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究竟有多能打联合国军将领一个团可以
朝鲜战争时候,中国志愿军究竟有多强?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则是这么评价志愿军的:“要想打败中国,除非上帝戴着钢盔来亲自参战,否则我只会让我的部队撤退。”
作为二战的名将,沃克是一员连彭总都为之欣赏的沙场老将,就连这么一员久经沙场的名将都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志愿军给美军带来了怎么样的震撼。
而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也更是评价道:“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那么他脑子一定是有病。”
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弗利特拿德国步兵和志愿军作比较,他说道:
“中国军队没有钢盔,使用粗制滥造的手榴弹,杀伤力没有美军手雷一半,吃的是大米和面粉碾制成的糊状物,他们却能和钢铁武装起来的联军战斗到底,这是德国陆军不具备的。”
北约北欧军司令官霍利克和志愿军有过多次交手,在被志愿军屡次打败之后,霍利克也被志愿军的战术所深深折服,在他接受采访时也这样说道:
“我当了一辈子步兵,同德国步兵和日本步兵都交过手,也了解美国步兵和苏联步兵,但是我认为最优秀的还是中国步兵,他们鲁莽而真诚,强大而闻名。”
美国在二战时期和日本军队交过手,在朝鲜战场上也和志愿军打过仗,但是和志愿军交过手之后,美军也为志愿军的战术所折服,当时美国军中普遍认为:同等装备下,志愿军的一个团可以击败日军一个师。
那么当时的美军在朝鲜战场究竟被志愿军打的有多惨,以至于他们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首先是武器上的差距,作为当时二战的强国,日本在科技上确实有其称道之处,在抗战爆发初期的时候,日本有20个装备精良的甲种师团,人数为到2万人,扩编后为人左右。
然后下辖的步兵联队又各有36门75mm山炮野炮,然后单兵武器也是一应俱全,还有一定数量战车坦克及空中支援。
而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和日军在太平洋进行战略决战,当时美国在珍珠港遭到了惨败,战争初期日本在海军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当时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编队,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战斗机、鱼雷和潜艇方面的技术当时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
可以说,在战争初期的时候,美国对日本只能采取守势。
即便如此,日本在之后的对美作战之中吞下了失败的苦果,中途岛之战后更是精锐尽失。
而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面对志愿军才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
当时我志愿军的38军、39军、15军等装备和抗战初期的日军装备配置相差不多,甚至还略有不足,因为我们没有飞机支援,所使用武器来自92个国家家兵工厂,弹药供给难度比日军大的多。
而制空权方面呢?在朝鲜美国有架飞机随时支援各个战场,而我志愿军在战争前期是没有制空权的,直到了后期,年轻的中国空军入朝参战,和苏联志愿兵铸造了一条“米格走廊”,可是米格走廊只能保障我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不被轰炸,对于前线志愿军我年轻空军还是鞭长莫及。
可以说,当时的志愿军和美军是一场农业国对工业国发起的挑战。
然而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依然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优势,把美军赶回了三八线。
明明那阵地就在眼前,美军的飞机大炮已经把志愿军阵地都给炸成了一片火海,可是美军就是突破不了这近在眼前的阵地。
对此美国陆军第2步兵师团指挥官约翰.马丁朝战退役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太平洋战场上,我们干掉了万日本人,韩战中却被他们揍成了傻子。”
而我志愿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评价,就是第二点比日军强的地方:出神入化的战术。
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上层大部分都被日本的门阀所占据,对日军内部僵化的晋升体系,他们无意改变,所以这就导致二战时期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因公晋升,而相反那些资历较老,老打败仗的官僚集团得以晋升。
