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率领兵团机关入朝,乘火车遇险,志愿
年12月中旬,山东兖州,即将开赴抗美援朝前线的 19兵团驻地分外热闹,朱德老总亲自来慰问部队了,给大家鼓劲、送行,和兵团首长们合影留念。出征前的准备工作紧张而忙碌,年2月初,19兵团拔营北上。
途经天津时,部队稍作停留,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欢送大会。当地群众人山人海,争先恐后地把各种慰问品塞给广大官兵。兵团司令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接到通知,明天去北京一趟,周恩来总理要接见他们。
离开祖国之前见到周总理,杨、李二人挺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周总理同样是给他们送行,还叮嘱一定要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朝鲜军民,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
杨得志(右)、杨勇(左)和杨成武临了,周总理又对杨得志说,“你们十九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去,叫做三杨(阳)开泰!”部队里“三杨开泰”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杨得志对这次谈话终身不忘。
19兵团到达鸭绿江畔的安东(60年代改名丹东)时,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正在进行。整个安东的战争气氛浓厚,敌机时不时越境轰炸,远程大炮的炮弹也冷不丁飞来,几乎天天有群众在田间地头、上下班的路上,或者在机关单位被炸伤,太阳一落山,安东就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
战士们的愤激之情溢于言表:“什么叫战火烧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什么叫唇亡齿寒?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到了丹东,到了鸭绿江边,我们全懂了!首长,快过江吧!”
为保障数万大军迅速过江,部队和当地群众一起忙活,在鸭绿江大桥两侧架起了长长的浮桥。19兵团下辖的63军和64军走浮桥,64军走铁桥,兵团机关人员乘火车过桥。
年2月16日,19兵团开始过江。为避免敌机轰炸,兵团机关乘坐的4节车厢进入朝鲜后,白天在定州南部的山洞里隐蔽,等天黑再走,火车头又忙着拉物资去了。杨得志和兵团干部们在车厢里等得心焦,有人在看地图,有人在写日记,大家纷纷抱怨,“到了朝鲜还蹲在山洞里,太窝囊了!”
但火车白天确实不能随便开,敌机时不时在附近轰炸,震得地动山摇,山洞里的车厢几乎要被掀翻。好容易熬到17日傍晚,轰隆隆地来了一辆火车头,拖着4节车厢,缓缓驶出了山洞。大家兴奋得手舞足蹈。
谁知火车开出没多远,就发生了意外。杨得志在回忆录里讲到了这件惊心动魄的往事。
那一段路是上坡,起初大家觉得不对劲,火车突然不往前开了,似乎在往后退。杨得志还对身边人说,不会的,这应该是错觉,大伙儿在山洞里闷了一天,可能脑子发蒙了。
话音刚落,车速突然加快,车厢明显倾斜了,桌子上的茶缸、军用水壶什么的直往下滑,叮当作响,人也坐不稳了,纷纷抓住前面座位的靠背,叫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时,兵团作战科副科长踉踉跄跄地跑到杨得志和李志民政委跟前,急切地汇报:“糟了,我们的车厢没有车头了!”
杨得志吃了一惊,把头探出车窗往前一看,可不是,火车头果然不见了,他们乘坐的4节车厢没了牵引,正在顺着山势往下滑。李志民喊道:“快拉制动!”几个人立刻冲过去拉车厢一头的制动闸,但是那段路坡度大,车速快,拉下制动也不管用,车厢还是飞速下滑。
19兵团首长和机关人员几乎全部在车上,要是出了事,仗还没打指挥部就报销了。
兵团首长们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人,很快镇定下来,李志民问杨得志和副司令员郑维山:“怎么办?”郑维山不假思索地说:“跳车,组织跳车!”但车速太快,杨得志急忙阻止了他们,说等等看。
杨得志和李志民片刻,车厢滑到了定州车站,速度稍稍减缓,大家刚松了口气,老远又发现车站里停着一辆货车,眼看要撞上去了。4节车厢坐满了人,巨大的重量加上惯性,和货车相撞的后果很严重,大家都愣住了,眼睁睁地看着却毫无办法。杨得志心想,这一撞必定是车毁人亡。
就在这时,月台上一个瘦小的身影飞奔而来,迅速扳了一下道闸,杨得志他们的车厢滑到了另一条铁轨上,缓缓停了下来。19兵团整个指挥中枢获救了。
下车后,杨得志才发现,危急时刻扳开道闸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朝鲜男孩,衣衫褴褛,小脸和小手冻得通红,胸前斜挎着一杆长长的美式冲锋枪。杨得志身边没有翻译,只能向小男孩比着手势表示感谢。
旁边来了一位会说汉语的朝鲜老人,对杨得志他们说,所有的成年人都去打仗了,这孩子替哥哥当扳道工,还负责警卫工作,定州车站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妇女和儿童承担的。
那个男孩向朝鲜老人说了一句话,让他给 翻译,孩子说的是:“谢谢 东木(同志)!”大家一听,鼻子有点发酸,杨得志身边一个警卫员眼泪都下来了,一把搂住了孩子。
杨得志感慨万千,那个朝鲜男孩的表情和姿态看上去完全是一个成年的战士,坚毅而勇敢,让人肃然起敬。事隔多年,杨得志仍然对他记忆犹新。
正如那个朝鲜老人所说,当时北朝鲜除了老人和小孩,所有男子都上前线了。 入朝之初,彭德怀给国内的一份电报里说,朝鲜人民军征兵的问题非常严重,16岁至45岁的男子全部被征调入伍。
事发当晚8时许,脱离车厢的火车头追到了车站,大家才知道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是车头和车厢之间的挂钩没有固定好,正上坡时挂钩脱落了。重新挂好车头,杨得志他们告别了小扳道工,继续开往前线。
中途下车休息时,兵团首长们提起这件事,感到后怕,又觉得好笑。李志民政委还吟了一首打油诗:“想起此事头发懵,无头火车擅自行。出师未捷先遇险,一险引得百人惊。”大家都笑了。
由于这次事故很危险,随后 总部规定,不准高级将领集体乘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70.html