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鸭绿江 >> 鸭绿江风景 >> 19501953

19501953

「来源:|新大众哲学ID:xindazhongzhexue」

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 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 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配合。

战争背景:

年6月25日, 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韩国国军。27日,H.S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韩国以“必要的援助”。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半岛的各国部队的提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D. 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共有19个国家参战(朝鲜,韩国,中国(台湾),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简称“ ”),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 入朝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 赴朝参战。战争持续了2年多的时间。10月25日, 打响了入朝后的 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 的序幕。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 。

战争过程: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 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 ,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 序幕。

从年10月25日~年6月10日,为 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 于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入朝后,在开进中发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前进甚速, 已来不及先敌占领预定防御地区,且“联合国军”尚未发现 入朝参战。10月25日, 发起 次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 于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 入朝参战,但却估计 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 的总攻势。 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 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 ”以南。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于年12月31日至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 ”,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 ”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 ”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

曾经的核威胁:

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 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 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 军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与联军前方指挥官 的意见产生很多冲突。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则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 的行为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 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大陆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台湾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 的 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 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起知悉的, 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被解职以後的 在全美受到数月英雄式的欢迎,但是这股热潮并未持续。

第四次战役:

是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 ”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 补给困难, 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年1月25日恢复攻势。 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展开 第四次战役。 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遂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国军”。3月14日,中朝人民军队撤出汉城。 同杜鲁门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杜鲁门于4月11日撤销 的职务,任命李奇微为“联合国军”总司令。4月21日,将“联合国军”扼制在“ ”南北附近地区。

第五次战役:

是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 ”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歼灭其有生力量,夺回战场主动权。发起 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 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 ”,直逼汉城;接着, 又转移兵力于东线,后,中朝人民军队,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 ”南北地区。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

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

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从年6月11日~年7月27日,为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年7月26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竟企图以军事进攻迫使朝中方面就范。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年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于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在“ ”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联合国军”方面,于11月27日同朝中方面达成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

年春,“联合国军”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联合国军”接受了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受挫的教训,采取以小规模的进攻行动和空军的破坏活动,维持其防线和配合其谈判。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于年12月至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 为坚持持久作战,巩固已有阵地,创造性地建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体系。从由带机动性质的积极防御,转为带坚守性质的积极防御;由主要用于坚守战线、消耗敌人的阵地防御,逐渐转向以歼灭敌人为主的阵地进攻。随着阵地的不断巩固,中朝人民军队在打小歼灭战的思想指导下,袭击和伏击“联合国军”,抢占中间地带,夺取其突出的前沿阵地和支撑点,并逐渐扩大作战规模。

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于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 ”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是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于年12月至年4月,为粉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而进行的备战活动。“联合国军”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

为促进停战实现,与人民军一起,发起 年夏季反击战役。从5月中旬开始,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经 、第二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韩国当局声称彭德怀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要“单独干”、“北进”,中朝人民军队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韩国军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 宣告结束。

战争特点:

(1)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兵器。喷气式飞机广泛使用于战场。战场上的兵力密度、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轰炸密度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战争双方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是世界工业强国,美军具有 的现代化技术装备,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现代化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中国经济落后, 武器装备处于明显劣势,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坦克部队作战。后虽有少量空军,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但有巨大的政治优势。

(3)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西濒海、地幅狭长、山高林密的朝鲜半岛北半部,便于实施登陆作战和利用山地隐蔽军队、组织防御,但不便于发挥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效能和大兵团实施广泛机动。

(4) 出国作战,就地补给或取之于敌都较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之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联合国军”依赖其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这些特点,都制约着战争双方的战争指导,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战争伤亡统计:

伤亡50万余人次,阵亡、病故17万余人,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见抗美援朝纪念馆)。

联合国军方面,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其中阵亡美军3.6万人,负伤10万余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后的负伤人数不详。韩国方面伤亡约在30-40万之间。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 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年10月,中国人民 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55:25

权威发布马列经典著作编译出版资讯;

为读者提供 手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研究文本;

分享国内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 成果;

投稿邮箱:xindazhongzhexue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1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