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二十乘胜追击,第三次战役

一、越打越有

志愿军在前两次战役中的胜利震惊了整个世界。

被震惊的不止是敌人,中国自己的盟友、朝鲜战争真正的始作俑者——斯大林也是其中之一。

斯大林简直是惊讶极了,作为整场战争真正的策划者,斯大林从未想过剧本居然是这么写的。

在美国加入战争之后,斯大林本以为这场战争在战场上就已经失去希望了——除非苏联人自己下场,否则又有谁能够跟美军匹敌?

斯大林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可谓不抱任何希望,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中国军队曾经输给了日军(某蒋姓岛主:勿念),而日军又输给了美军,在斯大林眼里,中国军队面对美军的胜算恐怕根本就是0。

斯大林是如此坚信自己的判断,以至于他依据这个判断做出了更进一层的重要决策:就在志愿军即将入朝的重要关头,斯大林撤回了原本早已许诺给中国部队的空中掩护。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背信弃义,如果不是死心塌地的认为中国军队没有丝毫胜算,斯大林恐怕很难会做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在斯大林眼里,志愿军开启的是一场必输之战,他不想为此“白白”浪费飞机。

当志愿军的捷报传到苏联时,斯大林在震惊之余,他的内心恐怕是五味杂陈,半喜半忧。

喜的是,自己的盟友居然如此给力,在没有任何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把美军打退了00公里,可能比苏联自己上阵效果还好。

忧的是,这盟友太给力了,吓人啊,斯大林恐怕要反思一下,自己之前那些操作,是不是太过分了。。。

至关重要的两场胜利,不仅打晕了美国人,而且也打“服”了苏联人。

12月1日,斯大林向主席发出贺电:

你们的胜利不仅使我和我们的领导同志,而且也使全体苏联人民感到高兴。由于你们在抗击美帝的斗争中取得的这些重大胜利,请允许我向你和你们的领导同志,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全体中国人民,致以衷心的敬意。正如苏军在与第一流武装的德军交战中取得了现代化战争的丰富经验,变成了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一样,在反击现代化的和装备精良的美军的战争中,中国军队无疑地也将取得现代战争的丰富经验,其本身也将变成完全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威力强大的军队。祝你们取得进一步的胜利。

当然,一封贺电并不算什么,更关键的是斯大林的下一步举动:12月日,驻扎在安东的苏联空军第50师收到了一条重要命令:“保护北朝鲜中国志愿军的后方。”

在这之前,苏联空军一直有一条明确的禁令:“不得越过鸭绿江。”早已驻扎在中国的苏联机队,一直只在中国的领空中盘旋。

而从这一刻起,朝鲜的天空终于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属。苏联空军呼啸着飞过了鸭绿江,为志愿军后勤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空中保障。

有时候,朋友,也是打出来的。

二、中朝联军

抗美援朝的路,并不好走。

不仅苏联的空军朋友姗姗来迟,一开始,中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之间的合作也存在问题。

志愿军刚刚进入朝鲜时,由于朝鲜人民军还没从灾难性的打击中恢复,主要的作战任务基本由志愿军承担。

而随着朝鲜战事愈发的顺利,人民军开始逐渐恢复了战斗力量,这个时候,一个重要的问题开始摆上中朝两国的眼前,那就是:志愿军和人民军是否应该统一指挥?

如果是的话,又应该由谁来统一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

是否应该统一指挥,其实并不是问题:志愿军作为一支外来军队,尽管拥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却因为跟本地的人民军沟通不畅,导致作战效率受到了影响。

前两次战役中,志愿军因为人生地不熟,加上手里缺乏靠谱的地图,经常出现迷路的现象,而且还多次在狭窄的山路上和逃难的人群撞在一起,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更严重的是,在有些战场,甚至还出现了人民军误打志愿军的情况。

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统一指挥势在必行,但是,谁来指挥,却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彭德怀眼里,这根本就不用讨论:志愿军绝不可能交给其他国家的人来指挥——更不用说是刚刚打了一场大败仗的金日成。

主要的问题在于,金日成的想法却并不是这样。

在金日成眼里,既然志愿军已经进入了朝鲜,那么他作为朝鲜的最高长官,就应该指挥志愿军作战。

不过,金日成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没好意思开这个口:人民军都被打成一锅散沙了,手上一只完整的队伍都没有,怎么敢找志愿军要权?

