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里志愿军官兵真的吃冻土豆听老兵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1年前的今天,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仗,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10月24日,武警湖南总队岳阳支队的官兵来到“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抗美援朝老战士朱再保同志家中看望慰问,听他讲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今年93岁的朱老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对官兵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解答,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连队指导员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和李延年一样吗?”这是一次两代革命军人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对话。
随着电视剧《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热播,志愿军某部七连政治指导员李延年的形象深入人心,也成为官兵们热议的对象。武警临湘中队战士刘晓哲向朱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与李延年有关。
“那时候打仗从来都是干部第一个上,冲锋在前,战士们哪有不受鼓舞的?电视剧里演得很真实。”朱老回忆说,志愿军战士大都是穷苦家庭出身,“指导员平时会让大家回忆自己和家人解放前吃过的苦,不少同志说着说着便嚎啕大哭起来。譬如我6岁放牛,12岁做长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家里才分到田地,有了住房。前后一对比,大家保卫新中国的信念便激发起来,所以我们打起仗来从不怕牺牲。”
一名刚看过电影《长津湖》的战士又问:“电影《长津湖》里志愿军官兵吃炒面、吃冻土豆的画面让人动容,您在朝鲜战场上是不是也吃过这些?”
“入朝参战初期是最艰苦的,天寒地冻,敌人对后勤补给线不断攻击,导致部队缺吃少穿,志愿军一口雪一口炒面并不夸张。到我年2月入朝的时候就幸福多了,党和国家在后勤保障上想了很多办法,让我们吃上了压缩饼干,这比吃炒面有营养,携带也更方便。虽然饼干很硬,有时候得用石头砸碎了再吃,但比起以前已经很不错了。”
“听说您在金城战役中右膝受伤,连膝盖骨都露出来了,但您在战场上坚持了15天,直到战役胜利。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现场,官兵们对朱老的战斗故事特别感兴趣。
年7月13日,为了协助后方炮兵射击,志愿军第16军47师炮兵团侦察班班长朱再保奉命带领5名战士到前线展开侦察。
朱老说,当时敌人防御阵地前沿米内布满了地雷,在执行任务中,他的右腿膝盖被地雷碎片击中,皮肉炸裂,鲜血直流。到达目标区域后,他们对目标精确测量,将坐标数据通过无线电传回炮兵指挥部,协助后方炮兵射击,成功拿下了一个敌炮兵阵地和一处坦克集结地。
战场上,朱再保的伤口发炎、化脓,人也开始发烧,但他强忍剧痛,咬牙坚持了15天,直到战役胜利。至今他的膝盖上的伤疤依然十分明显。因表现英勇,朱再保火线入党,被朝鲜授予“民族独立勋章”。
“当时脑袋里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决完成好任务,简单处理后根本没有心思注意腿痛不痛了。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伤算什么?”当记忆从多年前的峥嵘岁月拉回时,老人满怀深情地说:“我决心,只要活一天,就要对得起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继承他们的遗志,传承他们的精神。”
“如此近距离地和老英雄交流,比看一次电影,听一堂授课更震撼。志愿军老前辈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不仅让我们很敬佩,他们思想觉悟上的高度,更值得我们学习!”警勤中队战士王礼说。
该支队政治工作处主任邓东海介绍,组织官兵与抗美援朝老兵面对面交流活动,就是为了让官兵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提高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热情。通讯员姜炜尧星华潇湘晨报记者王茶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