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于明末的小冰河,清朝是如何养活众多人
李自成进入北京,大明王朝灭亡,月余,清军打败李自成,北京易主。大规模农民起义,其根源在于人们吃不上饭,那么生活在寒冷东北的女真人是如何养活那么多军队,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的?
入关前女真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燕山山脉、长白山山脉,森林茂盛,动物种类繁多。又有松花江、牡丹江嫩江、鸭绿江等河流纵横交错,所以当时的女真人以渔猎为生,是一个渔猎民族。在朝鲜人的记载中女真“渔猎者率以二十余人为群,皆于郁密处结幕,每一幕三、四人共处,昼则游猎,夜则困睡”。获取的物资不仅可以自用而且可以通过和明朝,朝鲜互市换取其他生活物资,如布匹、茶等,尤其是长白山的人参非常有市场。——《李朝实录》《明史》
但是这只是初期的女真情况,渐渐的女真的经济往多种经济发展,别忘了东北也是中国的大粮仓,黑土地的粮食产量极高。在建州卫建立后,女真人学习了明朝人先进种植技术,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大规模种植粮食。比如从李满柱部从浑江迁徙到猪婆江流域,“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又把势力延伸到辽东地区,辽东此地临渤海、黄海,气候适宜且为平原,降雨量是整个东北最丰富的地区,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李朝实录》《明太宗实录》
虽然女真是渔猎民族但是畜牧业同样重要,在我们的印象中女真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东北和蒙古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东北是没有大草原的,女真人养马是为了捕猎,穿梭在树林、浅滩之间,像是农民的牛一样,猎人都有养马的习惯。“所经婆提江、万遮岭之间,六、七十里之地,放牧马群漫山蔽野者,不知其几万匹”。养马同样是为了互市,马喜高寒,满洲马和蒙古马相比腿更粗壮,耐力更好,而明朝正好缺少战马,比如永乐元年,“兀良哈头目哈儿兀歹遣其部属脱忽思等二百三十人来朝贡马”,而贡马能够获得的赏赐非常丰厚,所以女真各部都养了很多马。——《明太宗实录》《栅中日录》
女真畜牧业成为主要经济支柱是在万历以后,女真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变得更大了。女真的军事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大的马场。在女真和蒙古的战争中,女真人多次取得战争胜利,而且东北真的有一片大草原,这个地方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在这里出产中国有名的“三河马”,所以我们才会有一个女真人擅骑马的印象。
如果想要养活大批的人口靠畜牧业和渔猎都是不可能的,耕种才能养活最多的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打下了大片的土地,那么谁来种就是个大问题。女真的人口并不多,而且还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满洲八旗平时是要种田的,只有战时才要出征,不仅要耕种而且要因地制宜,“若系水田,俱种以稻、稗、高粱,旱地皆种杂粮”,但是因为八旗兵后来作战和训练任务愈加繁重,所以皇太极又吸取汉民耕种。“辽东之地,十三女真,十七汉民”,皇太极命“汉民乘时耕种,给以牛具”作为女真的后勤保障。——《辽东志》《清太宗实录》《满文老档》
和明朝相同,清朝也出现了粮食问题
明末清初之际自然灾害频发,明朝经历着内乱而女真内部的日子同样也没有那么好过,老天爷好像不是很给面子,水灾旱灾接替出现,甚至同时出现。年、、、、等年份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洪水,还有旱灾,年旱灾,年“处处灾旱,司农告乏”。天灾频发的同时吃饭的嘴却变多了,比如孔有德、耿仲明归降万人,女真又扩大军事规模,所以女真的情况也并不好。——《清太宗实录》《李朝实录》
崇德(皇太极年号)八年“时国中大饥,禾稼不登,人皆相食,或食草根树皮,饿死者什之九”,因为缺粮,粮食价格大规模上涨,平时粮食价格为几钱,但“辽阳大饥,父子相食,斗米一千二百,值银一两七钱”,农民不得不逃命,土地荒废,盗贼横行。
清朝方面也为了缓解危机做了很多措施
开源: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要增加粮食产量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保护耕地,勿误农时。“凡有牲畜入田,知者执之。见之不理,罚银一两”;军队也不能踩踏粮食,“凡遇行兵巡幸,军士有践踏田禾者,重则射之,轻则鞭之”;行军打仗,抽取壮丁尽量不要赶在农时,“国中兴作,俟规模既定,然后举行。总以农务为急”;官员要督促农民耕种,“不时加督率致废农事者罪之”,可见女真人对粮食是很重视的,同时也反应出关外粮食紧张的问题。——《清太宗实录》
除了保护自身的粮食第二种方法就是抢粮,后金虽然抢夺蒙古但是蒙古人实在是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蒙古也是经常抢后金的粮食,如果二者结盟共同对付明朝,对于后金来说能够使利益更大化。除了蒙古以外朝鲜和明朝是后金最喜欢打猎的地方。朝鲜是明朝的藩属国,但是明朝自顾不暇,朝鲜就经常遭到后金的敲诈勒索。皇太极给朝鲜国王的书信中是这样写的:“宜供给我驻义州、镇江兵丁粮饷,若不给粮,而我兵出外索粮”,让朝鲜养后金之兵,养的兵马又可以震慑朝鲜和明朝,果真是好手段,而朝鲜迫于压力却又不敢不给。——《明史》《李朝实录》
节流:皇太极认为在国家缺粮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每个人的口粮限制“诸申、汉人不得糜费,汉人、诸申每月每口给粮汉斗四斗”。遇到丰年也不能胡吃海喝,在留下口粮的情况下要把剩余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后用。”粮饷于各处部落例置屯田,秋收后,不即输入。”又比如酒是用粮食酿造的,所以皇太极对酿酒限制,“严沽酒之禁”。——《清太宗实录》
皇太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让女真通过过了难关,保持粮食产量的增长,扩大了人口规模,增强了后金对于灾年的抵抗能力,因为有了粮食才能养活军队。孙子兵法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粮食可安民心又可定军心,相比之下明朝虽是泱泱大国但是连军饷也发不出来。宣大总督卢象升:“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最后只能变卖战马才能吃上饭,所以孔有德的军队无粮叛变或者勤王兵哗变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后金能在艰难的环境下保持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多尔衮不如皇太极。——《明史》
结语:
同处于灾害频发的年代,明朝和后金的日子其实都不好过,而后金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减轻了灾害所造成的影响。但是难道明朝就没有有识之士吗?其实也有,但是却不能实行下去。明朝和后金最大的差别在于后金是一个新兴的茁壮成长的国家,所以政令通行,而明朝已经腐朽了,如果明朝禁止用酒酿造粮食可能吗?明朝的问题不在于粮食不足而是分配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