿时乱作了一团。高侃见状也不跑了,调转了马头就又朝着高军砍了过去。一时间刀光剑影,风石火球填满了整个天地。

一番激战之后,高军再次大败而逃,这次又留下了整整5万具尸体。

但是,战争依然没有结束。薛仁贵像得到了李世民、李靖当年的真传一样,坚持要继续痛打落水狗。

手下人全都认为他疯了,纷纷跑过来劝他:唐军又追又砍,连续作战了几百里,已经疲惫不堪,急需休整几天。而高军虽然大败,但是仍有数万大军,不可轻敌。

但是,薛仁贵却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完全没有把那些好心的劝告放在心上,仅仅挑选了精兵,就又一次追了上去。

唐军惊呆了,数万高军也惊呆了,见过疯子,但没见过如此疯狂的疯子。

这还能说啥,只能继续跑啊。

于是,这人又追着数万高军跑了多里,砍杀和俘虏了1万多人,还顺便攻下了扶余城(今四平)。这一次,高军是彻底的跑不动了,甚至连咬人的勇气也没有了。

投降吧,还能怎么办呢,几万人在自己家里被敌人追着跑,丢人都从家门口丢到后院去了。于是,这数万高军就向唐军举起了白旗,而扶余城周围的四十多座城池,也纷纷望风而降。

而就在薛仁贵攻打扶余城的时候,李绩在鸭绿江畔也取得了巨大胜利。

渊男建听说10几万高句丽军,被薛仁贵撵的满东北乱窜之后,急得是满头大汗,又急忙从朝鲜半岛抽调了5万精兵去驰援这15万人。

但是,这5万人刚刚渡过鸭绿江就碰上了李绩这位慈祥的老人。双方在大行城附近的薛贺水大战了一场,高军被斩杀、被俘3万多人,唐军又顺势攻下了大行城。

至此,整个辽东已经全部掌握在了唐军手中。

紧接着薛仁贵、契苾何力等人率领各自的部下,向着李绩靠拢了过去,矛头直指朝鲜半岛。

李治在后方收到战报之后,大喜不已,立刻派出了使者到前方慰问各位将士,并特意给薛仁贵写了一封嘉奖信,宣示三军。

使者派出以后,李治心头一惊,又害怕李绩年纪太大,受不了四处征战之苦,在关键时刻功亏一篑。他又急忙任命67岁的右相(中书令)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开往了前线。

公元年5月,50多万唐军终于在鸭绿江畔集结完毕。

李绩再一次将唐军分为了两路:

1、郭待封率领部分水军,渡过黄海,直插平壤城下。

2、自己则率领陆军,渡过鸭绿江,从陆路进击平壤。

但是,不久之后,两路大军全部都出现了意外,而且还都和一个人有关。

郭待封进入朝鲜半岛不久,粮草就告了急。李绩让别将冯师本给他运送粮草和武器,但是冯师本的船却在关键的时刻掉了链子,坏在了半路。

郭待封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粮草。眼看士兵们就要饿着肚子上战场了,他就赶紧给李绩写了一封求援信。但是他又害怕信被敌军截获,泄露军机。于是,他灵机一动,就写了一首离合诗。

啥叫离合诗呢?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灯谜,字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比如大诗人谢灵运曾写过的一首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怀缱绻,口脉情亦伤。剧哉归游客,处子忽相忘。

啥意思,你看了蒙不?其实这整整30个字,就表达了一个字——别。

前两句的“古人”、“十日”是关键,意思就是“古”去掉“十”等于“口”字。中间两句是“力”字,后面两句是“刂”,“口+力+刂”就是“别”字。

这么复杂的东西别说让10几岁就出来砍人的李绩看了,就是让李治看估计也蒙圈。所以,李绩看见诗以后,先是蒙,后是怒,喊着要把郭待封给斩了。

就在李绩越来越蒙的时候,行军通事舍人、北魏太武帝七世孙元万顷赶紧把李绩给拦了下来,告诉了他其中的意思。李绩这才恍然大悟,尴尬的满脸通红,赶紧又派人给郭待封运去了粮草和武器。

看来,没文化真能害死人啊。

郭待封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李绩却为接下来的问题发了愁。几十万士气高昂的唐军竟然被高军给杠在了鸭绿江畔,迟迟不能进军。而不能通过的原因,说起来也非常的搞笑。

刚刚猜出来离合诗是啥意思的元万顷很有才,但是这位老兄有才的过了头。

准备打高句丽的时候,他给写了一封《檄高丽文》,文章质量没得说,文采飞扬,慷慨激昂。但是,文章里却说了一句非常不应该说的话:“不知守鸭绿之险”。

这就类似于你准备揍别人的时候给人家说,你咋蠢得像头猪,不知道把你家的头盔、护膝给穿上呢?

渊男建看到檄文之后,一拍大腿,这才想起来鸭绿江边忘派兵把守了。于是,他也贱兮兮的给唐军回了一封信:“敬听尊命!”立即派出重兵守住了鸭绿江。

有这样的猪队友在,把李绩气得直跺脚,一封奏疏就飞递到了长安。既然暂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先解决你得了。

李治看完之后也是哭笑不得,一道圣旨就把元万顷流放到了如今的广东。

你还别说,这招杀鸡儆猴还是很有作用的,处理完元万顷之后,唐军的战斗力立刻就飙升了。没过几天,唐军就冲过了鸭绿江,狂追高军多里,并顺道又攻下了辱夷城。

年7月,唐军在辱夷城短暂休整之后,契苾何力又带着50万大军率先包围了平壤。

和以往隋军、唐军攻打平壤不同,此刻的平壤已经成了一座孤城。辽东各城被破,百济早已投降,高军的几十万大军死得死伤得伤,早就被出了唐尿病(见到唐军就吓尿)。

所以平壤城内一片人心惶惶,都在想着怎么投降。

一个多月后,高丽王高藏便让渊男产带着98位王公大臣,打着白旗投降了唐军。

但是,渊男建是一个很倔强的老男人,国王都已经投降了,他依然坚持不降,还不断派兵出城挑战唐军,结果可想而知,每一次都是大败而回。

年9月12日,渊男建最信任的和尚信诚,终于不想再努力了,他偷偷地打开了城门。随后唐军叫喊着、奔腾着,一涌而入,这个多少帝王、多少名将都梦寐以求的名城,终于被踩在了唐军的脚下。

渊男建看到大势已去,准备自杀殉国,但是却被抢救了过来,后来被流放到了今天的贵州。

至此,建国余年,曾经北拒中国,南欺朝鲜,控地数千里的高句丽终于被全部平定。

年12月,李绩率领威武之师,一路凯歌,回到了长安。

李治大喜不已,又是大赏三军,又是太庙献伏,又是南郊祭天,轰轰烈烈搞了十几天,才恋恋不舍的结束了庆祝仪式。

随后,李治将高句丽五部、城、69万余户,分为了9个都督府、42个州、个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统辖原高句丽全境。薛仁贵任安东都护,领兵2万,镇守安东。

唐军的强盛,在这一刻终于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朝的疆域,也在这一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西至咸海、东到朝鲜,北及西伯利亚,南达中南半岛,放眼天下,1多万平方公里尽是大唐国土。

前数千年,中国未有如此之大;后数千年,中国未有如此之盛,再数千年,中国亦会以此为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4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