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志愿军入朝时和美军装备差距大,究竟大

我们知道,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而在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时,却依旧还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非现代武装力量,在武器装备方面和对手存在明显的差距。正是由于这样的差距,才导致志愿军很难成建制地大量消灭美军。那么,双方的武器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作为战争主力的两军陆军一线野战师,来看一下当年志愿军官兵到底是在一种怎样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来之不易的胜利。

#01:

美军:火力至上再至上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先后投入了第1骑兵师,第2、3、7、24、25、40、45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共9个一线野战师。我们以其中最早来到朝鲜的第24步兵师为例,其编制是按照年的7N号编制装备表编成,全师兵力达人,师下辖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四个连,每个步兵连下辖四个排,每个步兵排下辖四个战斗班。除了三个步兵团外,美军步兵师还编有一个炮兵团、一个坦克营、一个高炮营,及工兵、侦察、通信、维修、宪兵等师部直属部队,除工兵为营外,其余为连级。

美军对于步兵师的编组,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重视火力,各式各样的火力支援武器贯穿于团、营、连、排乃至班等每一级队伍。尽管这些武器大多为二战时期的装备,但其经过实战考验,性能十分可靠。美军步兵师所属的炮兵团,下辖1个毫米榴弹炮营和3个毫米榴弹炮营,每营有炮18门,合计共有重炮72门;步兵排配火箭筒,步兵连配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60毫米迫击炮,步兵营配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81毫米迫击炮,步兵团配毫米重迫击炮和75毫米榴弹炮,全师各型火炮数量达门。此外,美军每个步兵师还有一个高炮营,一般装备32辆M19A1型双管40毫米自行高射炮。朝鲜战场上,美军没有空中威胁,因此经常把这些高炮投入到地面战中,形成密集的拦射火力网,给中朝步兵带来巨大伤亡。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美军对火力的迷信可谓深入骨髓。他们将各种支援火力均衡地配置到各级作战编制单位内,从最基本的步兵班到步兵团,都列装了数量不等的火炮,从而保证不论哪一级别的部队单独作战,都有相当的火力以压制对手。另外美军每个步兵师还编有一个坦克营,每个步兵团编有一个坦克连,总计装备辆坦克。而志愿军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时,一辆坦克也没有!美军经常依托坦克形成一道钢铁防线,让你啃不动;或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组成快速特遣队,实施大范围迂回进攻,给志愿军造成极大威胁。

#02:

志愿军:以步兵为主的轻装部队

相比之下,年秋冬时节入朝的志愿军完全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以轻武器作为主要火力的军队。当时,作为志愿军先锋的第13兵团的武器,都是在抗战或国内战争中缴获的“万国造”,仅枪械就有从6.5毫米到12.7毫米共11个口径,各部严重缺乏火炮和汽车,没有一辆坦克、一辆装甲车。

以广大军迷最为熟悉的“万岁军”第38军为例。该军下辖三个步兵师(、、师),加军直属部队共4.26万人。步兵师每师编有三个步兵团,支援火力仅为一个山炮营(配12门日制41式75毫米山炮)和一个迫击炮营(配12门毫米迫击炮);每团下辖三个步兵营,支援火力为一个步兵炮连(配日制92式步兵炮4门)和一个迫击炮连(配82毫米迫击炮4门);每营下辖三个步兵连,支援火力为一个迫击炮排(配3门81或60毫米迫击炮);每连下辖三个步兵排,支援火力为一个迫击炮班(配3门60毫米迫击炮)。

这样算来,第38军全部支援火力为火炮门,而美军一个步兵师就有火炮门。也就是说,志愿军一个军的支援火力,只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一半!美军一个师拥有各种机动车台,第38军只有辆。由于缺乏机械载具,志愿军的火炮很难机动,常常导致需要的时候用不上。而平均每4人就有一辆车的美军则是标准的摩托化部队,能够在关键时间、关键地段集中兵力和火力,使得双方的火力差距拉得更大。

#03:

陆军之外:美军全面占优

以上我们只是对比了两军步兵师的装备情况。考虑到美军的后勤保障几乎不受任何威胁,因此美军打起仗来完全不需要考虑弹药消耗,经常是使用各种空、炮火力对交战区域进行“逐码(1码=0.米)洗地”式全覆盖打击。而志愿军由于没有制空权,加之严重缺乏机动车辆,所有装备只能靠官兵们身背肩抗,白天隐蔽、晚上行军。这不仅严重消耗了官兵们的体力,更使得后期补给难以保证前线需要。砥平里战役时,志愿军配属的12门山炮和10门步兵炮,每门炮只有20发炮弹!更要命的是,当时我国因为没有健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无法为前线补充新造制式装备,志愿军手里缴获的“万国造”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许多枪炮使用过度,口径“过老”,实际性能较理论值有所下降。

战争初期,虽然志愿军多次组织大部队对少量美军进行歼灭战,但是由于火力不足、压制不住对方,美军一旦以重炮为核心围成圆圈,利用坦克掩护四周,志愿军就无法应对。甚至被对方使用空、炮火力掐断后勤和增援路线,导致重大损失。

开战头半年,美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先后投入作战飞机达架,另有海军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两艘航母搭载的架舰载机。而志愿军这边只有一个高炮团,装备36门日式75毫米高炮。过江时还留下12门保卫鸭绿江大桥,另外就是每个军有十余挺高射机枪。美军凭借几乎碾压性的空中优势,视北起鸭绿江边、南至作战前沿地域为理想的航空表演场,肆无忌惮地对志愿军进行“查户口”式的狂轰滥炸,朝鲜北部城镇变成瓦砾,重要的桥梁、车站等交通线上的目标几乎全部被炸,中朝官兵因此伤亡惨重。

#04:

苏式武器:其实只是锦上添花

也许有人会说:你讲的不对,志愿军不是装备了大量的苏式武器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要清楚,最先换装苏式装备的,是作为二番部队入朝的第3、19兵团,他们参战时,也仅仅是步兵枪械换成了苏军制式枪械,连最基本的支援火力——迫击炮都没有更换。但就是这样十分不彻底的苏械部队,其首次实战已是年1月的第四次战役,朝鲜战场的形势基本上大局已定。而苏式坦克、自行火炮、野战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等“大家伙”,则是在年6月才抵达前线,这时候连第五次战役都已经打完了!

因此,苏式武器尽管给志愿军的帮助很大,但严格来讲,其起到的帮助只能说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但也正是清楚地认识到了敌我之间的优劣特点后,我军才得以快速进行军队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到年,中国用苏制武器和仿制品装备了个步兵师、18个地面炮兵师、8个高炮师、3个坦克师,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全军装备标准化、序列化,并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为诸兵种合成军。按彭老总的话就是,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强军。

抚今追昔,只有正确认识志愿军和美军存在的巨大装备差距,我们才更能体会到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在敌我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不仅挫败了“联合国军”饮马鸭绿江的狂妄企图,并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广大志愿军先烈们以弱击强、以劣胜优的不屈意志及其中蕴含的灵活积极的军事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林森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74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