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发布杨子荣在丹生活12年,曾在鸭
杨子荣的名字家喻户晓
“天王盖地虎”、“宝塔震河妖”……
英雄杨子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但杨子荣参军前(12-23岁)生活在丹东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
杨子荣艺术形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小说、电影《林海雪原》的相继问世,特别又过了十多年后,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塑造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2团在深山老林剿匪的英雄形象,让杨子荣红遍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
12岁来丹谋生,18岁在鸭绿江放排、拉纤
杨子荣是山东牟平县人,他12岁时,全家闯关东一路北上来到丹东,在鸭绿江边生活了12年(年—年),也就是他12-23岁是在丹东度过的。
杨子荣
为谋生路,18岁的杨子荣就在丹东的鸭绿江边当起了船工,做顺水放排、逆水拉纤的艰苦工作。
正是这几年劳动生计的磨砺,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一身好水性,养成了他坚定果敢,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鸭绿江放排资料照
应该说,在丹东这12年所积累的社会阅历,对他后来成为出色的侦查员奠定了基础。
杨子荣落户丹东沙河镇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字子荣。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杨世恩是泥瓦匠,杨子荣有一兄一姐一妹。小时候因家庭困难,读了二年私塾后,他便辍学回家。
上世纪30年代的丹东街景
据《牟平县志》记载:年秋,杨子荣全家因生活所迫,只把哥哥杨宗富留在老家,举家闯关东迁往安东(沙河镇一带)定居。靠着父亲做泥瓦匠的微薄工资养家糊口。
杨子荣13岁起做童工
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重担,年仅13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
秋天正是柞茧上市的旺季,他每天起早贪黑,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边,备料煮茧,运萝搬筐。论劳动强度,他比别人大;论出勤时间,他比别人多。可是因为不算成人工,到了月底结账,他只能拿到“半拉子”工钱。即使这样,等用工旺季一过,他还是会被赶出工厂的大门,另谋生路。
祸不单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安东地区,父亲因劳累过度,染病身亡。单凭尚未成年的杨子荣难以养活全家,母亲只好领着姐妹回山东老家,他自己则继续在安东谋生。
杨子荣在丹东开过山洞,打过石头,伐过树木
杨子荣孤身一人在丹东闯荡,开过山洞,打过石头,伐过树木。
他一次次地失去工作,可为了填饱肚子,又不得不一次次地寻找新的工作。
年,杨子荣已是一条18岁的壮汉,他和老乡结伙到鸭绿江上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在这段艰苦谋生的日子里,杨子荣与下层社会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并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决心抗日的文人,有流浪关东的农民,更多的是为生计奔波的工友,其中,也不乏在黑道上闯荡江湖人物。
不忍日伪欺凌,毅然参军,开启林海雪原的传奇人生
年,杨子荣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过着牛马般的生活。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亡国奴的滋味,年,他不忍日伪欺凌,带头打了为洋人服务的工头,从东北跑回山东老家。年9月,杨子荣以字代名参军,开始了他在林海雪原的传奇人生。
杨子荣艺术形象
读私塾两年,能背下《水浒传》、《三国演义》
在杨子荣31年的短暂人生中,有12年是在丹东度过的,这12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少年时光,丹东是他的第二故乡。
虽然他只在山东老家读私塾两年,但能读书看报。他记忆力极强,能背下《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许多章节,且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对东北的许多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讲起来绘声绘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学过几套拳脚,臂力过人,胆大心细,足智多谋。
英雄的事迹成为丹东宝贵财富
据记载,在鸭绿江边做船工的日子是杨子荣在丹东生活最难忘的。常年在社会底层工作生活,他熟悉了这里的人情世故、乡风民俗、野史轶闻、行帮黑话,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知识。
可以说,丹东这座“英雄城市”造就了这位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迹和精神也是丹东乃至全国人民值得骄傲的宝贵财富。
整理李志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