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任司令,麦克阿瑟看不起志愿军,为何
在朝鲜战争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有两个人同样都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对待志愿军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作为前任司令,麦克阿瑟十分瞧不起志愿军,甚至扬言大不了直接把战火烧到中国去。而后任司令李奇微却对志愿军崇拜有加,称志愿军是最凶狠的斗士与最文明的敌人。那么,为何两人对志愿军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这种态度又造成了怎样的不同结果呢?本文为大家讲述朝鲜战场上的麦克阿瑟与李奇微背后的故事。
首先要说的麦克阿瑟是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二战名将,可以说在朝鲜战争前,老迈的经历足够传奇。在二战前,老迈已经是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美军驻菲律宾军队司令。而到了二战后期,他不仅指挥美军成功反攻菲律宾,收复马尼拉,还远东盟军最高统帅的身份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战后,麦克阿瑟还变成了日本的太上皇,不仅在日本收获了大批的粉丝,领裕仁天皇都对他毕恭毕敬。在朝鲜战争初期,他还成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迫使朝鲜人民军向北方全线溃退。随后,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融入无人之境,横扫整个朝鲜半岛。此时,麦克阿瑟的声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点,但也正是他辉煌的履历,使他的性格十分的高傲自负,这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联合国军登陆朝鲜后,他十分看不起中国军队,即使收到中国军队出兵的消息后,他也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军队只是要保护鸭绿江上的水丰发电站而已,并没有胆量与美军对抗。而在不久之后,美军作战参谋威洛比提供的情报显示,志愿军没有飞机,坦克与火炮数量也微不足道。这令麦克阿瑟更加轻视志愿军,甚至公开表示希望志愿军参战,这样就可以直接把战火烧到鸭绿江去,还能够免去一个麻烦。
麦克阿瑟之所以敢口出狂言,因为他确信即使志愿军参战,联合国军的机械化大军和飞机大炮也能够轻易击溃对手。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联合国军似乎只有一个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兵分两路。以前行宫是向前推进,需要承认的是,威洛比提供的情报基本上是正缺的志愿军入朝参战时,一个军只有几百门火炮,且多为迫击炮、掷弹筒等小口径火炮儿,美军一个师就有近千门火炮,且多为榴弹炮等重型火炮。
在坦克方面,志愿军直到战争中期才有几百辆坦克参战,而美军的坦克数量一度超过千辆。在空军方面,两国的差距更加悬殊,美军海空军战机总数过万,且飞行员大多经历二战,而志愿军只有苏联支援的战机,飞行员也大多都是刚从航校毕业的新手。但麦克阿瑟并不知道中国有一句成语,骄兵必败,虽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确实如麦克阿瑟所料,与联合国军有着极大的差距,但志愿军通过灵活的战术,狠狠地打了麦克阿瑟的脸,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向麦克阿瑟展示了机动灵活的战术。
先是40军师在温井地区伏击南朝鲜部队,给了联合国军一个见面礼。随后,39军隐蔽出击,在云山地区向美军展开突然进攻,依靠三人一组分散进攻的三三制战术,让敌人的优势火力无处施展,成功将号称年未尝一败的开国元勋师美骑一师打得抱头鼠窜。需要说明的是,志愿军每次取得胜利后立刻会隐蔽行踪,还是放了联合国军的俘虏。这些行为迷惑了麦克阿瑟,使他根本没有吸取前一次失败的教训,反而认为志愿军害怕自己做起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美梦。
结果,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又向麦克阿瑟展现了惊人的作战意,志愿军38军一一三十战士们不怕困难,仅靠两条腿在14小时内穿插72.5公里,切断了美军撤退的退路,创造了世界轻步兵的奇迹。而在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在长津湖一带展开反击,让美利坚之剑陆战一师经历了史上最长的败退、宁死不退的冰雕,连给美军士兵造成了深深的震撼。
这与美军战斗中经常放下武器投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久后,志愿军再次发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解放了南朝鲜首都汉城,成功将战线推到了三七线一带,实力占优的美军反而军心涣散。