结果,在前两次战役期间,中朝军队指挥权的问题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隐患,中朝双方多次就军队的统一行动和配合问题发生了许多不大不小的摩擦。

主席意识到了这个隐患的存在,由于主席非常了解彭老总的脾气,特地专门给彭老总发了一封电报:

(与朝鲜同志)商谈时请注意方式,采取委婉曲折的、温和的态度。并要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即有些意见通不过,争论和分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着。要待打了很多的胜仗,中国同志的意见在事实上多次证明是正确的,那时才会被朝鲜同志所赞同和信服。

主席告诉彭老总,现在有争执很正常,慢慢来,等我们打出成绩,朝鲜人总有一天会心服口服。

话虽如此,指挥权的问题仍然必须解决,11月1日,主席直接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建议成立中苏朝三方联合指挥部,同时建议斯大林直接给朝鲜方面下达相关指示。

很快,11月15日,前线的彭德怀、金日成和苏联大使什特科夫专门在大榆洞见面,协商两军的指挥问题。

彭德怀首先发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两军必须统一指挥的建议。

随后,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苏联大使什特科夫几乎是毫无保留地站在志愿军一边,什特科夫直言到:人民军拿着苏联的最好装备却打了败仗,志愿军拿着劣势装备却消灭了大量敌军,今后无疑应该由中方统一指挥。

中苏两方如此一致,金日成就很尴尬了。不过,金日成并没有就此放弃,在会上,金日成干脆避开了指挥权的话题,在介绍了一些人民军队情况之后,金日成三缄其口,再不多言。

这样一来,会就有点开不下去了,大家只能草草散会。

什特科夫把这次会议向斯大林做了汇报,在汇报的最后,什特科夫加上了自己的判断“我认为,部队的作战行动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关。”

11月16日,斯大林给主席发来电报:

“完全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

这下子,金日成的梦想总算是彻底破灭。

主席把斯大林的电报转告给彭德怀,特地交代彭德怀“注意一下金日成的情绪”。

在得知斯大林的意见后,金日成确实对着苏联大使发了一通牢骚,不过,只要老大哥发话,金日成一向言听计从。

12月日,主席和金日成会面时,金日成主动提到了指挥权的问题,他向主席表示,斯大林有电报指示,中朝军队应统一指挥,因中国志愿军有经验,应由中国同志为正职。

于是,会谈后,《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正式发布,在这一刻起,中朝联军,总算是正式成立了。

打完两场胜仗之后,志愿军的朋友终于陆续到齐。

那么,继续吧。

三、三八线

12月8日,彭德怀致电主席,讨论第三次战役的作战计划:

我为粉碎美伪固守三八线企图,第一步决以消灭伪一师、伪六师、美二十四师、骑一师为目的,限于十六日拂晓前到达战役攻击准备位置,拟于十七日开始战役进攻。

当日18时,彭老总再次致电主席:

下一战役十六七号开进完毕,十八九号可开始攻击,估计月底可结束。如能歼灭伪一、六两师、美二十四师、骑一师,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我即将进越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如上述敌人不能消灭、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即能越三八线或取得汉城,亦不宜做。因过远南进,驱退敌人至大邱、大田一带,增加以后作战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比作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充分准备,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但须派人民军二、五两军团南进,造成带战略性的断敌后路。

在讨论第三次战役之前,有个前提需要特别说明:志愿军入朝之后,在短期内连续打了两仗,战斗减员已经有4万多人,还有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而且因为连续作战,部队整体已经相当疲惫,总体来说,志愿军目前处于亟需休整的边缘。

结合志愿军的现状,就能看出彭老总提出的建议是:尽管志愿军此时已经比较疲惫,但仍应一鼓作气再打一仗(基本没有安排休整时间,17号就打算继续进攻),争取一步跨过三八线。再往下怎么走,则先看看第三次战役打得怎么样,打的好就跨过三八线,打的不好,就在三八线北边休整。

对于彭老总的建议,主席进行了非常慎重的考虑,首先给彭老总的回复是一个绝密情报:

密息,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柯林斯奉命到日本和朝鲜前线,和麦克阿瑟、沃克及其他美军高级将领会商之后,认为联合国及美国的军队在朝鲜的态势已无希望。柯林斯认为,在目前朝鲜人民军及中国志愿军进攻的速度和范围的条件之下,由于美军在人力及装备上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以及士气的极端恶化,美军不能组织长期的防御。柯林斯已将上述情况及其意见向美国联合参谋部作了报告。从柯林斯上述报告中证明,他已给予麦克阿瑟以适当的指示,命他准备船只,并集结军队于一定的港口,以便进行撤退等情。从外国通讯社的报导看来,汉城正在准备撤退。上述情报是否正确,大概不要很久就可证明,至迟在我十三兵团到达开城等处迫近汉城时,可以证明。为了不使部队松气,上述情报不要下达...