这让二战时期的日本有一个严重的弱点:作战思想僵化。
在美军总结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中很多人认为日本之所以有此失败“僵化的战术体系”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上层军官不懂战略战术,而下层军官虽然富有进取心,可是根本无法改变大局,这种僵化的战术体系成为了日本失败的根源。
从太平洋战争开始到结束,日军的战术体系始终跑不出“猛冲猛打”、“分路合击”那一套。
而美军在这之后根据日本这三板斧找到了破解的方法,当日本这三板斧用完之后,其失败的结局也就由此注定了。
所以苏联名将朱可夫曾这样评价日本:“日本陆军的作战是勇猛的,可是他们的军官却是平庸的。”
而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也深以为然。
和日军相比,美国认为我志愿军无论是在战略上或者是战术上明显都优于日军。
入朝作战之初,我志愿军根据美军的轻敌和骄傲自大决定采用穿插、分割围歼、夜袭作战、“三猛”等战术打击美军。
美国在欧洲战场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战术,于是一下子就被志愿军打傻了。
后期李奇微入朝,根据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发明了“磁性战术”和“绞杀战”,可是我志愿军也开始见招拆招第四次战役以“西顶东放”的战术破了李奇微的招式。
第五次战役,十万志愿军被美军包围的时候,我志愿军来一招“反穿插”直接打乱了美军的部署。
这种临场应变能力让对手根本无法反应过来,同时也让美军将领为之赞叹不已。
而在战略眼光上,日本的眼光更是无法和新中国领导人相比。
日本或许因为是个岛国,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赌,而这种思维下就注定了日本没有大的战略家。
石原莞尔算一个,可是得不到重用,山本五十六算半个,可是被尼米兹就直接将他收拾了。
可是在新中国领导人面前,日本的这些战略家根本不够看。
当世界各国都认为新中国不会为了一个朝鲜出兵援朝的时候,新中国则早就看到了未来,这一仗不打,那么甲午海战那一幕就会重新上演。
于是在这之后,30万大军秘密跨过了鸭绿江朝着朝鲜腹地深入开启了抗美援朝战争。
他们战略智慧还体现在长津湖战役,史密斯在这场战斗结束后,仍不愿相信志愿军会选择在长津湖与我们决战。
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连成吉思汗都不愿意征服的地方,在这里埋伏美军根本没有必要。
可是新中国就是这么干了,因为如果不打长津湖,那么麦克阿瑟的钳形攻势就会得逞,之后第10军就会翻过长津湖的狼林山抢占支撑点,将志愿军西线部队分割成两截。
所以长津湖之战后,美军再也没有了类似的想法。
甚至当后来麦克阿瑟扬言要用核武器的时候,新中国更是发出了:“他扔他的原子弹,我们打我们的手榴弹,我不信我的手榴弹打不过他的原子弹。”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志愿军的战斗意志:
马丁路德在他的回忆录之中这样写道:
太平洋战争中,我无数次与日军交手,对于他们的进攻和防御,了如指掌,他们的“万岁冲锋”,虽表面看起来凶悍,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他们没有什么战术,对于这种歇斯底里的自杀,狠狠揍就行了。
志愿军则不同,这是一支靠精神力量武装起来的战斗部队,是为体现自己战术价值而去拼杀,尽管他们伤亡很大,无谓且鲁莽,但这恰恰是他们最难征服的地方。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虽然也有所谓的自杀式冲锋,可是当面对美军的炮火时候,他们下意识的还是会跑,而美军则针对此弱点进行打击。
而志愿军则不同,当杨根思抱着炸药包朝着美军跑过来同40多名美国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美军这才意识到了,志愿军真的不怕死,以至于之后的美军面对阵地上只剩寥寥几人的志愿军居然都吓得跪着投降了。
而志愿军的冲锋号,在美军看来就是他们的“死亡进行曲”,当美军听到这个冲锋号的时候,他们也知道志愿军即将开始发起冲锋了,那一刻无数向杨根思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悍不畏死的朝着美军跑过来那一刻,美军这才意识到:志愿军真的不怕死。
当陆战1师看着冰雕连阵地上的战士遗体,史密斯由衷感叹道:“这样的军队,不可能战胜。”
也正因为以上几点,美军才认为志愿军一个团可以击败日本一个师,虽然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年了,可是在美军内部关于志愿军的讨论却从未停止。
但是在美国国内却始终不提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这一次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太多震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