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水鸟的生存现状与保护
第十六届中国鸟类学大会
中国鸟类学大会圆满结束
“
4月8日至10日,第十六届中国鸟类学大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成功举办
大会主题是“跨入中国鸟类学卓越时代”,会议围绕鸟类生态学、行为学、保护生物学、保护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方法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蔡志杨博士受邀就“迁徙水鸟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做了大会报告,报告既有较高的科学性也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当下,作为生态环境指示剂的鸟类种群动态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怎样开展,报告都给出了较全面的信息及建议
以下是报告摘要
迁徙水鸟近年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 鸟类的栖息地也有可能是因为互花米草,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导致的,大家看这张照片很明显的看出被互花米草入侵过的地方了,鸟类基本上进不去,没有办法利用,所以长出互花米草的地方对鸟来说就是失去了重要的栖息地。
干晓静博士在她早期的研究里面,就研究过互花米草入侵是怎么样对鸟类造成影响,她的研究发现在互花米草带里面的鸟类密度显著低于在光滩或者是在潮间带里的密度,特别是水鸟以及候鸟。这个研究是在崇明东滩开展,那么放在全国的这个尺度上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呢?
MichaJackson去年发表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篇文章里面我们分析了整个中国沿海53个重要的鸻鹬类栖息地,分析了这53个栖息地里面这些光滩生境以及互花米草的面积变化,这篇文章的结果就表明:从年起到年,中亚的鸻鹬类栖息大概75%的栖息地都出现了滩涂湿地面积减少的这个情况。同时,有大概一半的栖息地出现互花米草入侵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鸻鹬类来说,有一半的重要栖息地,同时面临着光滩面积减少,互花米草入侵的双重的威胁。
互花米草入侵对于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除了栖息地丧失会对鸟造成压力,造成威胁以外,栖息地的质量下降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威胁。我们早期在鸭绿江口开展过比较深入的研究,鸭绿江口是我们这迁飞区里面,鸻鹬内非常重要的一个中途停歇地、栖息地,当鸻鹬类在这个栖息地补充能量的时候,他们最主要的食物是来自于光滑河篮蛤,一种小的蛤类。
我们发现在鸭绿江口停歇的时候,斑尾塍鹬、大滨鹬以及红腹滨鹬约超过75%的能量摄入都是来自于一种食物——光滑河篮蛤。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光滑河篮蛤自从年之后,其密度以及数量一直在下降,到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少了,食物下降之后造成的一个可以看得的现象,就是鸟类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当中包括在澳大利亚西北澳过冬的斑尾塍鹬亚种,他们早期在鸭绿江口的数量高达一万五至两万,但是当光滑河篮蛤的数量下降之后,这种斑尾塍鹬亚种的数量降到只剩下一两千,甚至更少。
除了数量下降以外,根据一些追踪结果也表明,这些鸻鹬类在鸭绿江口的食物下降、质量下降之后,他们停歇的时间也相应缩短,所以也就是说即使总的滩涂面积没有变化,栖息地的质量下降也会对鸟类造成影响。
除了栖息地的下降,栖息地质量下降以外,捕猎、偷猎其实也是造成鸟类数量下降的重要成因之一。Eduardo在两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面,就把整个迁飞区的一些文章以及报告都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与狩猎相关的一些报告,他分析发现,狩猎、盗猎很有可能已经到了已经到了可持续捕猎额度的一半,也就是说有可能狩猎以及栖息地变化等一些威胁相互作用下,导致了水鸟的数量下降。
最近两年我跟马艳菊博士也有合作,我们分析了污染物富集在鸻鹬类的情况,初步的结果发现在东亚,鸻鹬类中途停歇地所采的羽毛样品里面,汞含量高于这些鸟在繁殖地以及在越冬地的一个情况。所以也就是说东亚地区的一些污染可能也会对鸟的身体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化学污染物对于鸟类身体的负面影响
栖息地消失、质量下降、盗猎,及污染物都有可能导致水鸟的种群数量下降。
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很多人可能立即想到的是持续对水鸟种群数量进行监测,以及开展相关的研究分析,这个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非常幸运,中国从年起,已经在一些沿海湿地开展长期的数量监测。
当中黑脸琵鹭的同步普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对鸟类进行数量监测,然后对他们的威胁进行保护和管理工作。
但我今天想侧重说的除了鸟类数量监测以外,我们其实还有更多值得开展的工作。当中包括对这些水鸟所利用的栖息地开展一些底栖动物采样的工作。以此来了解这些鸟类为什么会这么喜欢在某一片湿地出现,然后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片湿地有大量的食物供应。