随后,12月1日,主席正式回复了彭德怀的上一封电报:

(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

这是两封非常非常重要的电报,结合这两封电报来看,主席的思路极为清晰:

1、根据密报,美军目前处于非常慌乱的状态,很有可能连汉城都直接弃守。也就是说,志愿军很有可能像拿下平壤那样兵不血刃地拿下汉城,因此,即使从军事角度,志愿军也应该跨过三八线,向汉城进攻;

2、从政治角度出发,美国现在无疑急着停战,而在目前的战场局势下,对于美国最合适的停战边界就是三八线;

、就当前而言,三八线是对中国不利的一条边界线,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个问题,万一政治局势发生变化,原本已经占尽优势的志愿军很可能被这条虚拟的边界挡住前进的脚步。

4、中国当时在政治上是不承认三八线的存在的,周恩来之前在驳斥十三国提案的时候就特别提到过这点:“美军既已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

5、因此,从政治角度出发,志愿军无论如何都应该跨过三八线,向世界表明中国对于这条边界的态度,从而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彭老总收到电报后立刻明白了主席的用意,当即改变了作战部署,要求各部做好跨过三八线的准备。

不过,对于跨国三八线作战,彭老总并非没有顾虑。

12月19日,彭德怀向主席回电,详细阐述了目前志愿军面临的一些困难:

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说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此役,除运输困难、气候寒冷、相当疲劳外,由从山地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也没有进行普遍得教育。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八日的报告中提到暂不越三八线作战,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得十三日复电,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

如果仔细看的话,这封电报的意味深长,彭老总虽然明确说“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但电报中还是花了巨大的篇幅在描述志愿军目前面临的客观困难。

我认为,此时彭老总实际上是在对主席直言:以志愿军目前的状况,真要越过三八线作战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获得了一定的胜利,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真正打败美军,需要做好长期战斗的打算。

12月21日,主席回复了彭老总:

你对敌情估计是正确的。必须作长期打算。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恢复疲劳,然后投入战斗。在打伪一师、伪六师之前是这样,在打春川之前也是这样。总之,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休整再战,这个意见也是对的。

随后,在26日,主席再次给彭德怀发来电报:

在此次战役结束后,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均应撤退至利于休整的适当地区,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

主席的回复非常明确:

1、朝鲜战争一定是长期战争,这点我非常明白,不用担心;

2、越过三八线是政治要求,必须过,但是目前并不需要在三八线以南长期作战,只要越过三八线打一仗,达成我们的政治目标之后,志愿军反而应当立刻撤退,开始休整。

收到主席的回复之后,彭老总的心里就有底了。

志愿军下一个战役目标就此定下:乘胜追击,跨过三八线,向汉城进攻!

第三次战役,就此打响。

小结

1、前两次战役中,志愿军几乎可以称之为“一无所有”:没有空中掩护、没有盟友(人民军有帮忙,但是两军完全没有协调指挥)、没有重火力、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甚至大部分志愿军手上连一份靠谱的地图都没有。

2、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度恶劣的条件下,志愿军却打出了令人震惊的两次大胜,尽管前两次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这两次酣畅淋漓的胜利带来的影响却是前所未有的,整个世界都被志愿军惊人的战斗力所震慑,美军吓得死命地往后跑,不开一枪就放弃了平壤,甚至一度在讨论要不要撤离朝鲜。

、后来,志愿军的条件比一开始简直好到天上去了:中苏空军成规模参战、志愿军大规模换装苏式装备、人民军基本恢复战斗力、后勤补给线基本稳固。。。然而,志愿军虽然胜仗不断,却再也没打出这样拥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4、每当我回看这段历史,总是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当一个人(国家)一无所有的时候,凭借着义无反顾的决心和朴素坚定的勇气,反而能取得令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成就,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比拍电影还要传奇。

5、不知道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书对于第三次战役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论调:这些书声称在这个时候,彭德怀觉得志愿军已经不能打了需要休整,主席却为了政治因素强行要求志愿军连续作战,结果志愿军不得不在缺乏休息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里又投入新的战役。

6、问题是,明明是彭德怀12月8日发了这两封电报:

我为粉碎美伪固守三八线企图,第一步决以消灭伪一师、伪六师、美二十四师、骑一师为目的,限于十六日拂晓前到达战役攻击准备位置,拟于十七日开始战役进攻。下一战役十六七号开进完毕,十八九号可开始攻击,估计月底可结束。如能歼灭伪一、六两师、美二十四师、骑一师,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我即将进越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

连续作战明明是彭老总提出的,结果在这些书里却变成了:彭德怀认为“第二次战役后中国军队需要休整三个月以上...”、“从军事上讲不应该再立即进行战斗...”

所谓睁眼说瞎话,应该就是如此吧。

7、总之,第三次战役的发起带有不少争议,很多人似乎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见好就收,答应印度那个十三国方案,剩下的去谈判桌上什么都能解决。在我看来,上面那个奇怪的论调也是这个理论的一个副产品,只不过很容易拆穿就是了。

8、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这个话题几句话讲不清楚,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仔细分析。

9、只不过,每次我看到这些同志大言不惭地论证“应该立刻停战,谈判桌上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我脑海里其实是这么个画面:

年9月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心满意足地走下飞机。

面对着兴高采烈的人群,张伯伦用力挥舞着手上的一张带有希特勒亲笔签名的纸,他大声地对人群高喊:“我为我们一代人带来了和平!”

那张纸的名字是《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而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

抗美援朝系列未完待续,欢迎评论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0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