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年过江时抗美援朝老兵跨过鸭绿江的历
新华社沈阳10月19日电题:犹记当年过江时:抗美援朝老兵跨过鸭绿江的历史记忆
新华社记者孙仁斌、丁非白、李宇佳
深秋时节,云淡天高。10月19日,原本普通的一天,但对于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当慷慨激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度在耳边响起,当年过江的景象、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战友可亲可敬的面孔,一一浮现在眼前,怎不令人壮怀激烈、心潮难平?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96岁的老兵王凤和拿着一柄放大镜,在桌前翻看着一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二零师师史》,红色的封皮被摩挲得有些破损,泛着岁月的幽光。“这里边有我们部队的信息,有我牺牲了的战友的名字,我想他们了,就打开看一看。”
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
王凤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的一名连队指导员,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斗。
“大家都很兴奋,盘算着该回老家了,早点过上好日子。”王凤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行军途中,美国侵占朝鲜、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的消息传来,战士们群情激愤:“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才建立了新中国,任何人再敢侵略,我们绝不答应!”
王凤和随部队奉命北上,经过八天八夜长途跋涉,赶赴中朝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训练两个多月后,年10月19日晚,大部队踏上前往朝鲜的征程。
19时许,队伍上了鸭绿江大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江对岸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王凤和的山东老乡、连队副指导员王哲厚一边走一边回头往丹东看。王凤和感到奇怪,就问他:“你看什么呢?”
王哲厚回答说:“刚解放,咱们国家的大好河山我还没看够哇……”
王凤和就做他的思想工作:“这有啥,等把这场仗打赢了,咱们一起,回国坐着飞机看、坐着火车看,把中国看个遍、看个够!”
一番话逗得战士们笑了起来,大家豪气倍增,步履铿锵地向着江对岸走去。
不幸的是,王哲厚牺牲在了朝鲜战场。71年后的今天,王凤和抚摸着出国前他和王哲厚合照的一张黑白相片,眼中泪光闪烁。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师战士关长义从吉林省集安市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
“我们知道要过江已经是19日上午了,部队接到命令后就集结起来,准备过江。”关长义回忆说。从集安到朝鲜的江面较窄,水也浅,部队在江面上架起了浮桥,关长义和战友们很快就从浮桥上跑过,进入朝鲜。
彼时关长义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当模范、做表率,他对新生的共和国有着无比的热爱和忠诚。渡江前部队曾到丹东进行训练,驻地离他老家只有几十里路,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后,就匆匆踏上征途。
“祖国让我去,我就去。共产党员要冲在前、打在前。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活着就干、死了就算,没有工夫想家。”70多年后,这些话从一个91岁的老人口中说出,仍然豪气干云。
在朝鲜战场上,关长义作为电台报务员,在敌机的轰炸中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始终用血肉之躯掩护着电台,承担起作战通信联络的重任。
老兵程茂友是年一个秋夜跨过鸭绿江的。当年,他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师奉命出国作战,和很多战士一样,他的内心同样充满对祖国的眷恋。
“步,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对于那天夜里走过鸭绿江桥的场景,程茂友记忆深刻:“一上桥的时候我就一步步数,我想记住这段路有多长。”每走一步,就意味着离祖国更远,离战场更近。这步过后,等待程茂友和他的战友的是与死神并肩的战场。
入朝当天,程茂友就在随身日记本里写下一段话:“亲爱的祖国,为了你的安全和朝鲜人民不受灾难,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我们暂时和你告别了。亲爱的祖国,再会吧!”
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战士们以青春热血筑起血肉长城,在那峥嵘岁月里挺起新生的共和国钢铁般的脊梁。
71年过去了,老兵王凤和兑现着自己当初和王哲厚的诺言。退休后,他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再度回到丹东鸭绿江畔,对着奔流的江水,他郑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王哲厚,虽然你牺牲在了朝鲜,但我们的约定我替你完成了,你没看到的大好河山,我替你看了。这些年,咱们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再也没人敢来欺负咱们。相信你的在天之灵,也能感受到,你安息吧!”说着,两行清泪无声滑落。
秋风鼓荡,江水无言,载着人们无尽的思念与敬意,奔涌向前。
编辑:聂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