我们最近在连云港滨海湿地采了底栖动物,我们发现大量的沙蚕,在野外看到了这里大量的沙蚕、高的密度以及体型也较大,在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我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形,这可能侧面解释了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的半蹼鹬及其他鸻鹬类去停歇、在这里补充能量。
除了监测这些鸻鹬类觅食地的情况以外,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他们休憩地,就是涨潮之后休憩地的一些建设以及管理工作。MichaJackson在她之前的一篇文章里面就分析了整个迁飞区里面,水鸟鸻鹬类利用人工湿地的一个情况。从她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这些水鸟去到每个国家地区,几乎都会利用人工湿地,所以也就是说人工湿地对于这些水鸟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可缺乏的一种生境。
MichaJackson发表在ecologyandevolution的一篇文章,就详细分析了怎么样的人工湿地更能吸引这些迁徙水鸟。人工湿地的总面积越大,水的覆盖面积越少,水覆盖面积也就是说它的水深,水深越浅的话,越能吸引这些迁徙水鸟。与此同时,在鱼塘里面的植被面积少,周边的这个建筑物少,以及周边塘埂上没有什么植被的话,更能吸引这些迁徙水鸟。所以进行这些分析,我们能更优化、更有针对性得去保护好鸟类的这些栖息地。
人工湿地总面积越大,越能吸引迁徙水鸟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局面,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保护工作。我们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分析了整个中国沿海,重要水鸟区域的保护情况,我们找到了个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当中有大概1/4左右的栖息地是落在保护区内,受到了比较严格的保护。如果当我们把生态红线所能产生的这个保护效应也考虑进去的话,我们这些发现沿海这些重要水鸟栖息地受保护的这个比例攀升到77%,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想开展水鸟栖息地保护的工作的话,我们现在比以往更有可能有政策上的支持去推动这些保护工作。
之前也提到,我们现在整个国家对生态修复,生态监测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再去持续 另外一个我想分享的内容是红树林。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人谈论到碳中和、碳达峰。因为红树林有非常高的固碳潜力,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希望通过种植红树来提高这个滨海生态系统固碳的能力。但是做这些决策规划的时候,很多参与到里面的专家,很多都是有植物学研究背景的,但对于鸟类研究人员可能没有参与这个决策里面去,就造成有一些地方在种植红树的时候,他们是不自觉之间破坏了原有的水鸟的重要觅食地。
我们的研究室发现在我们整个迁飞区,不光光是在中国大陆,在这个深圳湾,在香港这一片,还有台湾、台北,还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区都有这种例子。这些红树林慢慢地往光滩扩散,不管是通过人工种植也好,还是通过这个资源扩散也好,这种现象比以前更普遍。
在我们国家年到年之间,对22个鸻鹬类重要的栖息地进行栖息地组成的监测,我们发现这些地方的红树林面积显著增加,也就是说红树林占据和竞争光滩的问题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严重,这个情况是目前被忽略,需要高度
最后一个我想介绍的工作就是我们怎么样去评估管理的成效。现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一个保护区去保护当前的湿地,但是这些保护区的边界是怎么去设定呢?有没有真的很有效的把鸻鹬类,或者是他们 最后希望通过今天简单快速的介绍,让大家对目前我们这个迁飞区里面迁徙水鸟所面临的一些威胁,以及现在它们的生存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的确我们现在这个迁飞区里面迁徙水鸟的未来的情况还不容乐观,因为他们里面很多的种群数量都在下降,但是从一个更大的环境去看的话,其实已经有很多积极的变化在发生,包括已经有更多的政策去支持,去推动一些生态监测、生态保护以及修复的一些工作。然后关键是未来我们怎么样去更好、更有效地落实利用这些机会。这是我们在十几年前没有办法想象的一个新局面。十几年前在江苏条子泥——勺嘴鹬非常重要的,百万亩滩涂围垦是当地宣传的一个重点,现在十年之后,完全反过来,他们宣传的是那片湿地保护得有多好。
另外一个我希望大家未来还可以去 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为止,我这边近期会有一个博士后岗位的空缺,所以对于我今天所介绍的工作感兴趣的同学朋友,或者是对这个空间分析有经验有兴趣的朋友欢迎跟我联系,谢谢大家。
虚位以待静候君来
蔡志杨博士及其团队近期会有一个博士后岗位的空缺,对于蔡志杨博士视频中所介绍的工作感兴趣的同学朋友,或者是对空间分析有经验、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联系蔡博士的团队
联系方式:choimo
yahoo.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