不久后,麦克阿瑟由于和总统杜鲁门产生矛盾,被撤销了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灰头土脸的结束了自己在朝鲜的征程。回顾麦克阿瑟的朝鲜之旅,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他的轻敌,是联合国军过度相信自己的武器装备,面对志愿军灵活的战术与顽强的战斗精神束手无策,这也注定了它被志愿军吊打的结局。直到被撤职之后,他才终于意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
一生狂妄的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也忍不住表示,中国人在介入战争后,美国军队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强大对手。在麦克阿瑟被撤职后,李奇微成为了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与前任司令不同的是,它对志愿军十分崇敬,多次赞扬志愿军。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他的背景关系很大,雨,品学兼优的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是美军中著名的学院派,虽然没有指挥过惊天动地的战役,但却通过扎实的军事理论研究,在军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因此,喜欢研究战术的李奇微对志愿军出神入化的战术十分着迷。与狂妄的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十分重视志愿军,利用自己对战术的独特理解,针对志愿军的作战特点,制定出了四点战术,一、磁性战术。针对志愿军后勤补给上的短板,要求美军在敌人进攻时主动退却,带志愿军两弹消耗殆尽后发起反击,二、收缩战线,针对志愿军善于穿插迂回的特点,命令各部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紧密收拢,快速封堵防线缺口。三火海战术,充分发挥联合国军的火力优势,对志愿军阵地进行不计代价的火力轰击。四、坚持作战。针对联合国军前期一旦被志愿军包围就仓皇后撤,甚至就地投降的现状,要求全体官兵坚持作战,绝不允许轻易撤退。
不得不说,李奇微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制定的四点战术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磁性战术使志愿军部队无法抓住联合国军的主力,联合国军收缩的战线又令志愿军很难找到穿插机会,战士们被拖得极度疲劳,进一步加大了志愿军的量。但消耗不仅如此,由于志愿军在山地战中构筑阵地时,往往将阵地构筑在山峰的正斜面,这导致战士们只能正面承受敌人,所有火器的攻击,损失惨重。
也正因为这些韩束、李奇韦指挥的联合国军迅速稳住阵脚,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与志愿军打得有来有回。但是,李琦威依然低估了志愿军的能力。面对美军的古怪战术,志愿军上下经过不断总结经验,见招拆招,针锋相对地总结出了六大经验,一、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阵前反冲击,阻止敌人的进攻,二、充分发挥志愿军近战、夜战的优势,在夜间反击敌军,三阵地要有弹性,不能死守一地,四、利用坑道等工事抵挡美军的炮火,五、防御部队前轻后重,纵深配置,最大程度减少敌人炮火杀伤,六、火力配置前重后轻,最大程度弥补两军的装备差距,在志愿军六大战术的影响下。装备补给占据优势的联合国军还是战胜不了,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最终也必然逃脱不了战败的命运,美军只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协议上签字。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已经升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的李奇微在办公室内写下了谨向中国志愿军司令敬礼的话语,表达对志愿军的尊敬。不仅如此,根据李奇微在战后的回忆,李奇微对于志愿军谋求停战,释放敌人俘虏的行为也十分佩服。因此,李奇微称志愿军为最凶狠的斗士,也是最文明的敌人,这也可以理解了。不得不说,麦克阿瑟与李奇微都是美国的名将,但两人对志愿军截然相反的态度却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麦克阿瑟轻视,结果惨被志愿军多次吊打。
李奇微尊敬志愿军,虽然仍不敌志愿军,但损失比以前小了很多。但无论如何,不管是哪个美国名将,面对志愿军顽强的作战精神与灵活的战术,都无可奈何。中国军队用铁一样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军队不惧任何军队的挑战,哪怕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在世,即便他来指挥这场战役,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